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保持理性 合理规划 维护三氯乙烯行业健康发展
2011年36期 发行日期:2011-09-14
作者:郑结斌
保持理性 合理规划  维护三氯乙烯行业健康发展
□  郑结斌
  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全球三氯乙烯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80年代中期三氯乙烯产量开始下降,
部分功能被1,1,1-三氯乙烷取代,在发达国家的消费量大幅度下降;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中指出1,1,1-
三氯乙烷为破坏大气臭氧层物质,此后,其部分功能又逐步被三氯乙烯取代,加之三氯乙烯作为化工原料中间体
的用量呈增长趋势,特别是作为制冷剂HFC-134a的原料需求量迅速增加,使三氯乙烯的总体需求量趋向稳定。

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期
  我国三氯乙烯的生产历史悠久,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电石厂和锦化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最早生产三
氯乙烯的企业。在发展初期,国内三氯乙烯产不足需,进口量逐年增长。由于国外产品低价倾销,2005年7月
22日,商务部发布第37号公告,对原产于俄罗斯和日本的进口三氯乙烯征收反倾销税。
  实施反倾销后,国内三氯乙烯行业迎来一轮新的发展期,生产企业数、产能、产量均迅速提高。目前国内企
业在10家以上,在产的企业有8家(详见表1)。截至2010年底,我国三氯乙烯总产能在25万t/a左右,2010
年产量为16.09万t。
  受以制冷剂行业为代表的下游需求的强劲拉动,三氯乙烯的表观消费量在不断增加。图1为2005~2010年
国内三氯乙烯行业产量、进口量和表观消费量走势图。
  三氯乙烯行业在经过长期的发展,在技术进步,产品品质等方面均取得可喜的成绩。在产能、产量的不断增
长下,国内三氯乙烯行业已经能完全自给。2011年7月21日,商务部发布第39号公告,继续对原产于俄罗斯和
日本的进口三氯乙烯实施反倾销措施,期限为五年。国内三氯乙烯行业发展环境稳健。
表1   国内在产三氯乙烯生产企业产能统计   万t/a
         生产企业              设计产能
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电化厂        5.0
阿拉善达康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4.0
山东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0
山东新龙集团有限公司            6.0
方大锦化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
内蒙三联化工有限公司            3.0
贵州蓝天化工有限公司            1.5
宁夏康美化工有限公司            1.0

理性看待,切忌盲目扩产
  受下游行业特别是制冷剂行业需求的拉动,近年三氯乙烯的产量和价格都水涨船高。由于市场价格一度冲高,
盈利能力转好,吸引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新建项目和计划此起彼伏,预计未来3年将新增三氯乙烯18万
t/a(含2011年)。但是,随着制冷剂行业的冲高回落,三氯乙烯市场也开始转入下滑通道,行业盈利能力逐渐
下降。
  为了行业的健康发展,避免恶性竞争,新建三氯乙烯项目切忌盲目,要进行总量控制,保持供需整体平衡。
现有装置要着重提高生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同时要积极拓展环三氯乙烯应用领域,开发高端
产品,提高附加值;还要构建畅通有序的信息交流平台,促进市场良性发展。各企业间应保持透明的信息交流机
制,避免低价竞争和恶性竞争。建议政府部门将三氯乙烯作为加工贸易禁止类产品,更好地加强对国内产业的保
护。
  “十二五”期间,三氯乙烯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期,但随着规模的继续增加,行业也将进入新的一轮
调整,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新课题。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