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管道大国已然成型
随着我国建筑、市政工程、水利工程、农业和工业等行业市场需求不断加大,塑料管道行业随之进入了高速发展期,我国也一跃成为塑料管道生产和应用大国,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能力强,规模企业不断增多,产业集中度提高
据统计,2010年我国塑料管道生量达840.2万t,同比增长31.1%,目前国内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塑料管道生产企业已达3000家以上,产能超过1500万t/a。其中,生产能力1万t/a以上的企业超过300家,有20家以上企业的生产能力已超过10万t/a。近年来塑料管道行业的集中度也越来越高,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行业中前二十位的企业销售量已达到行业总量的40%。“十一五”期间的产量情况见表1。
表1 “十一五”期间我国塑料管道产量统计 万t
年份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产量 | 288.1 | 350 | 459.3 | 580.4 | 840.2 |
增长率/% | 21.7 | 15.2 | 28.2 | 18.9 | 31.1 |
2.新材料、新结构品种越来越多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以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材料为主的塑料管道加工产业。PVC、PE和PP通用塑料仍是最大的品种,从产品用材比例分析方面看,2010年PVC管道产量占总产量的55%,PE、PP及其他材料分别占30%、10%和5%。同时,基于新材料体系的管道技术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塑料与塑料、塑料与金属复合材料管道发展很快,交联聚乙烯(PE-X)、耐热聚乙烯(PE-RT)、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改性聚氯乙烯(PVC-M)等材料用量也有很大的增加。在产品结构上,实壁管、波纹管、肋筋管、缠绕管、芯层发泡管、内螺旋管等结构的管材均有生产应用。
3.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
目前市政及建筑给排水管道和农用(饮用水、灌排)管道仍是塑料管道的主要用途,其他行业的应用比例也在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塑料管道已普及应用到建筑给排水、供暖、城市中低压燃气输送、农村沼气燃气输送、市政给水、市政排水、排污、农村饮用水、农业灌排、电力、通讯、机械、矿山、渔业、造船等众多领域。
4.生产企业仍主要聚集在经济发达地区,但已有分流迹象
塑料管道生产企业仍然主要集中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全国生产量最大的三个省区产量之和在全国总量中的占比已有逐步下降的趋势,2006年,国内产量最大的三个省区(广东、浙江、福建)占比为50.2%,到了2010年国内产量最大的三个省区(广东、浙江、山东)占比降到了38.0%。一些企业在天津、东北、中部、西部等地区投资或增加规模,新增生产能力中,骨干企业扩大规模占有很大的比例并多为异地扩产,由于当地需求的拉动,新增规模已经有分流的迹象,产业布局趋于合理。
5.重视技术进步,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提升
不少企业关注国际前沿技术,重视新产品的开发和新技术的引进,并在引进先进加工设备的同时,不断加强新产品的研发力量,一些大型企业已经拥有了先进水平的研究开发中心,有着强大的技术实力,更加重视技术细节。 国内塑料管道行业中已经拥有超过1000项发明、新型专利技术,有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在国际处领先地位。塑料管道的新品种、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及专利项目越来越多。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管材、大口径排水用钢塑复合缠绕管材、塑料与金属复合管材等方面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产品的不断出现,既提高了使用性能,又扩大了产品的应用领域。总的来说,国内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逐步缩小。
6.骨干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和品牌意识逐步提高
近年行业对塑料管道产品质量问题给予了足够重视,行业骨干企业努力加强质量管理,带动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尽管市场上还存在以次充好等现象,但质量合格产品已成为市场的主流。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规范,高品质的塑料管道将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
7.产品出口增加,国际化趋势逐步加强
