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硫酸产能过剩超千万吨
□ 中国硫酸工业协会 齐焉
2010年行业运行情况
1.产量大幅度增长 构成发生变化
2010年我国硫酸产量再创新高,达到7033万t,同比增长17.8%。其中硫磺制酸3298万t,同比增长20.4%,
占总产量的46.9%;冶炼制酸1925万t,同比增长10.0%,占27.4%;硫铁矿制酸1776万t,同比增长20.8%,
占25.2%;其他制酸34.6万t。
“十一五”期间,我国硫酸产量年均增长8.7%。这主要是因为有色金属冶炼的快速发展使副产硫酸量年均增
长率达14.4%,在硫酸总产量中的比例提高了6个百分点;其次是为了与磷复肥建设配套,以及为满足沿海地区
的能源需求,一批大型硫磺制酸装置建成,使硫磺制酸产量年均增长10.8%,在总酸量中的比例提高了4个百分
点;受硫铁矿资源限制,以及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硫铁矿制酸年均增长仅有2.0%,在总酸量中的比例大幅下降
近10个百分点。
2.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随着大型装置的建设,全国有8家企业产量超过200万t,6家产量在400万t以上,湖北、云南两省产量
超过千万吨,分别达到1105万t、1065万t,山东居第三为603万t。硫磺制酸集中在西南高浓度磷复肥产地的
云南、湖北、贵州、四川、重庆,其他工业用酸大多位于沿海江苏、浙江、山东一带,其中云南硫磺制酸产量居
首达797万t,其次是湖北740万t、贵州518万t;冶炼制酸甘肃居首237万t,其次为安徽207万t、云南202
万t;矿制酸湖北居首307万t,其后是安徽240万t、广东205万t。
2010年全国生产硫酸的企业有464家,其中,前10名企业产量占总产量31.1%,云天化国际产量最高为516
万t;20万t以上企业85家,占企业数18.3%,但产量之和占总产量70.1%;产量在10万t以下有303家,产
量之和仅占总量的15.9%,一些中小装置已在减产停产。
硫磺制酸生产已基本实现大型化,其生产企业共有121家,其中前10名占总产量51%,最高为云天化国际
516万t,贵州开磷排名第二产量近297万t,湖北新洋丰居第三达210万t;有6家产量超过了100万t,20万
t以上有45家,占总产量82.4%,10万t以下47家,仅占总量6.1%。
冶炼副产硫酸基本集中在了大型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在125家冶炼酸企业中,前10名占冶炼酸总量48.8%,
安徽铜陵有色居第一,达200万t,江西铜业180万t、甘肃金川171万t,分别位居二、三位;产量在20万t
以上45家,产量之和占冶炼酸总量72.5%;10万t以下83家,但产量仅占冶炼酸总量15.2%,小型装置企业数
仍太多,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硫铁矿制酸企业数有235家,分布比较分散,因近年新建一批40万t/a装置,使前10名产量占到矿制酸量
27.3%,其中铜陵化工97万t、铜陵有色71万t、江西铜业59万t,位居前三名;20万t以上企业16家,产量
之和占矿酸总量36.9%,低于磺制酸、冶炼制酸水平,10万t以下企业178家,产量之和占矿酸总量36.2%。
3.硫酸、硫磺进口量下降
2010年我国进口硫磺1049万t,回归到正常消费水平,同比下降13.8%,约占全球贸易量的37%。我国进口
硫磺来源地已从北美向西亚地区转移,来自西亚的硫磺比例进一步增长,占到41.7%;从亚洲日本、韩国、台湾
进口硫磺占19.6%;来自北美加拿大、美国的硫磺占21.6%;前苏联地区的硫磺占16.3%。全年平均到岸价约150
美元/t。
2010年国际硫磺价格出现了“V”字型走势,全年仅有7月份价格回落到100美元/t以下,第一季度高达200
美元/t,到第四季度再次涨到200美元/t的水平,国际硫磺的高价位运行也使国内游资谨慎进入市场,减少了采
购量。
4.硫资源、硫酸消费量增加
2010年我国硫酸表观消费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7169万t,同比增长18.6%。化肥用酸占69.8%,同比增长
17.2%,工业用酸占30.2%。由于钛白、氢氟酸、柠檬酸、金属锰等高耗酸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广西博白的湿法冶
炼也已投产,使化肥以外其他工业耗酸量呈现高速增长,同比增长21.9%。
2010年国内硫磺产量有较大增长,约为320万t,其中普光气田硫净化厂生产硫磺92万t,其他炼油回收硫
磺约210万t,化工、焦化等回收硫磺约18万t。我国硫磺表观消费量达1367万t,自给率上升到23.4%。我国
进口硫磺、硫酸,加上有色金属冶炼进口原料带进硫资源,使我国硫资源的对外依存度高达56%。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根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硫磺制酸、硫铁矿制酸257家企业回收利用余热,副产蒸汽6200万t,回收余热
企业硫酸产量比2009年增长28%,产蒸汽量同比增长30%,相当于节约标煤870万t,减排二氧化碳2360万t。
26家硫磺制酸企业约1000万t/a能力装置中配置了低温位热回收系统,吨酸产汽量从1.2t提高到1.75t左右,
热利用率从65%提高到90%以上。
在张家港双狮(精细)化工全套引进美国孟莫克制酸技术的基础上,行业大力推进大型硫磺制酸装置低温位
热能回收技术,同时开展CDM项目。目前利用孟莫克技术和设备在我国已建成13套低温位热回收系统,约750
万t/a产能,后续在建20套装置上增设低温位热回收HRS系统,约980万t/a产能。
中石化南化工程公司、浙江宣达奥格利对硫酸低温位热回收技术、材料等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开发,成功建成
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硫酸低位热回收技术示范项目,浙江宣达奥格利现已建成10套装置,约170万t/a产能,
其后还将为8套装置240万t/a产能配置低温位余热回收系统。中石化南化工程公司在山东博丰25万t/a装置、
贵阳中化开磷80万t/a、60万t/a装置中完成了3套低温位热回收系统示范工程,后期将再建12套、429万t/a
装置能力。
目前行业内已有4家公司的12套装置在引进HRS技术基础上开展了CDM项目,已有5套装置成功注册了CDM
项目,二氧化碳年总减排量超过600万t,减排收益约5亿元人民币,其他7套装置正在申请注册。中国硫酸工
业协会还尝试引用新机制,组成大中型硫酸装置低温位热能回收成捆项目,争取国外资金参建项目,同时参与国
际碳贸易。
产能过剩严重
当前国内正在建设大型有色金属冶炼及配套硫酸装置,以及大型硫磺制酸装置和硫铁矿、硫精砂制酸装置。
此外,焦化、钢铁、电煤等行业脱硫也在走制酸的路子。虽然在结构调整中将有一批产能在10万t/a以下的中
小装置陆续退出,但按需求测算,今年硫酸过剩能力将超过1000万t/a。
今年如果磷复肥生产形势基本稳定,工业用酸量将随着国民经济增长而增加,我国硫酸产量将超7500万t,
比2010年增加500万t以上。如果磷肥出口不顺、成本过高、国内销售不畅,磷肥产量会大幅下降,继而使原
料硫酸需求下降,价格走低,磺制酸和矿制酸产量将大幅下滑。另外,在国内严重供大于求的形势下,预计今年
硫酸出口量将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