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2012年丁醇产能大幅激增
2012年18期 发行日期:2012-05-08
作者:□ 中油吉林石化公司研究院 丁国荣 柴再胜

  丁醇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丁醛、丁酸、丁胺、醋酸丁酯、丙烯酸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癸二酸二丁酯等有机化工产品,还被用作油脂、药物、香料等的萃取剂,也可直接用作溶剂,在化工、医药、石油化工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

世界产能稳步增长

  2010年世界丁醇生产能力和产量分别为356.8万吨和294.4万吨,开工率为82.5%。世界十大丁醇生产商合计生产能力占世界丁醇总生产能力的78.6%,其中巴斯夫排名第1,占18.2%;其次是陶氏化学,占14.7%;第3是Oxea集团,占7.8%;见表1。
  预计2011~2015年世界丁醇生产能力年均增长率为4.8%,到2015年将达到451.7万吨。预计2016~2020年世界丁醇生产能力年均增长率为0.9%,到2020年将达到472.7万吨。
  世界丁醇主要用于化学品和溶剂,2010年世界化学品消费丁醇242.0万吨,溶剂消费丁醇41.8万吨,消费结构见图1。
  预计2012~2015年世界丁醇需求年均增长率为5.4%,到2015年需求量将达到382.4万吨,生产能力将达到451.7万吨,开工率达到70%即可维持供需平衡。预计2016~2020年世界丁醇需求年均增长率为2.1%,到2020年需求量将达到423.3万吨,生产能力将达到472.7万吨,开工率达到75%即可维持供需平衡。

表1  2010年世界十大丁醇生产商    万吨

公司名称 生产能力
巴斯夫 64.9
陶氏化学 52.6
Oxea 28
台塑集团 25
伊斯曼 24.7
中国石油 20.5
Petronas 19
沙索 18.8
中国石化 14
日本协和发酵 13
总计 280.5

表2  2011年我国丁醇主要企业及产能统计   万吨

生产厂家        生产能力
齐鲁石化 8.5
吉林石化 12
大庆石化 2.5
北京东方化工四厂 2
扬子石化-巴斯夫 10
山东利华益多维 8.5
天津碱厂 8.5
合计 52

表3  2012年我国丁醇新增产能统计   万吨

生产厂家    新增产能   投产时间
扬子石化-巴斯夫 5 2012年
四川石化 21 2012年
齐鲁石化 25 2012年
巴陵石化 10 2012年
大庆石化 7.5 2012年
总计 68.5

国内产业格局发生变化

  2010年8月山东利华益8.5万吨丁醇装置建成投产,2011年初天津碱厂8.5万吨装置建成投产。这2套丁醇装置的建成投产,使山东以及华北地区丁醇供应量大增,对当地市场格局产生巨大影响,市场竞争渐趋激烈。2011年我国丁醇生产能力为52.0万吨,见表2。
  由于丁醇产品利润丰厚,企业纷纷瞄准该项目,国内拟建计划大量出现。“十二五”期间,国内丁醇产业将进入产能迅速扩张期,由于丁醇项目耗资巨大且原料丙烯多掌握在国内大型石化集团手中,因而丁醇产能集中掌控在中石油以及中石化集团内,垄断性质明显。随着国内新建装置集中释放,行业格局发生变化,由石化集团垄断的局面将逐步被打破。预计2012年我国丁醇新增生产能力为68.5万吨。(见表3),总产能将达到120.5万吨。
  2010年我国丁醇表观消费量为92.3万吨,产品自给率为32.5%,主要用于生产醋酸丁酯和丙烯酸丁酯,分别占丁醇消费量的41.3%和21.7%。
  未来丁醇需求的主要增长动力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醋酸丁酯、DBP及其他增塑剂和涂料溶剂,但消费结构变化较大。其中丙烯酸丁酯的消费比例将大幅增加,成为丁醇最主要的下游消费产品;其次是醋酸丁酯及DBP;其他如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和选矿剂等增长较缓。
  目前世界丁醇供需基本平衡,但是亚洲尤其是我国的消费量却不断增加,我国每年需大量进口。2011年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丁醇进口国家,丁醇净进口量为49万吨,产品自给率不足50%。预计2015年前后,国内丁醇基本可实现自给自足,而下游需求增长相对缓慢,国内丁醇市场将由供应不足、长期依赖进口逐渐转为产能过剩。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