随着产量和质量水平的上升,我国塑料管道加工企业“走出去”的愿望强烈,也出现一些出口主导型的企业,使近年产品出口呈增长势头,出口量和出口额不断增加,并且在出口单价和占总产量的比重方面均呈上升趋势,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中东、非洲、美洲以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形势一度十分严峻,但在相关鼓励政策及全球经济好转的推动下,如今已经走出低谷(见表2)。
表2 “十一五”期间我国塑料管道出口统计万t
年份 | 出口量 | 同比增加/% | 占总产量比例/% | 出口额/亿美元 | 同比增加 /% | 平均单价/美元·t-1 |
2006 | 22.43 | 19.1 | 7.7 | 5.74 | 39.4 | 2558.73 |
2007 | 29.2 | 30.2 | 8.3 | 7.65 | 33.3 | 2622.96 |
2008 | 35.63 | 22 | 7.7 | 10.02 | 31 | 2862.76 |
2009 | 31.8 | -12.4 | 5.5 | 8.63 | -14.5 | 2714.13 |
2010 | 39.62 | 20 | 5 | 11.59 | 26 | 2930 |
国内市场的扩大也使一些国外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加入了国内竞争,这也促使国内行业加大创新力度,促进了行业整体的技术进步。国内塑料管道行业在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理念的同时,也向国外展示了中国塑料行业的发展情况。
发展问题不容回避
我国塑料管道行业虽取得了很大发展,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1.部分企业产品质量低劣,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个别企业的质量意识、诚信意识、服务意识不强,导致产品质量水平参差不齐。行业内有的企业使用低档的加工设备、采用不合格原料以及过量添加填充料等方式降低成本,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同时也败坏了行业信誉。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场不规范。
流通领域的塑料管道产品质量水平有很大的差距,价格相差也很大。由于质量低劣的产品往往在价格方面具有很大优势,这是类似产品能够占领一部分市场份额的主要原因,缺乏有效监督,也使得这一问题更显突出。
2.区域发展不平衡,生产地域布局有待优化
我国塑料管道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浙江、广东、山东三地的产量之和接近全国总量的40%,而其他地区塑料管道行业发展较为缓慢,生产企业布局不合理,一些地区产品种类单一,同品质、同品种的产品过于集中,同时,运输成本的增加也影响了塑料管道产品的市场推广。
3.原材料制约行业发展
针对塑料管道应用的树脂品种存在着规格、数量的不足,专用料更少,有些产品质量尚不十分稳定,制约了管道制品性能的提高。由于供求矛盾的关系,塑料管道的市场价格受原料的影响,有时会产生较大幅度波动。
4.市场竞争加剧,市场推广工作有待提高
我国塑料管道业生产能力扩张很快,而在推广应用方面相对落后。近年来一些企业在市场推广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扩大了行业和产品的影响。但总的来说,行业和产品宣传、科普等方面工作还不到位。用户和有关设计部门对于塑料管道的优越性和应用技术的了解还不够普及和广泛,因此限制了塑料管进一步扩大应用领域。
5.产品创新有待加强
大多数企业在产品创新方面的投入不大,新产品相对不多,市场上同质化产品多,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少。此外,在部分品种上对基础理论的科研工作还重视不够,目前还仅停留在生产、应用的初期水平,有的品种还没有得到实际验证。
6.工程施工质量应进一步完善
目前行业比较注重对塑料管道生产投入,而对应用技术研究投入较少,造成了工程技术标准、施工技术不配套。有的用户、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对塑料管道产品的性能、特点、设计、安装等技术还了解不够,不能很好地针对具体工程选用合适的材料,也很难做到充分发挥塑料管道的优良特性,影响了塑料管道合理的设计、使用和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扩大。 塑料管道工程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水平的高低,好的产品和好的施工才可能保证管道系统工程的良好运行。但有的工程中技术人员缺少专业培训,有的用户到目前仍不了解塑料管道如何按规程进行施工、监理等应该普及的知识。
由大转强 规范、创新是主轴
塑料管道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方面具备突出的优势。塑料管道生产能耗仅为钢管、铸铁管等传统金属管道的1/4;管网运行时的能耗也远远小于传统金属管道;应用施工过程中开槽占地也比传统管道要少得多;在输水过程中漏损率低、卫生安全;塑料管道在生产过程中几乎不产生废料,部分塑料原料可回收利用,因此,顺应节能减排的大趋势,塑料管道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塑料管道生产量将保持10%左右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全国塑料管道生产量将接近1320万t,塑料管道的市场占有率将超过50%。
