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纯碱工业已步入成熟发展期
2010年42期 发行日期:2010-11-04
作者:尚建壮 吴孝晟
纯碱工业已步入成熟发展期
□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  尚建壮  吴孝晟
当前产业发展形成三大特点
    1.供需结构向“输出型”转变
   在下游产业的拉动下,我国纯碱工业发展呈现快速上升态势,产能迅速增加,1990~2008年我国纯碱产量年
均增速为9.1%。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纯碱市场就从“净输入”转变成为“净输出”,进入21世纪,纯
碱出口量更是连年增加,2005~2009年我国纯碱的净出口量维持在150万t以上,约占国内总产量的10%。
    2.产业布局趋向合理
    我国主要大型纯碱企业集中在渤海湾周围,基本都靠近大型盐场,能够满足大型纯碱装置需要的原盐和水资源
供应。西北地区青海碱业公司和西南和邦集团纯碱装置投产后,生产重心开始向西转移,地域产业特色已然形成。
2000年,我国纯碱行业年产量超过50万t的企业只有6家,企业规模小而且分散;2009年,纯碱企业的数量与
2000年相比没有明显变化,但规模显著提高,年产量超过50万t的企业达到13家。
    3.区域性发展特点日益明显
   进入2009年,国内纯碱生产工艺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联碱装置具有盐利用率高、污染少、能耗低等
优点,但需配套建设合成氨系统,一次性投资较大,联产氯化铵又易受农业生产和复合肥行业发展的制约,其产能
扩张主要集中在老厂扩能改造和搬迁,新建装置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氨碱装置建设规模大、产品质量高,但需要
丰富的原盐、石灰石、焦炭、水等资源供应,且要排放大量废渣、废液,因此扩能和新建装置主要集中在西北等相
关资源丰富且具有荒滩或排污条件的地方。天然碱装置集中在河南等地的天然碱资源区,具有高质量、低成本优势,
具备规模化生产条件,近年来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但受资源限制,进一步大规模扩产的可能性不大。

“十二五”将步入成熟期
   近几年,我国纯碱行业在产能和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根据目前企业的新扩建计划,未
来几年内,纯碱产品的产能将继续增加,并且快于需求量的增速,装置开工率将有所降低,并且需要更多的出口来
平衡国内市场。按照各企业的新扩建计划,2010年我国纯碱的产能将增长210万t/a,虽然目前很多项目已经推迟
开工时间,但固定资产投资的惯性将使产能进一步过剩的情况难以避免。随着未来1~2年内全球经济增长放缓,
玻璃、氧化铝、造纸、洗涤剂等主要下游领域生产增速仍将保持在较低水平。虽然国家对于基础住房保障领域的资
金投入有望带动纯碱需求量的回升,但在短时间内对市场的明显提振作用还难以体现,因此产能过度发展的负面影
响仍将在“十二五”初期加以显现。
   自1990年以后,我国纯碱市场行情先后在1992年、1999年及2003年跌至低谷,并分别在之后出现反弹。从
时间间隔而言,1992~1999年为7年,1999~2003年为4年,纯碱市场的波动运行周期在明显缩短,行业内普遍
认同的景气周期在5~6年。从开工率、利润、市场价格以及产业集中度提高等方面来看,2008年是我国纯碱行业
周期中的衰退阶段,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纯碱市场形成巨大冲击,但更要看到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两个消费市场的
决定因素。占据世界人口1/5的13亿中国人,造就了全球最大的纯碱消费市场。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
发及振兴东北战略进程的不断加快,还将进一步推动国内市场对纯碱的需求。2009年底我国纯碱行业平均开工率
约为85%,大部分企业利润率约15%,纯碱价格稳步上升。2003~2009年我国纯碱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率约为7.6
%,同期GDP年均增长率约为10.5%。考虑我国纯碱步入成熟期、“建材下乡”、金融危机、重工业增长速度等影
响因素,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纯碱年均增长率约为6.1%。以2009年国内纯碱表观消费量1677万t为基础,
预计2015年我国纯碱出口量为300万t,进口量以10万t计,则2015年我国纯碱的需求量约为2682万t。

未来面临新的发展主题
    1.并购重组步伐加快
   在国内产能进一步增长、国家产业政策更加严格的情况下,纯碱行业的重新“洗牌”将难以避免。部分规模较
小、缺乏比较优势的企业将被市场淘汰,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以资本运营为纽带,整合资金、技术、品牌、人才等
要素,加大国际化经营的深度和广度,将推动整个行业向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2.落实节能环保措施
   循环经济是目前最受化工企业追捧的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促进法》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完善相关法律
法规和管理制度,确定纯碱行业“三废”治理目标,建立纯碱工业绿色产品链,可以为纯碱行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
供政策支持。目前山东海化、湖南智成等纯碱企业被国家列为“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纯碱行业需加大循环经济推
广力度,争取更多的纯碱企业列入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3.控制产能增长
   “十一五”期间,纯碱行业经历了一个产能快速增长期,在经济危机发生、市场进入低迷之后,一些盲目扩产
的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并危及到资金链,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在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除的情况下,企业应采取
谨慎的投资策略,保证较低的资产负债率,将资金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只有企业对市场和自身具有准确的
评估,产能过快增长、大量过剩的情况才能够避免,市场状况才会逐步得以改善。
    4.增强国际竞争实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纯碱出口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在国际市场中所占比重迅速扩大,预计“十二五”期间出口量
将继续增长,产品大量输出的趋势将难以改变。但我国纯碱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的策略、体制、途径上又存在着脱
节现象,贸易摩擦逐渐显现。今后应通过加强行业的统一组织、协调,在国际贸易规定允许的范围内采取联合谈判、
联合定价的模式,增强在国际市场的议价能力,共同抵御国际市场风险。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过程中,注重学习和
利用成熟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市场操作模式,着力培养优质的海外销售渠道,建设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促进我国纯
碱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5.上下游协调发展
   提倡有条件的盐、碱和玻璃企业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促进盐、碱和玻璃行业的良性循环。通过协调发
展,努力提高竞争能力和抗击市场风险能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园区协作发展做为产业综合开发的一种模式,已成为化工行业发展的趋势。园区协作符合化工行业相关产业多、
危险产品多的特点。在园区内,可以实现能源和资源的内部闭路循环,实现初级纯碱产品的就地消化,延伸开发高
附加值产品链,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纯碱企业与园区整体效益的提高。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