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化工产品年度系列报道之十四
己内酰胺: 下游需求大进口依存度居高不下
□ 企业发展展业研究中心
亚洲地区扩能活跃
截至2010年,全球己内酰胺生产能力达到490.5万t/a,其中亚洲(除中国以外)地区的为130万t/a(见
图1),约占世界己内酰胺总生产能力的27%;美洲地区的生产能力为111万t/a,约占23%;西欧地区的生产能
力为120万t/a;中东欧地区的生产能力为67万t/a。今后几年中,全球己内酰胺生产能力仍有一定的增长,新
建或扩建计划基本以亚洲的中国、日本及韩国为主,装置多在原厂基础上再扩建新的生产线,进而达到扩大生产
规模之目的。其中,中国及韩国扩建生产能力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生产的需求,日本扩能主要是为了出口,北美
及西欧地区受下游需求增长迟缓的影响,装置生产能力大规模新建或扩建较少。
产能增长较快
截至2010年底,我国己内酰胺生产企业仍为4家,生产能力达到57万t/a,同比增长39%,当年产量为49.4
万t,同比增长47.9%(见表1)。增长主要来源于,中石化石家庄化纤有限责任公司、南京东方、以及巨化集团
对各自己内酰胺装置的改扩建项目,使国内己内酰胺生产能力新增16万t/a。
需求增长快
从2004年开始我国己内酰胺需求量逐年增加,但2008年较上年略有下降。而自2009年起,受PA6反倾销
以及国内纺织需求量的增加,己内酰胺消费量开始增加,至2010年至历史最高点。2010年我国己内酰胺产量为
49.4万t,全年表观消费量为112.5,同比增长20.4%。
我国己内酰胺消费有两大领域:一是尼龙6纤维,二是尼龙6工程塑料,其中尼龙6纤维约占己内酰胺总消
费量的85%左右(见图2),尼龙6工程塑料约占15%左右。最近几年尽管国内尼龙工程塑料发展较快,但是这部
分发展主要是以进口为主,对国内己内酰胺的消耗量虽有增加,但是没有终端需求增长快。在尼龙6纤维方面,
由于最近3年民用纺丝发展较快,而工业用尼龙纤维却有所萎缩。
进口依存度高达56%
2010年我国己内酰胺进口为63.1万t,比上年60万t,有小幅增长,进口依存度高达56%。主要进口来源
仍是,俄罗斯、日本等近洋货源,其他诸如美国、墨西哥、乌克兰、白俄罗斯分列其后。
按进口月度统计,3、4和12月为进口量最大的3个月;1、7月进口数量较上年同期差额较大,1月进口数
量较上年同期偏高约一倍,其他基本持平;7~8月进口量走低的主要原因与这一时期天气炎热和聚合装置本身负
荷不高有直接关系。
市场走势分析
纵观本年度市场,可以发现整体上涨起伏波动较大,整体处于上涨趋势。全年市场高点位于年底,市场价格
在25000元/t左右;低点出现在7月份,市场价格在19000元/t以上;高低点价差6000元/t左右(见图3)。
年度行情基本可分为缓慢上涨、急速下行、波折上行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5月):缓慢上行。1~2月市场较为稳定, 3月中下旬开始,己内酰胺价格上涨幅度加大,一
举从20800元/t上涨至23200元/t,美金盘自2460美元/t涨至2765美元/t。引起此番上涨的主要原因依然是
供需矛盾引起的。
第二阶段:急速下行(5~7月)。己内酰胺涨至高端,下游交投活跃,至使锦纶产业链保持推涨之势。然而
好景不长,伴随着欧洲债务危机再起云涌,以及纽约股市的暴跌,经济的二次探底,锦纶市场从上游原料至下游
面料市场开始出现了严重观望情绪,价格持续下滑,直至本年度最低点19000元/t,美金盘至2300美元/t左右。
第三阶段:波折上行(7~12月)。7月初开始,再经过大幅下调之后,己内酰胺市场缓慢震荡回升。12月份,
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僵持之后,己内酰胺终于在外围环境、原料支撑以及外盘的带动下现货市场价格冲上新高。
此时,市场货源相对紧张且成本高位,持货方惜售情绪浓,助推意向明显。而且,白俄罗斯几次高位招标,促使
美金盘价格一路翻涨至2950美元/t左右。成本、市场、外盘几方面的因素促使12月己内酰胺现货价格一路上扬,
至12月末,现货市场报盘稀少,报涨至24700元/t,商谈逼近24500元/t左右。
后市:2011年我国己内酰胺产能增幅有限,下游产能扩容明显,我国己内酰胺进口依存度较高的现状依然无
法改变。然而,随着2010年我国同其他国家贸易摩擦增大,纺织行业受限影响,预计2011年市场风险依然存在。
表1 我国己内酰胺装置统计 万t/a
企业 产能 原料
巴陵石化 20.0 环己酮
石家庄化纤 10.0 环己酮
6.5 甲苯
南京东方 18.0 环己酮
浙江巨化 2.5 环己酮
订阅《中国化工信息》网络VIP会员,免费赠送一套(20份)系列年度分析报告全文
010-64444027 liangyl@cheminfo.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