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加快技术进步 维护己内酰胺产业链健康发展
2011年43期 发行日期:2011-11-08
作者:李海娜
加快技术进步  维护己内酰胺产业链健康发展
□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李海娜

   己内酰胺(CPL)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尼龙6纤维、尼龙6树脂和薄膜,在纺织、汽车、
电子、机械等领域应用广泛。尼龙6工程塑料主要用作汽车、船舶、电子电器、工业机械和日用消费品的构件和
组件等,尼龙6纤维可制成纺织品、工业丝和地毯用丝等,此外,己内酰胺还可用于生产抗血小板药物6-氨基己
酸、月桂氮卓酮等,用途十分广泛。

亚洲市场竞争激烈
   近年来,世界己内酰胺的生产能力稳步增长。据统计,截至2011年9月底,全世界己内酰胺总产能达到469.2
万t/a,其中北美地区96.5万t/a,占世界总产能的20.57%;西欧地区108.5万t/a,占23.12%;中东欧地区
74.3万t/a,占15.84%;亚洲地区186.9万t/a,占39.83%;其他国家和地区3.0万t/a,占0.64%。己内酰胺
产能主要集中在巴斯夫、帝斯曼、霍尼韦尔、宇部工业、中国台湾石油发展、中国石油以及韩国Capro等七大公
司,2011年这七大公司产能合计达到319.6万t/a,约占世界总产能的68.11%。其中巴斯夫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
己内酰胺生产厂家,产能达到72.5万t/a,约占世界总产能的15.45%;其次是帝斯曼,产能55.1万t/a,约占
世界总产能的11.74%;再次是霍尼韦尔,产能为40.0万t/a,占世界总产能的8.53%。2011年世界主要己内酰
胺生产厂家情况见表1。
   目前,世界己内酰胺的生产原料主要为环己烷、苯酚以及甲苯等,2010年以环己烷为原料的己内酰胺产能约
81.6%,以苯酚为原料的约16.5%,以甲苯为原料的约1.9%。预计到2015年,全世界己内酰胺总产能将超过600.0
万t/a,其中亚洲地区扩能是拉动全球能力增长的主要因素,新增产能将超过100.0万t/a,今后世界己内酰胺
的发展将转向以亚洲为中心。俄罗斯、韩国、泰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产能不断增加,促使原来出口到这些地区
的己内酰胺转向中国和其他亚洲市场,使得亚洲己内酰胺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而北美及西欧地区因为受下游需
求增长迟缓的影响,装置大规模新建或扩建较少。
    2010年,世界己内酰胺总消费量为393.0万t,消费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和亚洲地区,其中北美地区消费
量49.5t,占总消费量的12.60%;西欧地区59.7万t,占15.19%;亚洲地区257.7万t,占65.57%;世界其他
国家和地区26.1万t,占6.64%。预计今后几年,世界己内酰胺的消费量将以年均2.7%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
将达到450.0万t,其中增长主要来源于亚洲(除日本外)及其他国家和地区。
   表1  2011年世界主要己内酰胺生产厂家     万t/a
生产厂家                  所在地             产能    占世界产能/%
巴斯夫                比利时、德国和美国         72.5        15.45
帝斯曼                中国大陆、荷兰和美国     55.1        11.74
霍尼韦尔            美国                     40.0         8.53
宇部工业            日本、西班牙和泰国         39.0         8.31
中国石油            湖南和河北                 36.0         7.67
中国台湾石油发展    中国台湾                 30.0         6.39
韩国Capro             韩国                     27.0         5.75
朗盛                比利时                     20.0         4.26
合计                                        319.6        68.11

市场缺口仍然可观
   尽管近年来我国己内酰胺产量有一定的增长,但仍不能满足化学纤维工业和塑料制品业发展的需求,每年
都需大量进口。据海关统计,2006年我国己内酰胺的进口量为44.46万t,2008年为45.01万t,同比减少4.74%。
2010年进口量为63.14万t,同比增长约5.01%。2011年1~8月份的进口量为40.12万t,比2010年同期的43.24
万t减少约7.21%。
    我国己内酰胺进口主要来源于俄罗斯、日本、美国、乌克兰、墨西哥、白俄罗斯、波兰和比利时等国家。2010
年来自这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己内酰胺合计达到53.06万t,约占总进口量的84.03%。
    2010年,从日本、乌克兰、墨西哥、荷兰以及捷克的进口量增长较快。特别是乌克兰,进口量同比增长率达
到202.3%;从欧盟的波兰、比利时、德国、西班牙的进口量却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而2009年我国从欧盟以及
美国的己内酰胺进口量约占总进口量的40%,2010年受反倾销的影响下降到约33%。另外,从亚洲其他国家如泰
国、韩国和印度的进口量也在减少。受今年年初对原产于欧盟和美国的进口己内酰胺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的影响,
我国己内酰胺的进口成本进一步上升,进而影响到我国己内酰胺从欧盟和美国的进口量。2011年1~8月从欧盟
和美国进口己内酰胺数量也出现了下降。

