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当人才优先
□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傅向升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成就显著,经济总量快速增长,2010年GDP总量估计达到39万亿元,继先
后超过英国、德国、日本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一位。同时,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
化速度进一步加快,国民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自十七大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来,十七届五中全会又进一
步把科学发展作为“十二五”期间的主题,全国上下、全社会、各行各业能否做到科学发展?关键在人才!有人
预言21世纪将是人才导向的时代,也有人说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这些都证明了人才的重要性。随
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经济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科技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一直就是竞
争的焦点,特别是自二战以来人才作为竞争的战略资源,更是体现得更加充分。今天,当我们的经济发展既面临
着良好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既取得了巨大成就,又带来了一些问题的情况下,人才更成为确保经济社会科
学发展的关键要素。保证科学发展的主要是两方面人才,一方面是决策人才,另一方面是创新人才。
决策者要以正确的发展意识和正确的业绩观来进行决策
决策人才是关键。任何事项都与决策有关,而发展与决策的关系更为紧密,发展的目标、发展的过程、发展
的思路以及发展的措施都需要决策,又都是保证科学发展的关键内容和重要环节。整个国民经济要做到科学发展,
要求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都能够科学发展,这就要求各级决策人员务必做到科学决策。
1.正确的发展意识
要使决策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首先是要有正确的发展意识。过去那种片面追求第一大、第一高,很多地方、
很多城市、很多单位都在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都热衷于追求吉尼斯纪录的做法,都是因为缺乏正确的发展意
识;过去那种单纯追求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低水平重复建设、高能耗产品不断扩张,不顾资源、不顾环境的做
法,都是因为缺乏正确的发展意识。今天,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各级决策人员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发展意识,
应当把追求“大”向追求“强”转变,把追求“多”向追求“精”转变,由低效向高效转变,由高消耗、高污染
向节能环保型转变,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杜绝单纯追求量的增加。各级决策者都要时刻握住“诚信做人、实事
为民”这根弦,以正确的发展意识和正确的业绩观来进行决策。
2.正确的决策标准
怎样才能使决策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呢,关键就看决策的标准是什么,纯粹是一个地域的形象、一个地方
的标志,而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没有改善、道路的拥堵没有缓解的工程,肯定就是劳民伤财的工程;纯粹是数量的
增加,质量和效率不仅没有提高,而且还造成了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带来了环境的恶化,肯定就是低水平重复建
设,与科学发展的要求不相符。所以,各级决策者每做一项决策,首先要想想科学发展有哪些要求,以科学发展
的要求为标准,不是依自己喜欢不喜欢为标准,而是看老百姓欢迎不欢迎;不是依眼前漂亮不漂亮为标准,而是
看是不是奠定的百年基业。这样就不会有那么多刚建成没几年的建筑物遭到推倒重建的命运,也不会有那么多道
路、桥梁刚修好又补、刚补过又修,反复造成浪费;也不会有那么多工业生产装置,今天刚建成投产,过不了几
年却遭到关停并转,造成大量资源和劳动力的浪费。所以,各级决策者时刻把握好决策的标准,是科学决策非常
重要的。
3.规范的决策程序
规范的决策程序是保证科学决策很重要的环节。首先进行调查研究。主要决策人员担负着决策的责任,也具
有善于把握全局、驾驭全局和敏锐的扑捉机遇的能力,主要决策者的这些素质和能力都是强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最终决策前通过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重大课题经过专家的咨询或专业委员会的分析和论
证,都可以为科学决策拓宽思路和提供参考。最后是集体决策。集体决策过程中,每一个参与决策的人员都畅所
欲言,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决策后可能产生的影响,决策过程中注意倾听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可以进行辩论甚至
是争论,最后形成决策意见。意见严重分歧时,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再论证,但一旦形成决策意见,大家都要按照
分工全力贯彻落实,任何人不能再由着个人的喜好,乱发动摇军心的议论,以免影响决策的执行。由此可见,为
保证科学发展,建立一支具有正确的决策意识、把握好决策的依据和决策程序,具有高度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的
综合素质高的决策人才队伍是关键。
创新是发展的基础人才是创新的核心
创新是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人才又是保证创新的核心,离开了人才无从谈创新。
1.大力引进创新人才
在不断提升整个人员队伍综合素质的基础上,要大力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以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为重点,
各单位围绕自己的主导产业,以压担子为主要方式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围绕单位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未来竞争
的需要,加大优秀创新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培养与引进,选拔并形成一批优秀的学科带头人队伍,通过学科带
头人队伍的引领,形成自己的学科优势和竞争优势。
2.大力培育创新精神
创新工作有其特殊性和自身的规律,创新工作也是一项十分艰苦和乐趣无穷的工作,需要从事创新工作的人
不仅对任何事物都怀有好奇心,而且具有着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培养人们对待创新具有宽容失败素养
的同时,还要培养大家的创新文化,形成人人关心创新、投身创新的良好氛围,更要培养从事创新的人员敬业、
坚韧的理念,带着一股钻劲、一股韧劲,不屈不挠、不畏艰难的在创新中寻求自己的乐趣、实现自己的理想,为
单位带来不断的进步。
3.不断改善人才环境
各级管理者要重视和支持创新人员的工作,关心创新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及时了解他们的困难和合理要
求,为他们充分施展自己的创新才能搭建平台,为他们创造全身心投入创新工作的良好条件和氛围。并且结合本
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探索和建立一套考核创新、激励创新的管理体制和高效运行机制。所以,建立一支敢
于创新、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创新人才队伍和敬业奉献、技术精湛的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队伍,是创新工作
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