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氏 绿色出行背后的高科技推手
从夸父逐日的赤足奔跑到如今太空中的自由翱翔,千百年来,人类“日行千里”的神行梦想从未停滞;视界
决定视野,随着运动速度与活动半径增加,人的地平线不断拓展和延伸,交通工具从古至今的“更迭演变”承载
的是人类上下求索,探寻世界的勇敢追求。
在全球一体化的21世纪,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公司加入在这场跨越千年的“科技探索”之旅,共同铸就人类
更便捷的生活、更开阔的视野、更通畅的交流。陶氏化学,这家全球领先的科学公司,正是其中翘楚。
汽车:续写科技童话
汽车的发展史是一个科技铸就的奇迹,这个诞生于19世纪末的发明已经改变了世界工业生产结构和人类生
活方式。汽车时代的降临不可逆转——人作为行动缓慢的两足动物,对距离的天然恐惧感从此消失。无须受轨道
和航线的约束,不必与陌路人同行,“坐进小车成一统”,能在任何时候去任何地方,手中方向盘掌握着时间和空
间,这种破天荒的“独立、自由、解放”,正是人性最深处的呼唤。
21世纪,世界越来越小,城市越来越大,汽车对于现代人而言已不仅仅是代步工具,而是我们在路上的另一
个“家”。然而,当我们享受这个移动的“家”带来的方便与快捷时,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让我们始料不及:
道路拥堵、停车难、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事故频发……陶氏化学的一系列创新科技为“汽车社会”提供了切实
可行的解决之道,让我们“马路天使”体态更轻盈、驾乘更舒适、动力更强劲、安全表现更出众、对环境影响更
小。
陶氏的汽车轻量化解决方案主要包括BETAFUSETM 丙烯酸粘结系统, BETAFORCETM 聚氨酯粘结系统, 和
BETAMATETM结构粘结系统, 这些系统解决方案能够实现不同类型材料的粘合,推动轻量化材料在汽车中的使用,
比如铝和复合材料等,在有效兼顾汽车机械性能和柔韧性的同时,赋予粘结部件更强的结构优势和抗冲击能力。
这些技术自2009年开始已经在一些主要的欧洲汽车生产商中实现了商业化应用,并且于2010年底已在国内
推出。而环氧树脂与聚氨酯复合材料则可以直接取代金属与其它复合材料,应用于汽车内饰与外饰,为汽车“减
重”。值得一提的是,陶氏的这一整套解决方案在火车以及大巴、卡车等商用车领域也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
“超级客车”是由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TU Delft)负责开发,致力于打造未来新一代高性能公共交通系
统的一个项目。为了实现创新的轻型车身设计,超级客车采用了多款轻质材料,其中包括:铝、碳增强复合材料
和用于替代玻璃的聚碳酸酯面板,而陶氏作为创新粘结剂技术领域的领导者为这一项目提供了BETAMATETM单组
分及双组分粘合剂产品。
安全为先。陶氏的BETAMATETM FLEX 结构胶虽然是“小身材”却对汽车的安全表现有着“大能量”。该产品
有效兼顾了机械性能和柔韧性,从而解决了铝及其它轻量金属件固化后可能产生的热变形问题,降低汽车生产中
的焊接点数,提高抗冲击的能力。
而陶氏的BETAWIPETM Hydro 玻璃胶粘剂系统更是通过有效改善汽车制造工人的工作环境,为生产过程中的
安全贡献一份力量。作为世界上第一种单组份、水性激活技术的产品,BETAWIPETM Hydro 玻璃胶粘剂系统不含
任何挥发性有机物(VOC),且能大幅降低汽车玻璃的安装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舒适的驾乘体验。悬挂系统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好比身体的“骨骼”,
其功能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矩,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
起的震动。而陶氏的AUTOTHANETM 高性能微孔聚氨酯材料体系能帮助汽车整车生产商和一级供应商解决悬挂系统
振动控制问题,实现更舒适的乘坐体验。而陶氏的BETAFOAMTM隔音泡沫具有完善的三维密封性能,有助于阻隔
风噪声、排气噪声和发动机噪声,隔绝嘈杂的噪音。另外,陶氏的橡胶与金属的粘合剂产品系列 ,包括MEGUMTM、
THIXONTM 和 ROBONDTM粘合剂,能满足弹性材料与金属、工程塑料及其它各类弹性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粘合的需
