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动荡引油价大涨 政府或重启价格管制
□ 中投证券
焦点:
●从 2010 年12 月22 日突尼斯革命以来,这波动荡迅速席卷阿拉伯世界,随后阿尔及利亚、伊朗、也门、
利比亚、巴林、吉普提都发生示威游行和骚乱。这导致国际油价和金价大涨(见图1),国际股市下跌。
● 全球政治动荡以及极端天气推动大宗商品行情。我们曾指出,随着美就业复苏加快以及美联储紧缩预期
的出现,大宗商品在2011年将进入调整。意外出现的政治动荡近期将继续推动大宗商品行情。
● 国际原油、粮食价格通过成本传导和直接影响两渠道双重“夹击”CPI。原油上涨引致PPI“见顶”时间
延后,成本压力向终端需求传导。由于国际原油价格领先PPI 3个月,预计2、3月份PPI仍是上行走势,这将
对企业成本形成进一步上升压力,目前成本压力已传导到终端需求。而食品权数调整影响较小,食品价格上涨仍
是CPI上行主要动因。分析认为今年中前国内CPI 仍是上行态势。由于1月份CPI增长4.9%,考虑新涨价因素
低于预期,估计一、二季度CPI 至4.9%、5.3%。
● 通胀问题或上升至民生和维稳层面。从去年四季度的情况来看,我国紧缩的力度和效果不足。国际政治
动荡引发的国际原油大涨,更加重通胀的上行压力。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下,高通胀增加了底层人民的生活成本,
不利于社会稳定。
● 控通胀或压过保增长,临时价格干预或将重启。2011年我国控通胀的紧缩力度已加强。在目前通胀压力
大增背景下,控通胀或取代保增长成为政府首要目标,和2008年初一样全面限价。临时价格干预将压缩企业的
盈利空间,使市场盈利驱动力弱化。而从板块影响来看,临时价格干预政策的全面推出将打压农林牧渔、化肥、
煤炭、电力、石油石化、糖类等临时价格干预直接影响的板块,而利好出口导向型企业以及旅游、家电、汽车配
件等不易受价格干预影响的消费类企业。
控物价现“保民生”含义
从去年四季度的情况来看,虽然我国三次提高利率,多次提准备金率,但是紧缩的力度是不够的。力度的不
够必然效果不足,虽然1月份CPI低于预期,但其上行的趋势未改,“紧缩不足伤民生”,快速增长的物价必然增
加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成本,成为引发社会不稳的潜在因素。国际政治动荡引发国际原油、粮价或将持续上涨,
加重CPI上行压力,粮价飞涨、高通胀是中东地区政治动荡的主因,这给我国控制物价增加更多的民生含义。
春节过后,我国紧缩力度悄然加强,在加息后再提准备金率,同时央行对40多家金融机构已动用了差别准
备金动态调整工具。但是,从目前对抗通胀的三大工具来看,其边际紧缩力度的空间狭小。
(1)准备金率上调空间越来越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升至历史最高,预计3月仍有上调可能,但空间
已经越来越小;
(2)一、二级市场利率倒挂成常态,公开市场操作难当紧缩大任。政策持续紧缩必然导致资金价格上扬和
一、二级市场利差倒挂,如果央行提高发行利率,则增加调控操作成本,调控不可持续;反之,则会限制发行规
模,同样无法达到很好的紧缩效果。
从历次通货膨胀的调控上看,政府都倾向于重拳调控,目前,相比于经济增速而言,通胀调控明显地摆在前
面,控制物价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含义凸显。2011 年,我国控通胀的紧缩力度悄然加强。而在目前全球政
治动荡、以及CPI上行压力不减的情况下,政府将不吝重拳,倾向于损失部分经济增速来达到通胀调控的效果。
政府或重启价格管制
2008 年1月份,同样在国内物价持续上涨,国际商品价格大涨以及“粮食危机”呼声不断的背景下,政府
出台了大规模的限价措施。商务部拟对《突发事件生活必需品应急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修订,2011年2月17日,
商务部发布《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为新一轮价格管制埋下伏笔。
结合历史上出现的几次价格管制,总结其特点如下:
1.临时价格干预适用范围特定 目前,我国市场调节价格的商品占96%,而政府定价目前仅占4%。而在临时
价格干预的产品的选择限于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大的生活必须品和生产资料。临时价格干预如果实施,首要的现价
对象农产品、粮、油等。
2.临时价格干预的具体措施 一般来说,有限定差价率或者利润率、规定限价、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和调价备
案制度三种手段。一般来说,对价格市场化调节比较高的一般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和调价备案制度,而对关系民生
的煤电油运等则用规定现价的直接管制手段。但不论哪种手段,都将直接压缩企业的盈利空间,造成企业盈利下
降。
3.临时价格干预的辅助性 临时价格干预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因此,在控物价的工具箱中,利率的价格
手段和准备金率仍将继续发挥作用。
临时价格干预具有行政性和直接性,全面的临时价格干预将使得CPI的回落早于预期。整体上来讲,临时价
格干预政策的推出将压缩企业的盈利空间,使市场盈利驱动力弱化,增加市场下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