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乙烯副产C9资源综合利用前景看好
2012年10期 发行日期:2012-03-13
作者:袁霞光
中国热点化工产品市场分析363

乙烯副产C9资源综合利用前景看好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   袁霞光

  裂解C9馏分是乙烯装置的副产物,是裂解石脑油或轻质柴油等液体原料经抽提分离出C5馏分、C6~C8馏分
(经加氢生产BTX )后的剩余馏分,通常占乙烯总产量的10%~20%。裂解C9馏分中含有大量的苯乙烯类、茚类、
环戊二烯 (CPD)、甲乙苯、偏三甲苯、均三甲苯和连三甲苯等,是发展精细化工的宝贵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附
加值。目前,我国裂解C9馏分除少部分用来生产附加值较低的石油树脂和溶剂油外,其余绝大部分被用作汽油
的调和组分而烧掉,这不仅是资源的一大浪费,而且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因此,如何综合利用C9资源,
将对乙烯装置的整体效益及乙烯深加工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裂解C9资源及综合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2010年,我国乙烯实际产量达到1072.2万t,裂解C9馏分达到100万t以上。根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15
年,我国乙烯产能将达到1900万~2100万t/a,届时裂解C9资源将超过200万t,总量已相当可观,为规模化
利用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证。表1列出了2009年我国部分乙烯企业C9资源产量及利用情况。
  目前,裂解C9主要用来生产C9石油树脂、高纯度双环戊二烯(DCPD)、高品质芳烃溶剂,加氢轻质化增产
BTX芳烃和深加工生产精细化工产品等。近年来,国内C9石油树脂的生产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大多规模较小,
生产技术落后,存在着产品品种单一、质量不稳定、污染严重、原料消耗高等缺点,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很大
差距,产品的赢利能力较差。
  裂解C9生产DCPD路线只能利用其中的单一组分,经济性往往受到DCPD产品纯度及下游产品市场的制约。
目前国内高芳溶剂油主要以重整重芳烃为原料生产,用裂解副产C9芳烃生产石油树脂的同时会联产一定数量的
高沸点芳烃溶剂油,但其气味和色度指标还有欠缺,需加氢处理,而直接以裂解C9馏分为原料生产芳烃溶剂油
难度更大,主要因为C9馏分原料成分复杂,其中活性组分芳烯烃含量高达50%~70%,加氢的难度非常大。
  裂解C9分离和轻质化增产BTX芳烃已显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相关的技术研发也比较活跃,有望成为裂解
C9的重要利用途径。
  在裂解C9深加工生产精细化工产品方面,国外(如日本)研究机构已取得众多的研究成果,但我国在此领
域的研究投入非常不足。
表1  2009年我国部分乙烯企业C9资源产量及利用情况  万t
企业   乙烯产量        C9产量   占乙烯比例/%   裂解C9利用
A         20.58         1.17         5.68        石油树脂等
B         76.01         8.89        11.69        石油树脂
C         18.90         1.26         6.67        双环戊二烯等
D         92.77         9.50        10.24        石油树脂
E         79.60         9.92        12.46        石油树脂
F         87.53        10.30        11.77        石油树脂
G        106.06         9.96         9.39        石油树脂
H         69.82         9.93        14.22        溶剂油
I         22.50         2.35        10.44        加氢汽油
总计    573.77        63.28        11.03        -

裂解C9轻质化增产BTX芳烃技术值得关注
  由于PX需求量日益增长,直接从重整油和裂解汽油中抽提和分离PX已远不能满足需求,目前工业上往往通
过甲苯与重整C9芳烃发生歧化和烷基转移反应以增加二甲苯的产量。但是裂解C9的组成极其复杂(约有150多
种), 杂质含量高(胶质、硫氮以及茚满等毒物),而且其中可用于烷基转移的三甲苯含量较低,既无法通过简
单的一、二段加氢处理得到苯、甲苯和二甲苯(BTX)芳烃,也无法直接通过传统的烷基转移路线生产BTX芳烃。
国内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等单位开展了裂解C9馏分加氢轻质化生产BTX芳烃技术研究,南京师范大学进行了裂
解C9馏分分离和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可望成为裂解C9轻质化增产BTX芳烃的新途径。

