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发展 期待未来
——入世十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取得巨大成绩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陈世滨
2001年11月10日,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WTO成为时代的主题。随着中国经济更加深入地融入
世界经济,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入世十年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较好地发挥了加入WTO的积极效
应,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了主动,为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
的空间,为企业扩大对外贸易提供了机遇。2010年,石油和化学工业整体规模已居世界第二,化工行业总产值已
居世界第一。
在入世之初,业界多少人担忧“狼来了”,我们将面对来自化工跨国公司的巨大冲击。十年后,石油和化学
工业不仅经受了竞争的压力,而且取得了快速发展。今后“由大变强”将是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新课题、新目
标。
一、入世十年石油和化学工业变化巨大
2001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39万家,工业总产值1.38万亿元,销售收入1.34万亿元,
进出口总额735.04亿美元,其中,进口510亿美元,出口225.04亿美元。全行业实现利润1112.8亿元。
经过十年快速发展,2010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3.62万家,比2001年增长1.6倍;实现总产值8.62万
亿元,比2001年增长5.2倍,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万亿元;进出口总额达4587.8亿美元,比2001年
增长5.2倍,其中,进口3244.61亿美元,出口1343.2亿美元。2010年全行业完成利润总额7918.17亿元,比
2001年增长6.2倍,行业利润在5000亿元内徘徊3年后终于取得突破;上缴税金7035.6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
8.62万亿元,资产总计6.81万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入世十年来全行业变化情况见表1-表2。
表1 入世十年规模以上石油和化学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变化 家,亿元
年份 企业数 总产值 资产总额 销售收入 利润总额
2001 13855 13770.70 17728.92 13433.98 1112.80
2002 14723 15012.91 18534.49 14662.72 1228.09
2003 16150 18691.47 19434.54 18299.78 1748.31
2004 22746 25775.04 23782.99 25850.68 2785.01
2005 22484 33793.96 26607.77 33045.93 3751.55
2006 25046 42627.02 32384.89 42205.57 4415.17
2007 27903 52161.86 39659.43 51769.66 5468.03
2008 34567 65182.88 49363.24 64787.08 5350.82
2009 35222 64953.12 56692.06 63774.37 5094.74
2010 36174 86195.19 68117.46 86199.62 7918.17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表2 入世十年来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变化 亿美元
年份 进出口总额 进口总额 出口总额 贸易逆差
2001 735.04 510.00 225.04 284.96
2002 972.60 635.50 337.20 298.30
2003 1881.40 1184.90 696.40 488.50
2004 1744.07 1217.97 526.10 691.87
2005 2188.81 1498.89 689.93 808.96
2006 2632.81 1837.17 795.64 1041.53
2007 3544.39 2306.54 1237.84 1068.70
2008 4326.88 2988.28 1388.60 1649.68
2009 3122.80 2302.50 820.30 1482.20
2010 4587.80 3244.61 1343.20 1901.41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情况
石油和天然气属资源类产品,居石化产业链上游。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等资源类
产品的需求持续大幅增长,使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获得空前发展。2001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规模以上企
业90家,工业总产值2780.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989.32亿元,销售收入2658.32亿元,实现利润978.2亿
元,资产总计4240.2亿元。原油产量1.65亿吨,天然气产量303.29亿立方米。
经过十年快速发展,2010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43家,比2001年增长58.9%;实现总
产值8486.42万亿元,比2001年增长2.1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79.6亿元;进出口总额达1416.7亿美元,
其中,进口1390.2亿美元。2010年油气行业完成利润总额3020.18亿元,比2001年增长2.1倍;实现主营业务
收入8934.18亿元,资产总计1.44万亿元,比2001年增长2.4倍。
2010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2亿吨,达2.03亿吨,比2001年增长23%;天然气产量达945亿立方米,比2001
年增长2.1倍。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海洋油气生产也取得了重大突破。2010年,我国海洋年产油气当量突破了
5000万吨,相当于一个“海上大庆油田”,占我国目前石油产量的26%,这意味着海域已成为我国石油、天然气
最重要、最现实的接替区。入世十年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变化情况见表3。
表3 入世十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主要经济指标变化 家,亿元
年份 企业数 总产值 资产总额 销售收入 利润总额
2001 90 2780.10 4240.20 2658.32 978.15
