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点化工产品市场分析357
丙烯供需矛盾突出 市场资源紧俏
□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研究院 王玉瑛
全球需求持续增长
2010年全球丙烯产能为9847.6万t/a,产量为7700.1万t, 装置平均开工率为78.2%。亚洲、北美和西欧
仍是世界上最集中的丙烯生产地区,从近年的发展趋势来看,北美和西欧产能增长速度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占世界丙烯市场的比重正在逐渐下降。与此相反,亚洲和中东在世界丙烯市场却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
是中东地区。
2010年世界丙烯供应情况及预测见表1。2010年世界主要丙烯生产公司见表2。
为满足强劲的市场需求,全球丙烯生产企业在增加产能的同时努力提高装置开工率。预计今后5年丙烯产能
还将继续高速增长,到2015年,世界丙烯产能将达到11492.9万t/a,开工率也将进一步提高。
2010年,在全球范围内丙烯主要用于生产聚丙烯,占全球丙烯需求的65%;其他重要衍生产品丙烯腈、环氧
丙烷、羰基醇类和异丙苯各占6%~7%。全球各地区丙烯消费情况见图1。由图1可见,美国、中国是丙烯主要的
消费国,两国需求约占总消费量的1/3。
世界丙烯消费及预测情况见表3。
2010~2015年全球丙烯需求将以年均5.0%的速度继续增长,到2015年将达到9832.4万t。亚洲仍将是世界
上最大的丙烯需求地区,非洲及中东地区则会成为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2.7%。
表1 世界丙烯供应情况及预测 万t/a
地区 2010年产能 产量/万t 开工率/% 2015年产能(E)
北美 2195.0 1514.8 69.0 2249.3
中南美 402.0 301.4 75.0 463.5
西欧 1840.2 1426.8 77.5 1778.2
中东欧 436.7 294.9 67.5 532.1
非洲及中东 854.6 704.3 82.4 1277.1
亚太地区 4077.7 3427.4 84.1 5151.3
大洋洲 41.4 30.5 73.7 41.4
总计 9847.6 7700.1 78.2 11492.9
表2 2010年世界主要丙烯生产公司 万t/a
公司 产能
中国石化 620
埃克森美孚 580
壳牌 520
莱昂德尔巴塞尔 410
道达尔 350
Formosa 320
萨比克 300
陶氏化学 270
信赖化工 270
INEOS 230
巴斯夫 220
ConocoPhillips 180
Enterprise Products 170
ENI 160
合计 5020
占世界总产能比例 50.9%
表3 世界丙烯消费及预测 万t
地区 2010年 消费量 2010~2015年消费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2010年 2015年(E) 年均增长率/%
北美 1514.8 47.9 54.4 1505.2 1575.3 0.9
中南美 301.4 26.9 17.0 311.3 387.9 4.5
西欧 1426.8 241.1 244.1 1422.6 1502.5 1.1
中东欧 294.9 38.4 16.7 316.5 425.5 6.1
非洲及中东 704.3 29.9 82.8 651.9 1186.1 12.7
亚太地区 3427.4 247.2 216.4 3458.3 4724.5 6.4
大洋洲 30.5 0 0 30.5 30.6 0.1
总计 7700.1 631.4 631.4 7696.3 9832.4 5.0
国内市场缺口难以弥补
随着我国大型乙烯生产装置的建成及现有乙烯生产装置的挖潜改造工作完成,我国乙烯装置联产丙烯的产能
得到了增加;同时,炼厂丙烯的产出也在逐渐提高。2010年我国丙烯总产能达1511.0万t/a,采用蒸汽裂解联
产丙烯约占48%;采用炼厂FCC装置副产丙烯约占52%。2010年我国丙烯产量约为1195.1万t。
国内丙烯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的下属企业,此外还有中国海油与壳牌的合资项目中海壳牌40
万t/a丙烯项目等。中国化工集团、中化国际等公司一些小规模的炼油企业也生产丙烯,再加上一些私营或集体
的小炼油企业,合计产能仅约数十万吨,由于受国家炼油政策的限制及国际油价的影响,其产量及开工率较低。
我国丙烯生产企业大多都建有下游配套生产装置,商品量很少。2010年我国主要丙烯生产企业及产能统计见表4。
未来数年内,我国还将新增几套大型乙烯生产装置,同时炼厂产能还将继续扩大,其他途径生产丙烯的装置