要,从而使得汽车坐起来更舒服、妥帖。
控制排放,营造绿色环境。汽车排放已经逐步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特别是汽车排气微粒,由于其
粒径较小,吸附有害物质多,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巨大隐患。陶氏的AERIFYTM柴油机微粒过滤器可以有效
改善这一状况,提高直喷式柴油和汽油发动机的微粒过滤效果,实现排放控制,减少环境足迹。AERIFYTM柴油机
微粒过滤器具有低背压来增强发动机效能,尺寸更小可以提高包装效率,并且具有出众的耐粉尘性和抗化学性而
具有卓越的耐用性。
催化转换器是汽车废气排放系统中的重要部件,是利用催化剂将排气中的CO、HC和NOx转换为对人体无害
的气体的一种排气净化装置。其核心部件——催化剂载体多为蜂窝型陶瓷载体,主要通过模具挤出成型工艺加工
生产。陶氏沃尔富纤维素业务部的METHOCELTM(美多秀TM)纤维素醚可以作为临时粘结剂和加工助剂对陶瓷载体
混合浆料提供精确的流变控制,允许更广泛的工作范围。其出色的润滑性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挤出模具的磨损,
并有助于形成更光滑的表面;而METHOCELTM 热凝胶的特点使得其能加工出细腻,无凹陷或变形的薄壁形状。
一年一度的法国勒芒24小时耐力赛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汽车赛事之一。这一赛事是对速度与耐力的双重考
验,比赛过程中车辆要经受极其严酷的应力条件,因此必须要有与这种条件相匹配的润滑油及其它耗材产品与部
件。2011年勒芒(Le Mans)24小时耐力赛中,陶氏化学的UCONTM 油溶性聚亚烷基二醇(OSP)基础流体大放异
彩。
UCONTM OSP基础流体产品采用专利油溶性聚烷撑乙二醇(PAG)技术,取得了合成PAG基润滑油的一些关键
优势—— 包括低摩擦、极易形成膜,并且易于沉积物控制、具有良好极性及高粘度指数值—— 同时还能与矿物
油及合成烃类基础油相容。该相容性能帮助润滑油生产商配比能降低摩擦的全合成或半合成润滑油。
高铁:为中国速度保驾护航
毫无疑问,“高铁”将成为2011年的关键词之一。
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作为当今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运
行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它的开通开启了“中国城市铁路公交化”时代。加上之前的京津城际、武广高铁、郑西
高铁、沪宁城际高铁,中国的高铁网已初见端倪。
而这一切都发生在不到十年的时间——2004年6月武广高铁开工,揭开中国高铁序幕。2008年,京津高铁
开通,2009年底,武广高铁通车;2011年,京沪高铁全线通车。“中国速度”震惊全球。而根据国家《中长期铁
路网规划》,“十二五”末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将由现在的9.1万公里增加到12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占
4.5万公里左右。
随着中国铁路网络扩大,以及铁路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2011年频发的高铁事故,使得高铁运营安
全问题日益引起公众和铁路运营部门的重视。
在铁路运营安全各因素中,铁轨的维护和保养尤其重要。因为列车在高速运行时,金属轮毂与轨道剧烈摩擦
会在铁轨表面留下磨痕,而磨痕的累积会加速铁轨表面的磨损,并导致安全隐患的滋生。为此国内各铁路管理局
相继进口了一些高速轨道维护特种车辆用于铁轨的打磨保养,国内相关企业也开发了适合本土要求的轨道特种维
护车辆,并逐渐成为全国各铁路局维护段的主力设备。
轨道维护特种车辆在打磨铁轨表面时,数对打磨头在液压系统支持下,贴紧铁轨进行高速打磨,金属面之间
由于急剧摩擦而产生高温。若此时维护特种车辆的液压系统因意外状况泄漏,液压油遇高温后将导致燃烧的风险,
因而使用高性能的抗燃液压油成为铁路维护特种车辆的必然选择。
陶氏化学公司与国家铁路部直属的机械设备公司密切合作,把美国技术领先、生产成熟的全合成耐压型抗燃
液压油UCONTM Hydrolube HP-5046D引入中国市场,用于国产轨道特种维护车辆的液压系统。
该产品使用陶氏公司的PAG全合成基础油,黏度指数(VI)高达192,倾点达–63℃,因此可在全国各地四季