  1.加氢轻质化技术
  如果将两段加氢的裂解汽油进行进一步的加氢处理,使部分重质芳烃轻质化并使烷烃、环烷烃等非芳烃加氢
裂解,得到的产物主要为轻质烷烃、BTX芳烃以及少量的重质芳烃,由于轻质烷烃和BTX芳烃很容易通过蒸馏进
行分离,从而避免溶剂抽提,产物轻质烷烃除少量用作燃料气以外,大部分可作为轻质裂解原料或者液化气,因
此对两段加氢的裂解汽油进行进一步加氢轻质化和裂解处理,是一举多得的措施,将会产生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2003年前后,韩国SK公司开发的APU(Advanced Py-gas Upgrading)工艺实现了工业应用,目前正在全球
推广。APU工艺采用贵金属/分子筛催化剂,对经两段加氢的裂解汽油进行进一步加氢转化。经过该工艺处理,裂
解汽油中的非芳烃(烷烃和环烷烃等)通过加氢裂化反应转化为LPG和燃料气,而乙苯与C9+重质芳烃等则通过
加氢脱烷基过程转化为BTX、燃料气等,反应过程中生产的少量C9及以上芳烃(C9+A)还作为APU操作单元的进
料。该工艺具有相当的加工灵活性,其原料不仅可以是裂解汽油,而且可以加工催化重整汽油,对常规难以加工
的重质C9芳烃组分有着很高的转化效率并增产BTX芳烃。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进行了C6+裂解汽油加氢轻质化增产BTX芳烃的技术研究,成功开发了高活性
和高选择性的双功能催化剂。工业侧线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二段加氢C6+裂解汽油为原料,C9+A大部分发生转化,
C9芳烃转化率大于85%,乙苯和C6~C8非芳烃具有较好的转化效果,芳烃损失较小。该技术与传统的芳烃抽提
及C9+A利用路线相比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市场前景。
  概括来说,裂解C9+A加氢轻质化工艺可利用廉价裂解C9+A增产BTX,实现高附加值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
效益;采用该工艺可降低BTX芳烃中的乙苯含量,分离C8芳烃中乙苯含量低,有利于降低PX吸附分离单元的处
理难度,这对裂解C9芳烃增值利用和改善PX吸附分离进料具有重要意义。

  2.分离及烷基转移技术
  南京师范大学开发了裂解C9分离技术,采用多股连续侧线出料精馏和萃取精馏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高纯度
的轻C9馏分,其优选的溶剂可以大幅度增加组分之间的相对挥发度,而且溶剂的沸点与加氢裂解C9各组分的沸
点相差很大,回收较为容易。其主要的工艺过程为:首先通过连续精馏预处理加氢裂解C9芳烃,将较重的组分
切除,将轻C9芳烃的含量由30%左右提高到90%左右;然后通过萃取精馏的方法切除茚满和双环戊烷,轻C9
芳烃的含量进一步提高到98%左右。高纯度的轻C9芳烃馏分可以作为传统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装置的进料,和
甲苯发生歧化与烷基转移反应生产二甲苯,茚满和双环戊烷可作为发展精细化工的原料,该技术可望为加氢裂解
C9馏分的化工利用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甲苯歧化和C9芳烃烷基转移技术是将甲苯与C9芳烃转化为苯和二甲苯的重要手段,是充分利用工业上廉价
的甲苯和C9+A转化为混二甲苯和苯的有效途径,芳烃联合装置50%以上的混二甲苯由该技术生产。目前,甲苯
歧化与烷基转移催化剂及技术已相对成熟。国外主要的技术供应商有:(1)美国UOP公司(Tatoray工艺),其新
开发的TA-20催化剂具有加氢裂解功能,提高了催化剂的重芳烃处理能力,能够加工C9+A质量分数超过70%的
混合进料;(2)美国ExxonMobil公司(TransPlus工艺),其开发的催化剂可加工C9+A质量分数更高的混合进
料;(3)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S-TDT工艺),其最新一代的催化剂可加工C9+A质量分数超过70%的混
合进料。但是,对目前的生产装置而言,C9+A原料往往不足,其在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原料中的比例通常低于
60%,难以充分发挥工业催化剂的重芳烃处理能力。因此,利用裂解C9增产歧化与烷基转移的原料具有较为现
实的意义。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随着全国乙烯生产能力的迅速增长,裂解汽油产量大幅度增长,其中的中间馏分通常经过两段加氢后抽提BTX
芳烃,但是重质C9除少部分用来生产附加值较低的石油树脂和溶剂油外,其余绝大部分被用作燃料,利用途径
单一,而且生产技术较为落后,所生产的石油树脂和芳烃溶剂油品质较低,生产过程中物耗高、环境污染大,产
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为提升裂解C9综合利用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生产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原料情况和区域
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裂解C9馏分利用途径,生产适销对路的高附加值产品,形成与区域经济相协调的基本格
局。同时,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和资源利用率,推进节能降耗,加强回收和循环利用,实现清洁生产。第一,要加
大裂解C9下游高端产品技术的开发力度,根据裂解C9馏分的组成和特点,集中区域资源,生产差别化产品(如
高端石油树脂和高芳溶剂油等),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第二,裂解C9馏分轻质化增产BTX芳烃已显现较好的应用
前景,应加快相关技术开发,积极推进产业化,缓解混合二甲苯生产原料不足的局面;第三,要加大科技投入,
尤其是要加强裂解C9馏分精细分离和深加工技术的开发力度,为裂解C9单组分精细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