也正在筹建中,这将显著增加丙烯的产量。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丙烯产能将以较快的速度增长,预计2015
年的丙烯产能将达到2201.7万t/a。
由于国内主要的丙烯生产企业均配置种类丰富的下游产品装置,极少有丙烯可以外供,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近年来丙烯缺口一直较大,2010年我国丙烯进口量达到152.36万t,与上一年持平。我国每年除进口一定
量丙烯单体以外,还进口大量的聚丙烯、丙烯腈、环氧丙烷等丙烯衍生物。若将这些下游产品的进口量折算成丙
烯的需求量的话,则国内丙烯的市场缺口在500万t以上。
2010年,我国丙烯进口量来源最多的是韩国,占进口总量的32.6%;其次是中国台湾和日本,分别占进口总
量的29.9%和22.8%。2010年我国丙烯进口贸易国情况见表5,丙烯进口贸易方式见表6。
未来几年,尽管国内新建扩建丙烯装置将陆续投产,但新扩建装置一般都配套相应的下游产品,因此国内丙
烯市场供求关系仍会维持紧张状况。预计未来几年丙烯的进口量仍将会有小幅增长。
2010年,我国丙烯的表观消费量为1347.5万t,较2009年增长了10.2%。近年来,我国丙烯市场都是以进
口为主,出口相对较少。2006~2010年我国丙烯供需状况统计见表7。
我国丙烯大部分用于生产聚丙烯,约占总消费量的75%,还有部分用于生产丙烯腈、环氧丙烷等其他化工产
品,约占丙烯总消费量的25%。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聚丙烯将依然是丙烯最大的衍生物,其消耗的丙烯占丙烯总需求量的比例今后还将进一
步提高。为了满足腈纶装置以及ABS树脂生产的需求,我国还将继续扩大丙烯腈产能,其对丙烯的消费量仍将在
丙烯消费结构中保持较高的比例。
2010~2015年间,我国丙烯需求预计年均增长达到10.3%,其中聚丙烯将占丙烯衍生物市场的80%,环氧丙
烷的需求也将快速增长,成为丙烯衍生物增长最快的品种。预计到2015年,我国对丙烯的需求将达到2204.3万
t,届时还将有大量丙烯衍生物进口,未来几年我国丙烯市场供求关系依然比较紧张。
表4 2010年我国主要丙烯生产企业及产能统计 万t/a
企业名称 产能
独山子石化 88.0
抚顺石化 73.0
镇海炼化 80.4
大庆石化 60.0
福建石化 60.0
上海赛科 71.0
茂名石化 56.8
上海石化 52.3
吉林石化 50.0
天津石化 50.0
齐鲁石化 47.4
兰州石化 47.0
燕山石化 45.5
中海壳牌 45.0
扬子石化 35.5
扬-巴公司 30.0
大连石化 32.0
大庆炼化 27.6
广州石化 25.0
辽阳石化 15.0
锦州石化 10.0
其他 509.5
合计 1511.0
表5 2010年我国丙烯进口贸易国情况
排名 国家/地区 所占比例/%
1 韩国 32.6
2 中国台湾 29.9
3 日本 22.8
4 其他 14.7
合计 100.0
表6 2010年我国丙烯进口贸易方式 万t
贸易方式 贸易数量 所占比例/%
一般贸易 144.3 94.7
进料加工贸易 8.1 5.3
合计 152.4 100.0
表7 2006~2010年我国丙烯供需状况统计 万t
年份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表观消费量
2006 915.0 32.1 0.2 946.9
2007 1006.0 72.8 - 1078.8
2008 1072.0 91.7 - 1163.7
2009 1084.0 154.8 - 1238.8
2010 1195.1 152.4 - 1347.5
需求促进研发 生产技术最新进展
丙烯生产技术主要有蒸汽裂解、烯烃歧化、FCC装置升级、C4/C5烃选择裂解、丙烷脱氢以及甲醇制烯烃等。
目前世界上约56%的丙烯来自蒸汽裂解生产乙烯的联产品,约33%来自炼油厂催化裂化(FCC)生产汽、柴油的副
产品,约7%来自丙烷脱氢装置,剩余来自其他装置。近年来,随着丙烯下游产品需求的增长,丙烯供需矛盾增大。
这也促使国内外生产及科研部门加大丙烯研发力度,以求获得高收率的丙烯技术。
日本旭化成研发成功生产丙烯的新工艺E-Flex。该工艺是把过剩的C2馏分(乙烷和乙烯)转化为高收率的
丙烯,也有一些副产品乙烯,副产的乙烯可以返回装置提高丙烯产量。旭化成公司称,E-Flex新工艺用在美国和
中东的裂解工厂非常理想,因为这些裂解工厂容易得到乙烷原料。该公司投资1000万美元的E-Flex示范装置正
在旭化成公司水岛裂解工厂试运行。旭化成与三菱化学公司在水岛合资经营的裂解装置计划利用过剩的C2馏分
通过E-Flex工艺生产丙烯。旭化成公司也已与JX日本石油能源等几家公司商谈合作开发这项新工艺。该公司计
划在2012年3月将生产丙烯的新工艺实现商业化。
