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沿海沿江石化规划缺陷如何弥补?——大连PX项目引发的化工布局乱象忧虑
2011年33期 发行日期:2011-08-23
作者:任云峰
沿海沿江石化规划缺陷如何弥补?
——大连PX项目引发的化工布局乱象忧虑
本刊记者   任云峰
    8月8日,一场超强的台风“梅花”与大连擦肩而过,庆幸的是台风本身没有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却意外
地将一家化工厂推到了风口浪尖。大连金州开发区大孤山福佳化工有限公司在建防波堤坝在台风中发生溃坝、
海水倒灌,储存剧毒化工产品PX等物质的大罐发生险情。虽然经过紧急抢险没有发生泄漏,但此次溃坝再次触
动了大众敏感的神经——这个当初厦门市民极力反对的项目,是如何会落户大连的?但随之而来的新闻却更加
劲爆:大连PX项目及其坍塌的防波堤均被指未批先建。据最新报道,大连市委、市政府8月14日决定,福佳
大化PX项目立即停产,并正式决定将其搬迁。虽然一些地方官员和企业“捂盖子”的能力超强,但最终躲不过
大自然的检验。本应溯本清源、慎之又慎的化工布局规划,为何总称为“撒芝麻”的儿戏?混乱的项目规划布
局何时休?
                 沿海沿江布局密密麻麻
  本世纪初,中国重化工业进入爆炸增长期,企业数量以每年近20%的水平蔓延。数以千亿级的资本,纷纷注
入中国的电解铝、石油、化学等重化产业中;东部沿海以及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为其提供了最为理
想的栖身之所。在我国1.8万公里海岸线上,密布石油、化工等诸多重型项目。因拥有优质港口和腹地滩涂资
源优势,四川、重庆、湖北、江苏甚至上海,都毫不犹豫把重化工当成其发展支柱;一些以重化工为主导产业
的央企“巨无霸”,更成为地方政府争夺的主要对象。但让人忧虑的是,在追求GDP政绩、大上化工风气催动下,
环境门槛和监管被一再降低。
  早在2006年,原国家环保总局便对全国石化项目环境风险做大排查,检查结果令人震惊。排查结果显示,
全国全部7555个化工石化建设项目中,81%布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45%为重大风险源。
在上述石化项目中,布设在江、河、湖、海、水库沿岸的项目有1357个,占17.9%;布设在城市附近或人口稠
密区的有24889个,占32.4%。以大连PX事件为例,卫星地图显示,大连PX项目距离市区不足20公里,按照
国际组织规定此类项目距离城市至少在100公里以外。如此产业布局,其弊端逐渐显现出来,石油泄露、化工
品外泄、炼厂爆炸等事故正在威胁城市安全。
  而据统计,我国长江沿岸约有40余万家化工企业;此外还分布着五大钢铁基地、七大炼油厂,以及上海、
南京、仪征等石油化工基地。化工产业对于长江岸线的侵占,在下游尤其明显。仅南京到上海的短短距离,长
江沿岸就摆放着8个大型临港化工区;江苏省苏州一市,下属各区更是建起9家大型化工园区,每个园区内又
有大大小小数十家化工企业。随着各种类型的化学工业园区建立,接踵而至的是物流、仓储和上下游延伸,港
口码头、储罐、化工项目上下游产业蜂拥而至。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调查,上海、南京、武汉等21个城市的790
公里江段中,已形成560公里的污染带,并向城市下游转移,而化工污水排放量巨大是长江水质恶化的原因之
一。而一旦在长江沿江流域发生污染泄漏,后果不言而喻。
                  规划、管理,缺一不可
  化工行业大都布局在沿海和大江大河边上,这倒不是中国的独特发明。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比如美国休
斯敦、荷兰鹿特丹和新加坡石化带等石化基地的布点也都在沿江沿海。究其原因,一是交通运输方便,因为石
油化学工业是大宗产品,吞吐量非常大,靠近沿江沿海,运输起来成本就很低;二是沿江沿海地区经济发达,
市场用户也较为集中。这种布局符合了产业特点和经济发展规律。但是,如何维护石化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共处,保护江河湖海的生态与环境,如何正确决策项目规划与完善安全管理,是我国政府部门和石化产业亟需
考虑的问题。
  在我国的沿江石化建设中,项目的未批先建或者盲目规划,跟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头脑中的GDP崇拜密切相
关。一些官员为了在短时间内出“政绩”,出台许多“优惠”政策,开辟了招商引资的“绿色通道”。而这些“优
惠”,很多会包括环境容量的夸大,从而使“绿色通道”变色为“黑色通道”。此外,地区经济落差的因素也不
能忽视。就全球范围来看,国际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劳动密集型企业、粗放型企业和污染企业逐渐从
发达国家和地区向不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而后者在自身经济获得发展之后,又将这些类型的企业向更落后的
国家和地区转移,这是一个普遍的经济现象。在产业梯度转移的同时,污染也从高到低一级级地迁徙。现阶段,
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沿海沿江地区在化工项目上比落后地区抢到了先机,但同时也在污染风险上也抢得了“险
机”。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国外的化工企业相对较大,小企业很少,政府对化工企业周边都已经做了详细的规划,
企业周围留有隔离带,隔离带外才能够建其他建筑,一旦有企业或居民区进入隔离带建房,当地政府就会立刻
出来制止。但在国内这些问题往往没有人管,或者当地政府部门对这种危险并非不清楚,但化工企业带来的税
收很高,很难舍弃。在化工利益和民众安全之间的实际权衡中,决策部门考虑到利益的交换,会选择火中取栗,
对违反规划的现象,安全管理部门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关键时还“保送”一程。
  此外,有关专家指出,各地的环境风险预警和应急预案虽然都建立了,但这些预警预案都是各自独立的,
缺乏相互联系和统一协调。一旦事故发生,上下游之间很难做到上下联动,协同配合,及时快速施救。因此,
完善环境风险防范机制,加强上下游应急机制的统一协调性,已成为当前大江大河石化产业带及上下游城市间
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风险加大,防患未然
  我国现阶段已基本进入工业化中期,未来正在向工业化后期过渡,加之政府主导的投资增长模式,我国重
化工行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进一步扩大,因此,重特大突发环境事故发生的几率将进一步
增大。考虑到投资规模与行业集聚效应的影响,环境事故的可预见后果将影响巨大,环境问题引起突发性社会
群体性事件的风险将有所增加,环境风险不容忽视。有关负责部门应充分借鉴经验、吸取历次事故的教训,避
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切实落实规划,避免悲剧的发生。
  希望大连PX项目带来的风波,不会像台风“梅花”风暴过后一切如旧;希望它能带来对我国目前化工规划
更深层次的反思。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