2002 84 2756.60 4402.47 2640.83 912.58
2003 91 3225.90 4438.16 3038.16 1230.41
2004 183 4601.50 6033.04 4500.47 1744.77
2005 113 5624.96 5505.96 5275.08 2945.93
2006 107 6844.50 6644.60 6721.17 3631.37
2007 111 7263.20 8127.54 7233.15 3509.61
2008 124 8981.45 10383.12 9284.94 4588.77
2009 133 6052.85 12439.95 6259.03 1924.30
2010 143 8486.42 14365.56 8934.18 3020.18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2.石油工业情况
2001年,石油工业规模以上企业77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7169.8亿元,销售收入7100.3亿元,全行业利润
总额992.78亿元,资产总额7744.16亿元,原油加工量2.1亿吨,成品油产量1.24亿吨。
经过十年快速发展,2010年,石油工业规模以上企业2544家,比2001年增长2.3倍;实现产值34153.9亿
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27.9亿元;进出口总额472.3亿美元。2010年行业利润总额4107.32亿元,比2001年
增长3.1倍;主营业务收入34698.5万亿元;资产总计26066.49亿元。
2010年,全国原油加工量4.23亿吨,比2001年增长1倍;成品油(汽、煤、柴油合计)产量2.53亿吨,
比2001年增长1倍;其中汽、柴油产量分别为7675.3万吨和1.59亿吨;燃料油产量2115.4万吨;石脑油2527.3
万吨。入世十年来石油工业变化情况见表4。
表4 入世十年规模以上石油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变化 家,亿元
年份 企业数 总产值 资产总额 销售收入 利润总额
2001 770 7169.8 7744.16 7100.30 992.78
2002 816 7282.3 7746.60 7271.94 959.08
2003 844 8864.5 8417.14 8774.42 1314.02
2004 1651 12605.9 9979.85 12561.82 1967.91
2005 1138 16139.5 10225.97 15872.66 2790.54
2006 1654 20565.6 12385.49 20333.70 3286.42
2007 1870 23200.0 15303.56 23216.76 3616.84
2008 2382 28408.5 19246.68 28737.08 3426.69
2009 2446 24793.4 22165.68 24555.53 2791.85
2010 2544 34153.9 26066.49 34698.50 4107.32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3.化学工业情况
2001年,我国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3085家,工业总产值6600.9亿元,销售收入6249.34亿元,进出口
总额519.38亿美元,其中,进口334.23亿美元,出口185.15亿美元。实现利润145.04亿元,资产总计9840.21
亿元。
经过十年快速发展,2010年,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33630家,比2001年增长1.6倍;实现总产值52041.3
亿元,比2001年增长6.9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48.7亿元;进出口总额2600.2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4倍,
其中进口和出口总额分别为1517亿美元和1083.2亿美元。2010年化工行业利润总额3810.85亿元,比2001年
增长25倍;主营业务收入51501.12亿元;资产总计42050.17亿元,比2001年增长3.3倍。
表5 入世十年规模以上化学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变化 家,亿元
年份 企业数 总产值 资产总额 销售收入 利润总额
2001 13085 6600.9 9840.21 6249.34 145.04
2002 13690 7625.0 10619.74 7283.57 263.43
2003 15101 9741.9 11723.45 9440.49 429.60
2004 21160 13774.8 14008.26 13449.37 830.00
2005 21060 17446.5 16381.78 17173.27 961.02
2006 23392 22016.4 19999.40 21871.87 1128.75
2007 26033 28961.4 24355.87 28552.89 1851.19
2008 32185 36774.3 30116.56 36050.00 1924.13
2009 32776 40159.7 34526.38 39218.84 2302.89
2010 33630 52041.3 42050.97 51501.12 3810.85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表6 入世十年来我国主要石化产品的产量变化 万t
产品名称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原油(亿吨) 1.64 1.67 1.70 1.76 1.81 1.85 1.87 1.90 1.90 2.03
天然气(亿立方米) 303.29 326.61 350.15 414.60 499.50 585.53 692.40 760.81 829.90 945.00
汽油 4145.3 4335.15 4790.86 5277.99 5405.33 5594.76 5989.42 6347.54 7194.77 7675.3
柴油(亿吨) 0.75 0.77 0.85 1.02 1.12 1.17 1.24 1.33 1.41 1.59
燃料油 1869.3 1847.62 2004.84 2479.09 2261.19 2268.02 2346.05 2228.69 1856.72 2115.4
合成氨 3427.28 3675.25 3794.60 4135.06 4596.25 4936.81 5171.05 4995.14 5135.51 4963.20
化肥 3383.01 3791.00 3924.59 4804.82 4887.99 5345.05 5824.98 5867.55 6706.19 6620.00
其中,尿素 1454.82 1601.90 1671.75 2007.32 1994.88 2165.54 2485.65 2591.23 2932.42 2516.30
磷肥 752.56 801.03 880.57 1246.78 1075.33 1225.46 1339.28 1258.88 1479.74 1701.40
钾肥 100.49 147.07 164.49 200.31 232.66 207.51 252.53 277.48 362.78 397.00
农药(折纯) 78.72 92.90 86.30 82.08 103.94 138.46 176.48 190.27 226.24 234.20