根据我国塑料管道行业的现状,未来几年行业还将以PVC-U管道和PE管道为发展重点,并大力发展改性、复合以及其他新型塑料管道,尽快完善应用的配套和质量保证体系。在稳步提高市政、建筑、水利等应用领域的前提下,积极开拓塑料管道在农业、非开挖技术、旧管道修复、矿山、石油以及工业等应用市场。在加大产品创新,完善配套技术,调整产品结构等方面,仍有大量工作有待开展。
1.加强宏观调控,落实相关政策
调整塑料管道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鼓励合理兼并,逐步形成产品结构合理,配套完善的规模化产业集群。建议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塑料管道的推广应用,加速限制或淘汰落后产品。同时,利用国家大力支持基础建设、市政建设、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在税收、财政等方面给予企业更多的政策支持。
2.加强塑料管道行业创新和科技进步,尽快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
提高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增加科技投入,在原料生产、管道设计以及施工技术领域实现创新,提高配套水平,提升产业结构。加工企业应该积极开发新产品、新技术,逐步实现升级换代,提高产品附加值,走出低价竞争的误区,通过树立企业品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加强新材料、改性材料、复合材料、新型管道的研究、生产和配套工作,提高塑料管道整体或单项性能,开展特殊领域和特殊环境应用塑料管道产品的研究,形成差异化的产品市场。要通过举办和参加各类国际技术交流会、展览会,学习先进的技术,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综合实力。重视工程应用基础技术研究,组织编制有关产品的应用手册,制定施工规程,提高和保证塑料管道产品以及工程应用质量。
3.完善标准体系,强化标准的执行力度,引导规范市场行为
组织完善我国塑料管道标准体系框架,及时制定或修订产品标准和工程规范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和应用水平。根据行业的发展情况,有计划地修订和制订产品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和促进新产品的发展。合理提高相关标准水平,以鼓励使用品质较好的产品。要强化标准的执行力度,引导规范生产和市场环节,保证产品质量水平、施工安装水平和满足管道系统要求。
加强行业自律,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建议实行质量监督制度,对生产企业的工艺装备、生产规模、检测手段和质保体系做出规定,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扶持优质产品的发展,稳定与扩大优质产品的市场,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防止低价恶性竞争。对相关工程建议实行质量保证制度。
4.注重与上游行业的协调发展,促进交流与合作
建议上游行业加快塑料管道专用树脂的研发和稳定生产。促进PE压力管道料的国产化和多样化;开发PVC功能化树脂、改性PVC树脂,扭转我国专用树脂生产与供需失衡的局面;加速PVC无铅热稳定剂的替换工作;促进加工设备和模具行业的技术进步,提高生产的稳定性以及提高生产效率,以降低成本;实现上下游行业的多赢发展。
5.加强对下游用户的服务工作,重视基础研究,促进更好应用
对下游的应用领域要加强服务,关注用户的合理要求,以提高塑料管道工程的质量,提高信誉,促进应用。建议强化工程标准的执行力度,重视工程应用基础技术研究,提高和保证塑料管道产品以及工程应用质量。组织编制有关产品的应用手册,加强对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教育,介绍施工、安装、使用经验,加强标准、规范的学习与宣贯,努力配合提高工程质量,促进塑料管道的更好应用。 建议制定推广措施和办法,扩大宣传,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加速限制或淘汰落后产品。
6.开展职业培训,努力提高员工素质
今后将逐步推行岗位操作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制度,提高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为行业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打下基础。
7.鼓励形成合理的产业集群,警惕投资过热
建议企业要根据自身资源优势科学发展,找对属于自己产品的方向和市场。针对目前塑料管道行业不大,但企业众多,一些中小企业产品质量不易保证的现状,鼓励行业企业合理兼并,逐步形成合理的产业集群,发挥规模化经营的优势,提高综合竞争能力。适时推进发布行业准入条件,制定相应的行业建议准入门槛,促进行业的规模建设和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