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11月份部分化工产品市场预测——化肥(钾肥)
2011年45期 发行日期:2011-11-29
作者:易贸
11月份部分化工产品市场预测——化肥

市场评论员  易贸


钾肥  小幅盘整

国产氯化钾方面
      11月份,国产氯化钾大型生产企业完成年度生产计划,开始全面停车检修。虽然大型厂家报价仍然坚挺在
高位,60%盐桥白钾出厂仍报价3200元/t,57%盐桥白钾出厂报2930元/t,62%盐桥白钾出厂报3350元/t,但是厂
家与下游大型复合肥厂家多实行仓代储条款,即厂家先发货,后期再按市场价格进行结算。由于进口白钾价格前期
下滑,故下游多预计其结算价格将有一定下调空间。
      进入冬季,在国家政策扶持下,西北地区又开始新一轮化肥抢运,盐湖地区钾肥发运情况大有好转,日发量
在5~6列,各地到货量有所增加。至截稿,由于大厂尚未定价结算,因此市场价格仍不明朗。而市场上国产60%
小厂白钾华东送到价格在3150元/t,57%小厂白钾华东送到价格在2750~2800元/t。
港口氯化钾方面
      11月份,复合肥厂家开工率降至较低水平,华东地区小型厂家基本关停,大型厂家开工率也不足3成。在
此影响下,港口氯化钾贸易商虽然不愿意明确下调价格,但市场上时有低端成交价格听闻。港口俄红钾由前期3200
元/t下滑至3150元/t,60%海运白钾报价则由3280~3300元/t,下滑至3250元/t甚至更低。
      上中旬,由于市场需求极为平淡,经销商对后市看法悲观,同时受到边贸低价货源的冲击,港口氯化钾价格
持续下滑。港口俄红钾由3100~3150元/t的价格下落至3050~3080元/t,60%海运白钾价格下滑至3180~3200
元/t,个别低端3150元/t亦有听闻。华东部分大型复合肥厂家试探性报出复合肥新单价格,下游中小心企业也在
俄红钾低端价位有所采购,多为平衡前期成本而进行补单,但海运白钾仍不明朗,主要是因为国产白钾尚未定价,
市场仍在观望。
边贸氯化钾方面
      11月初,受到流动资金不足以及下游后市态度悲观的影响,边贸方面部分贸易商压价出货,并向东北以外
的地区辐射,边贸口岸价格大幅下滑。口岸俄红钾价格由前期3100元/t下滑至2950~3000元/t,60%白钾口岸价
格则下滑至3000~3050元/t水平。据悉,虽然边贸新到货源不足,但贸易商前期库存量充足,因此压价出货给予
了市场一定的下行压力。
      上中旬,边贸行情持续下滑,部分边贸俄红钾华东地区到站价在3000~3050元/t,个别62%白晶钾到站价
在3150~3160元/t,华中地区到站价在3350元/t。至截稿,部分贸易商为防止价格进一步大幅下滑,出货有所减
少。
国际市场回顾
      11月份,国际氯化钾市场较为沉闷,买家们并不愿在年前积压大量库存,所以暂时退出市场。欧洲债务危
机也对市场产生着影响,在市场走势明朗之前,多数买家推迟了采购计划。期望IFA亚太区域会议能最终为他们指
明方向。虽然市场成交不活跃,但是仍有市场主体期待2012年的行情走势上行。据悉BPC有意向将2012年第一季
度东南亚的价格向上作调整,理由是当地供应紧张,同时需求不错。美国地区的采购意向有所上升,但成交量并没
有显著上升。巴西地区预计在年底之前都不会有采购意向。
      11月上中旬,由于金融动荡,国际氯化钾买家信心受阻,持续观望。美洲市场也较为沉闷,巴西和墨西哥
的买家仍然抵触最新的氯化钾报价。供应商们却对年底前在拉美市场上以新价格达成新单交易非常有信心。
    后市分析
      国内行情小幅波动盘整,但红钾价格降幅相对趋稳,下游成交量也有增加。由于国产氯化钾大厂新价格尚未
确定,进口白钾的行情也不明朗,同时复合肥厂家新单定价尚未全面报出,后期订单收款情况也难以预料,所以也
无大单采购意向。所以复合肥厂家对白钾的采购意向还不高,上下游定价仍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预计短期内,国
内氯化钾行情仍会有小幅波动盘整,部分品种成交价格仍有下行趋势。
      国际钾肥行情仍然坚挺沉寂,供应商一方面仍然坚持2012年钾肥行情乐观看涨的情绪,另一方面也在将国
际金融波动对下游买方国家以及大宗商品行情的影响纳入定价的考虑。部分供应商表示,对中国的2012年上半年
合同报价仍在510美元/t (CFR),但也预计到会遭到中国方面的拒绝。目前中国海运钾肥港存量在100万t以上,
加上11~12月份陆续到船的货物,2012年1季度钾肥港存量相对充足,所以中国方面延迟采购的可能性比较大。
      利好:
      ①下游复合肥厂询价增多,略有小单采购;②国际氯化钾行情坚挺;③下游复合肥厂钾肥的库存量并不大。
      利空:
      ①复合肥厂家开工率低,冬季生产计划未明确;②下半年氯化钾大贸合同货物的陆续到达,港口存量上升;
③边贸方面货源充足;④国际金融环境动荡对大宗商品带来影响。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