乙烯 480.55 543.02 611.77 629.85 755.54 940.51 1027.80 1025.63 1069.69 1419.00
纯苯 198.75 213.06 240.83 262.77 306.11 344.08 405.88 403.45 463.77 553.10
甲醇 206.48 210.95 298.87 519.70 535.64 762.25 1076.37 1126.28 1133.39 1574.30
硫酸 2696.32 3050.40 3139.09 3928.89 4462.16 4860.30 5412.56 5110.11 5958.37 7060.10
烧碱 787.96 877.97 939.88 1041.12 1239.98 1511.80 1759.29 1852.16 1890.99 2086.70
涂料 181.60 201.57 241.51 847.08 249.05 352.37 416.82 443.92 911.34 966.60
合成纤维单体 288.08 350.87 559.25 694.92 741.26 811.92 1013.08 970.70 1171.87 1373.80
轮胎(亿条) 1.36 1.63 1.88 3.90 3.18 4.35 5.60 5.50 6.50 7.76
二、十年来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显著特点
1.全行业跃居世界第二,化工总量世界第一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行业总产值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化学工业产
值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2010年,全行业有20多种大宗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其中,氮肥、磷肥、纯碱、
烧碱、硫酸、电石、农药、染料、轮胎、甲醇、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排名世界第一。2010年石油和
化工行业主营收入过千亿元的企业由2005年的3家增至7家;全国形成了20个千万吨级以上炼油基地,约占全
国原油加工总能力的50%;形成5个百万吨级乙烯基地,约占乙烯总能力的1/3。同时,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在
全行业销售收入中的比重由2005年的11.2%大幅提高至22.5%。
2.石化企业竞争实力明显增强
在2001年《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在前10位的企业有3家属于石油和化工行业,都是国
外跨国公司。中石化、中石油虽然入围500强,但排名比较靠后,中石化排名第68位,中石油排名第83位。
在2010年《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在前10位的企业有7家属于石油和化工行业,中石化
名列其中,排名第9位。我国另外两家石油公司排名也不错,中石油跃居到第13位,中海油名列第318位,至
此,我国三大石油公司不仅全部入围,而且已渐次跨入世界前列。
3.对外贸易增长5倍多,出口结构优化
2010年,在复杂的世界经济环境中,在国际贸易摩擦频发、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情况下,石油和化工行业对
外贸易仍然取得了重大进展,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达到4587.8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5倍多。其中,进口
总额增长536.2%,出口总额增长496.9%。
橡胶制品、无机化学品等资源型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专用化学品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
出口比重不断上升。橡胶制品在出口贸易额中的比重最高,2007年高达31.2%,到2010年则降至24.6%;无机化
学品在出口额中的比重由2006年的11.4%降至2010年8.7%。2006年,专用化学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只有6.2%,
到2010年上升为12.5%。
4.结构调整见效,化工比重提高
近年来,随着石油和化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经济增长的结构也出现明显变化。上游资源型产业在
经济增长中的比重呈逐步下降趋势,下游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2010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产值占全行
业比重为11.4%,2001年为20.3%;化工行业2010年产值占全行业比重达59%,2001年为47%。在化工行业中,
专用化学品、合成材料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而基础化学原料和化肥等行业则呈下降趋势。
5.石油资源保障基础进一步加固
十年来,我国石油资源的勘探、储备、并购等取得了很大成绩,几十个大型炼化基地的形成与扩大,为国民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2009年底,我国石油累计探明储量302.55亿吨,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
储量7737亿立方米,天然气剩余探明技术可采储量为37074亿立方米,剩余探明经济可采储量28458亿立方米。
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建设进展顺利,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积极参与商业储备建设,截至2010年底,
我国石油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能力分别达到1.78亿桶和1.68亿桶,初步形成约36天消费量的储备能力。2010
年,我国新增炼油能力约3000万吨,一次原油加工总能力已突破5亿吨,达5.1亿吨左右。我国油气管道总长
达约7.8万千米。其中,天然气管道4万千米,原油管道2万千米,成品油管道1.8万千米。
6.运用贸易救济措施,有效维护了石化产业安全
利用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是维护产业安全的一种有力措施,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自2003年起在石化行
业建立了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对重点、敏感产品进行了跟踪预警,及时通过反倾销立案有效维护了石油和化学工
业的产业利益。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我国贸易救济立案71起,其中化工产品44起,占整个立案数量的62%。
通过反倾销立案,国外产品低价倾销得到遏制,维护了公平贸易秩序,国内产业得到发展,企业经营状况明显改
善,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维护国内产业合法权益、稳定就业、扩大内需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未来石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动荡,金融危机“阴魂不散”,今后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过去