由陕西煤化工技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上海河图石化工程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高混合C4催化裂解制丙烯工
业化技术开发项目,日前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72小时现场考核。高混合C4催化裂解制丙烯
工业化技术以混合C4为原料,采用流化床反应工艺和自主开发的催化剂生产丙烯和乙烯产品。该技术工艺简单,
运行稳定,乙烯+丙烯收率高,原料适用范围广且无需特别预处理,在C4烯烃裂解的同时可实现部分烷烃转化,
并能灵活调整产品方案。这套千吨级工业化试验装置于2010年8月建成。连续运行结果表明,采用的自主开发
的催化剂物化性能良好,完全满足了工业化流化床工艺要求。该项工业化技术的开发成功,将为我国C4资源进
一步增值加工和综合利用开辟一条技术可靠、经济竞争力突出的工艺路线。
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发明了一项生产乙烯、丙烯的方法(CN102276395A)。该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低碳
烯烃收率不高的问题,可用于低碳烯烃的工业生产中。
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发明了一项涉及一种增产丙烯生产方法(CN102276406A),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丙烯碳
基收率不高的问题,可用于低碳烯烃的工业生产中。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发明了一项烯烃的制造方法(CN102227393A),发明目的在于提供用于通过单一反应工序
使酮与氢进行直接反应且以高选择率获得烯烃,可用于工业化。本发明烯烃的制造方法为在含Cu氢化催化剂及
固体酸物质的存在下,在反应温度50~300℃的范围使酮与氢进行反应。
上海吴泾化工有限公司发明了一项甲醇制丙烯工艺。该甲醇制丙烯工艺,以甲醇为原料,水为稀释剂,采用
两段式固定床反应,其中,所述的甲醇制丙烯工艺的催化剂为锰元素改性的ZSM-5分子筛催化剂。该甲醇制丙烯
工艺有效提高丙烯选择性及P/E比,原料甲醇转化率最高可达99%以上,丙烯单程选择性大于47%。
国外研究单位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发丙烷催化脱氢制丙烯技术和与之配套的催化剂,并很快实现了工业
化生产。在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也有大庆石油学院、大连化物所、天津大学等单位从事丙烷脱氢技术研究。
相比传统石脑油裂解副产丙烯路线,丙烷制丙烯具有收效高、能耗低、排放少等优势,并具良好经济竞争力。
2011年丙烯价格走势
●国际市场 2010年全球石化行业基本走出了经济不景气阶段,走上了快速恢复和发展的轨道。在此背景下,
2010年全球丙烯价格较上一年上涨约38%,北美地区价格呈现一路上涨的行情。
进入2011年,国际丙烯价格由1200美元/t上涨到1600美元/t的高点,6月到7月份出现了一波下探行情,
随后又拉回到最高位1600美元/t,此后由于原料石脑油价格下跌以及下游需求疲软,丙烯价格开始直线下跌,
至年底已跌回到年初的水平,约1200美元/t。临近岁末,下游淡季将持续一段时间,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国际
丙烯价格仍将在目前价格区间振荡。2011年国际市场丙烯价格走势见图2。
●国内市场 2011年随着原料价格上涨及下游市场需求逐渐回暖等原因的影响,国内丙烯市场缓慢攀升,由
2011年年初的10425元/t逐渐上升到9月份的11883元/t,随后受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国内丙烯价格下滑。
2011年国内丙烯出厂价格走势见图3。
新建装置应注重产品链建设
目前,国内丙烯生产基本上被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所垄断,而且两大集团都建有下游的配套装置,
丙烯产品几乎全部内部消化,没有商品量出售。随着我国丙烯下游产品的快速发展,丙烯供需矛盾日益加剧,这
也促使我国众多丙烯新扩建项目的上马。在丙烯及其系列下游装置的新扩建项目中,我们应该注重上游低成本、
规模化,下游高附加值、精细化,充分发挥产品链较宽、产品多样化且靠近市场的优势,以提高竞争能力。同时
也应推行清洁生产,实施全过程污染控制,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力争建成环境友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