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当创新图强
傅向升(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2010年GDP总量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前不
久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确定“十二五”期间,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发展
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战略新兴产业。能否根据“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来
突出主题、围绕主线,实现我国在新世纪第三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笔者认为其根本在于创新。创新
是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创新也是我们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重要
支撑。“十一五”时期我国的整体创新力以及各行各业的创新能力都有较大提升,按照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的要求,未来五年我们应当重点突出四个创新:
一是观念创新 要实现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观念很重要。因为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行动。最
近惊闻很多地区再次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经济倍增的指标,这种过分追求大、追求量、追求规模的做法值得警
惕。要做到科学发展,各个地区和行业首先应该加快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应更加注重精、注重质和更加注重效
率。切实按照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以更新我们的发展观念、创新发展观念,
继而创新我们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紧密结合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本地区、本行业科学
发展的具体措施,以观念创新将科学发展的理念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二是管理创新 能否做到科学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能否做到科学管理。21世纪的前十年转眼即逝,
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迅速,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以及各单位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不仅复杂多变,而且千差万别,现代管理首先要做到科学决策尤为重要。如果继续像过去那样只是凭感觉、凭热
情、拍脑袋式的决策,很难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所以,在各层级管理者加大现代管理知识和业务知识学习的同
时,更要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加大管理变革的力度,加大引入国际最佳实践的力度,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
知识和管理方法,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手段和管理工具,不断推进管理创新,保障科学管理,实现科学发展。
三是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保障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和核心。当前很多不符合科学发展
要求的行为,如片面追求规模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有观念的原因,更是因为我们缺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
品的核心技术造成的;当前很多行业、很多单位、很多生产装置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资源和能源浪费,有管理不到
位的原因,更是因为技术水平低或不注重新技术应用的后果;再有很多地区污染问题一直都十分严重,有忽视生
态环境的原因,关键还是因为我们没有解决治理污染的技术、不掌握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技术。正是因为我们的技
术创新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随着经济总量的快速增加,经济发展方式的粗放性走向越来越严重的地步,离科
学发展的要求有越来越远的危险。所以,我们要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为加快经济发展方
式的转变、为科学发展创造条件和重要支撑。
四是品牌创新 品牌是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品牌创新也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经是加工业、制造业
大国,虽然也有一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但是严重缺乏国际知名品牌。同样一双鞋或一条领带、同样一条轮
胎或一部手机,虽然是同一批操作工、在同一个车间生产的,贴上国内的商标和贴上国外的知名商标,身价就相
差很多,有的甚至相差几倍。更有的工业产品我们出口以后,在国外的车间一包装,品牌一换、国外公司一标注,
就可以身价飙升几十倍甚至百倍回到中国市场。因此,品牌创新,特别是国际知名品牌的创建是发展方式由粗放
向集约、向精细化、高效益化转变极其重要的措施,加快品牌创新、加大国际知名品牌的培育是“十二五”期间
增强竞争力很重要的方面。
要做好以上四个创新,就要有组织、分层次、突出重点地实施创新工程。
一是国家根据战略的需要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
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突出重点行业或领域,找准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
术,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组织创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以研究单位和高校为主,技术的产业化以企业为主,整体
推进、运行高效、利益共享,使重大科技专项在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方面发挥引领作用,使重大科技专项在
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提高竞争力方面发挥促进作用。
二是国家根据重点工程的需要组织科技配套专项。国家正在实施探月工程、大飞机项目,正在大力发展高速
列车、城市轨道交通,在这些重点工程中需要有很多新型材料为之配套,如果不注重并及时组织配套开发,即使
这些重点工程的每一个单项技术都攻克了,可是配套材料如化工高性能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高性能密封材料、
高性能减震材料以及耐温、耐蚀材料等,无论哪一种材料不过关,都会直接影响到重点工程的整体技术水平及安
全性能,因此也要把科技配套专项作为创新工程的重要内容。
三是在创新工程中要更加注重工程开发和专用设备的创新。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很多科技成果不能
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个关键的因素是工程问题或者关键设备没有同步解决。实验室工艺过程打通了,建设
大型化装置时如果工程开发跟不上,或者说生产过程的专用设备或核心设备没有掌握,是根本不可能产业化的。
例如:发达国家普遍应用的氯化法钛白,我们从“八五”就开始科技攻关,可到现在也没能建成自主知识产权的
生产装置,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氧化反应器始终没有解决高温下结疤的技术难题;再如发达国家的氯化氢法双酚A,
我国工业性试验中由于反应釜的腐蚀问题和薄膜蒸发器的高真空问题始终没有很好地解决,所以到现在也没能形
成工业产能。其他行业也存在一个核心装置问题,如:家电行业平板电视中的液晶或等离子显示技术和装置;以
前我们的录像机一直到淘汰每年都在为发达国家支付高昂的专利费等等,这样的实例实在太多。所以核心设备的
创新并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是创新工程的重要内容。
四是在实施创新工程的过程中国家要予以政策税收或融资的支持。除了税收、融资等政策支持外,当前国家
多渠道用于创新的资金要形成合力、要充分发挥国家创新资金的引领作用,同时国家也要在资本金预算支出中,
进一步加大对重大科技项目和重点工程配套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国家政策的引导作用,吸引更多的单位、资金
和人才投入到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工程中来,国家创造有利于创新的条件和环境,激发大家的创新热情和积
极性,形成创新的更加顺畅的体制和机制。
五是加大培养创新人才和引进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力度。人才是创新最最重要的前提,拥有一名杰出的创新人
才就能够带出一支创新的队伍,就可能创造出一个新兴的产业。所以创新人才、创新中的学科带头人队伍,任何
时候都不能忽视。
六是各单位特别是各企业,一定要紧密结合本单位的生产装置、产品和生产过程与设备,组织本单位本企业
的创新工作。紧紧围绕企业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紧紧围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效益,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
紧紧围绕企业的市场竞争、结构调整,加大管理创新的力度,通过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通过创新增强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创新中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步伐,在创新中实现本企业的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