长时间以来形成的依靠资源消耗和低廉的人力成本为主要竞争力的外向型经济本身也面临着转型发展的迫切要
求。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与发达国家同行间的竞争正从“市场份额之争”向“核心技术之争”延伸,从“单一产
品竞争”向“产业链竞争”延伸。竞争已经全面化,摩擦和碰撞已经呈现为常态。
1.目前石油和化学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原油对外依存度高,风险加大
2011年8月,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55.2%,已超越美国,突破50%的“安全警戒
线”,这意味着中国能源环境已经从“比较安全”向“比较不安全”转移,即中国发生石油危机的几率已大大增
加。
②高附加值产品仍依赖进口,改观不大
我国三大合成材料和有机化工原料的市场占有率只有一半,需要大量进口。入世10年后,这种情况并没有
得到有效的改观。2010年,我国进口有机化学品3121万吨,进口合成树脂3069万吨,进口合成纤维单体1439
万吨,均创历史新高;化工产品贸易逆差达433.82亿美元,其中合成树脂占89.9%。
③贸易摩擦频发,竞争压力不小
入世以来,我国化工行业频繁遭遇国外针对化工产品的“两反两保”调查,不仅有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
地区,也有印度、南非、巴西、阿根廷和巴基斯坦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而且涉及范围更广,影响更大。
不但涉及到单个产业,而且覆盖了知识产权、汇率、投资、产业政策、低碳、环境安全等各个领域,形成了影响
更大的非关税壁垒。
④外资技术控制力呈现增长态势
以有机硅产业为例,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道康宁、迈图,德国瓦克,日本信越等跨国公司有计划、
有预谋进军中国。虽然我国政府采取过贸易救济措施保护我国有机硅产业,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跨国公司利用
“本土化”等各种规避手段,仍然一步一步“蚕食中国”。
⑤国内产能结构性过剩
2011年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新型煤化工项目的投资热潮。粗略统计,目
前全国在建和拟建的煤制油项目产能累计超过4000万吨,煤制天然气项目产能累计超过1500亿立方米,甲醇制
烯烃产能累计达2800万吨,煤制乙二醇产能达320万吨。这些项目大多投资巨大,能源资源消耗量大,使石化
行业产能结构性过剩矛盾更加突出,增加了项目自身的风险,也加大了行业结构调整的难度。
2.应及时解决的重大问题
古人曰:“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今后5~10年将是我国经济由工业化中期
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关键时期,原材料工业的内部结构特征也将相应发生变化,传统产业比重下降,高端和新兴
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经济增长的质量将会进一步提高,增速将会逐步放缓。为了适应新形势,做好调整转型工作,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应重点解决好以下问题:
①继续深化改革,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十年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在世界的地位大大提高,有2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是我们的优势主
要集中在能耗高、污染大、低附加值的低端产品上。下一步应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大宗、关键合成材料制造
新技术,开发工程塑料、膜材料、特种纤维及其树脂基复合材料等新材料制备技术,开发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
的产品与技术。开发高性能子午胎、绿色农药、电子化学品以及精细化工产品等清洁制备技术,提高高端化学品
的自给率。
②继续对外开放,在全方位竞争中发展壮大
从产业发展看,市场开放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只有开放市场,中国的石油和化工行业才有可能与国际接轨。
开放市场将有利于中国从更大的市场空间考虑石油生产和供给,解决资源不足和企业效益问题,进一步加强与国
际石油市场联系的紧密度。鼓励企业建立境外营销网络,把出口产品价值链延伸到境外批发和零售终端。在巩固
和拓展美、日等传统市场同时,支持企业开拓新兴市场。
③继续优化结构,全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世界经济格局大变化,虚拟经济泡沫破灭后,实体经济再次被重视之际,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壮大战略新
兴产业已成当务之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要抓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业的节能降耗、安全环保、品
种质量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发展化工新材料;加快研制高端专用化学品;配套新能源产业
发展;加快发展工业生物技术替代传统工艺;加快推进“三废”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抓好
新型煤化工示范项目的完善、评估和成熟技术的适度推广工作,促进新型煤化工的健康、有序发展。要优化产业
布局,统筹协调产业区域转移,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④大力促进节能减排,高度重视环境保护
在石油和化工产业不断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石化产品平衡供求关系,以及国内日益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将会
对国内石油和化工行业产生比关税减让更为深远的影响。要加强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管理,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中
心建设。完善主要耗能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体系。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设备,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做好清洁生
产示范项目,创建一批“化工清洁生产绿色园区”。抓好农药、染料、铬盐等高污染行业的结构调整,加快改造
落后生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