中国产能稳步增长
    近两年,我国没有新建己内酰胺装置投产,产能的增加均来自现有装置的扩能改造。2009年中石化石家庄化
纤将6.5万t/a产能扩建到16.0万t/a;2010年南京帝斯曼由16.0万t/a扩建到20.0万t/a;同年巴陵石化由
14.0万t/a扩建到20.0万t/a。截至2011年10月底,我国己内酰胺的总产能已经达到57.5万t/a,除中石化
石家庄化纤原有一套6.5万t/a装置产能采用甲苯法外,其余装置均采用环己烷为原料。2011年我国己内酰胺的
主要生产厂家情况见表2。
  随着产能的不断增长,己内酰胺产量也同步增加。2008年我国己内酰胺产量为28.97万t,同比增长3.89%;
2010年达到49.39万t,同比增长45.18%。2006~2010年我国己内酰胺主要企业产量统计见表3。
   今后几年,我国将有多套新建或扩建己内酰胺生产装置将建成投产,主要有浙江巨化拟将现有产能扩建到5
万t/a;巴陵石化新建设10万t/a;巴陵石化与浙江恒逸石化合资在浙江杭州萧山新建20万t/a;山东菏泽东巨
拟新建10.0万t/a;山东海力化工新建20万t/a;山东洪业化工新建16万t/a;南京帝斯曼东方化工新建20
万t/a;四川成都邛崃川化拟配套四川乙烯项目新建20万t/a;江苏骏马化纤计划新建20万t/a;福建炼化拟新
建20万t/a;山东华懋新材料计划新建10万t/a;阳泉煤业新建20万t/a;中石化石家庄炼化计划扩能到20.0
万t/a。如果上述拟进行的扩能项目(主要是已经确定的项目)能够按计划实施,预计2015年我国己内酰胺总产
能将超过180万t/a,相当于目前的3倍。
表2  2011年我国己内酰胺主要生产厂家情况         万t/a
厂家名称            厂址    产能                  原料及技术来源
巴陵石化            湖南岳阳    20.0    环己烷,原引进DSM/HPO工艺,2003年采用
                                          中国自有技术扩产。2010年实现第二次扩能,
                                          新增产能6.0万t/a
南京帝斯曼东方化工    江苏南京    20.0    环己烷,原引进DSM/HPO工艺,2005年采用
                                          DSM/HPO+技术扩产。2009年产能为16.0万t./a,
                                          2010年3月新增产能4.0万t/a。
中石化石家庄化纤    河北石家庄    16.0    一套6.5万t/a装置以甲苯为原料,引进意大利
                                          Snia Viscosa公司技术。第二套装置于2009年
                                          新建,采用国内技术,生产能力为9.5万t/a。
浙江巨化            浙江衢州     1.5    环己烷,国内技术。
合计                            57.5

表3  2006~2010年我国己内酰胺主要生产厂家产量统计  万t
生产厂家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南京帝斯曼东方化工    10.40    10.72     8.55    14.10    18.00
巴陵石化            10.77    11.70    13.62    13.80    19.30
中石化石家庄化纤     7.19     6.56     5.63     4.82    10.49
浙江巨化             0.69     1.21     1.17     1.30     1.60
合计                29.05    30.18    28.97    34.02    49.39