野外使用;同时该产品使用陶氏公司的独特配方技术,可帮助超高压液压系统保持良好的液压和润滑特性;最重
要的是,基于陶氏公司一贯对安全环保的重视和承诺,该产品可生物降解,最大限度减少在环境中留下的“足迹”。
船舶:构筑“防污”盾牌
以船舶作为交通工具,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历史最为悠久。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大都临水而居,上古时代
就已经开始使用河流等天然水道从事运输。虽然随着铁路的大规模建设以及汽车的异军突起,水上运输已不复当
年的“一支独大”,但因为其运输量大、运费低、航道四通八达等优势依然在交通领域占据举足轻重。而海洋运
输是世界贸易中最重要的一种运输方式,世界贸易总运量中有2/3以上是通过海运完成的。
海运船舶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扰——海洋生物在船舶表面附着生长后对船舶本体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一方
面微生物在船体表面生长代谢,其产物腐蚀设备,缩短船体寿命;另一方面,微生物在船体的大量聚集,增大航
行阻力,势必影响船舶的航行速度和燃油动力。为了保持航行速度而过量使用燃油既增加了航行成本,更会负面
影响了日益严峻的大气环境。
针对这一问题,陶氏化学微生物控制技术业务部的SEA-NINETM 211N作为有效的解决方案在业内有口皆碑。
SEA-NINETM曾经获得1996年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 这个奖项是由美国化学工业、环保署(EPA)以及克
林顿政府共同设立,旨在评选和表彰在化工行业内可以有效防止污染同时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基础性产品和技术的
突破。
SEA-NINE的活性成分,DCOIT (异噻唑啉酮衍生物)的防污效率已被实践广为验证,其可以在长时间内有效的
保护船体免受海洋微生物的侵蚀污染,减少其在船体部位的附着生长,从而降低能耗,节省燃油,保护大气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SEA-NINETM 211N在水环境中能快速降解,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影响。
道路:绘制交通生命线
道路标线漆是修建公路不可或缺的材料,它以线条、箭头、文字、立面标记、突起路标等形势在公路上划分
出各种交通规则以及道路指引,用以管制引导交通和分散交通流。它将道路的种种提示传达给车辆和行人,特别
是对驾驶员尤为重要。交通标线主要用于道路表面,经受日晒雨淋,风雪冰冻,遭受车辆的冲击磨耗,因此对其
性能有严格的要求——首先要求干燥时间短,操作简单,以减少交通干扰;其次要求反射能力强,色彩鲜明,反
光度强,使白天、夜晚都有良好的能见度;第三,具有抗滑性和耐磨性,以保证行车安全和使用寿命。
近年来,随着公众环保及交通安全意识的增强以及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推广,水性道路标线凭借其卓越的
环保性能、优异的耐久性、更长期持久的标线夜视性、在雨夜的可视性以及高效的施工性等特点,在世界范围内
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刚刚荣获“2011涂料工业荣格技术创新奖”的陶氏快驰克TM(FastrackTM)水性丙烯酸快干道路标线漆技
术就是其中之一。陶氏的快驰克TM技术在前代水性丙烯酸道路标线系统的基础上采用自交联技术,大大提高了
其在高湿度、低温(零度左右)、无风等恶劣施工条件下的干燥速度并能有效抵抗早期雨水的冲刷,延长了施工
季节。其改善的玻璃珠粘结技术,提高了标线耐久性。此外,快驰克TM技术提高了对水泥和沥青路面的润湿和
附着力,适用于不同基材和路面条件,扩大了应用范围。快驰克TM水性丙烯酸快干道路标线漆技术已经成功应
用于北京京承高速、上海沪宁高速、云南宝龙高速、咸阳高速、上海浦东机场、香港机场、上海中环线、崇明长
江隧道、杭州湾大桥等重要路段。
从通达江海的船舶到纵横天下的火车,再到畅行五洲的汽车,地球在交通工具的更迭中越来越小;从陆地到
海洋,从地下到天空,从地球到宇宙,人类的世界越来越大;从双脚行走到骑马坐轿,再到今日的御风而行踏水
而歌,人类行走步伐从未停歇。凭借越来越发达的科学技术,新的探索之旅正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