下游发展给力 需求强劲增长
   近年来,随着我国锦纶丝、帘子布、聚酰胺工程塑料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己内酰胺的需求量不断增加。2005
年我国己内酰胺的表观需求量为70.32万t,2008年由于经济危机影响增长势头转向,表观消费量为73.78万t,
同比减少4.68%。2009年以来随着国内经济的逐渐好转,下游需求增强,导致消费量大幅度增加。2010年我国己
内酰胺表观消费量达到112.47万t,同比增长19.66%,2005~2010年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9.85%。产品自
给率也相应由2008年的39.3%增长到2010年的43.9%。2005~2010年我国己内酰胺供需平衡统计见表4。
   我国己内酰胺主要用于生产尼龙6纤维(锦纶6)和尼龙6工程塑料。2010年我国锦纶产量为161.8万t,
同比增长约12.3%,其中锦纶6消耗己内酰胺约90.0万t,约占己内酰胺总消费量的80%。今后几年,我国锦纶
行业还将保持较快的速度增长,其中帘子线的需求将成为拉动纤维用己内酰胺的主要动力。预计2015年,尼龙6
纤维对己内酰胺的需求量将达到120万t。
   我国非纤用尼龙6主要用途有一般民用塑料(主要指棕丝及渔网丝)、工程塑料(主要指汽车、电器行业用
铸塑模件)以及双向拉伸尼龙膜。2010年我国非纤维尼龙6消耗己内酰胺为19.0万t,占己内酰胺总消费量的
17%。2015年前,我国非纤用尼龙6对己内酰胺的需求将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其中工程塑料用尼龙6最为明显。
预计到2015年,非纤用途对己内酰胺的需求量将达到约20万t,加上在其他方面的需求量,到2015年,我国对
己内酰胺的总需求量将达到150万t左右。
   表4  2005~2010年我国己内酰胺供需平衡统计 万t
年份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表观消费量  自给率/%
2005    21.21    49.31      0.20         70.32        30.2
2006    29.05    44.46      0.03         73.48        39.5
2007    30.18    47.25      0.03         77.40        39.0
2008    28.97    45.01      0.20         73.78        39.3
2009    34.02    60.13      0.16         93.99        36.2
2010    49.39    63.14      0.06        112.47        43.9

反倾销是一把双刃剑
   继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我国对进口自日本、比利时、荷兰、德国、俄罗斯五国的己内酰胺征收反倾销
税之后,2010年4月22日,商务部决定对原产于欧盟和美国的进口己内酰胺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2011年1月
24日,调查机关发布初裁公告,初步认定原产于欧盟和美国的进口己内酰胺存在倾销,中国己内酰胺产业受到了
实质损害,并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10月18日,商务部发布2011年第68号公告:原产于欧盟
和美国的进口己内酰胺存在倾销,中国国内产业受到实质性损害,而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决定
自2011年10月22日起,对原产于欧盟和美国进口己内酰胺征收2.2%~25.5%的反倾销税,期限5年。
  通过反倾销,一方面可以减少己内酰胺进口量,缓解国内企业的竞争压力,促使相关企业进一步加强技术革
新,积极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但由于我国己内酰胺生产厂家相对集中,不但全部为国有企业,而且中石化处于
主导地位。反倾销一经实施,国内己内酰胺价格就完全由目前的国内生产企业说了算,这样就有可能使相关企业
保持垄断,抬高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其发展起到保护作用,不利于公平竞争,而且还有可能阻碍技术的进步
和发展。对于下游锦纶等企业而言,由于我国己内酰胺还属于紧缺物质,产品主要依靠进口,而实施反倾销,国
外进口产品减少,国内需求又增加,使得己内酰胺原本供应紧张的矛盾更加突出,严重打破了锦纶产业的供需格
局,使得价格飞涨,成本陡增,无形之中增加了下游企业的生产成本,己内酰胺反倾销使下游锦纶行业开工率大
幅降低,很多企业都放慢了生产的脚步。由此可见,反倾销的实施,对于己内酰胺生产企业也许有利,竞争压力
减小,但对于下游企业而言,竞争压力就会大大增加,成本价格大幅度增长,将会严重削弱整个锦纶产业链的竞
争能力,不利于己内酰胺整个行业链的健康稳步发展。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在实施反倾销的同时,积极督促
己内酰胺相关企业,加强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严禁随意抬高价格,另外,加快支持现有计划项目的实
施,以增加产能和产量,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己内酰胺的供需矛盾,促进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由于我国己内酰胺产能扩张缓慢,短时期内难以改善国内的供需矛盾,供应紧张、依赖进口的局面难
以在短期内改善,因此,对进口己内酰胺实施反倾销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国内己内酰胺产业的竞争格局,
加快国内发展,降低我国己内酰胺的对外依存度。但己内酰胺的反倾销不可避免低会加剧国内尼龙原料的匮乏,
下游行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原料供应挑战。国内企业只有通过扩大产能,加快技术进步,才能使己内酰胺行业以
及其相关下游行业得到很好的发展。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