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甲苯市场高位震荡
□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2011年 国内市场持续上行
2011年甲苯市场经历了不平凡的一年,市场价格持续上行,并创下了2008年以来的新纪录。2011年国内主要地区甲苯市场走势见图1。
第一阶段:1~5月初,利比亚战争引发国际油价不断飙升、日本大地震导致亚洲供应一度紧张为背景,成本强势支撑、库存逐步缩减为诱因,甲苯市场进入2008年以来首次牛市。
春节前后,国内甲苯市场在外盘支撑下,价格高位震荡,然因春节前后多数工厂停车,导致下游需求不佳,市场呈现有价无市景象。随着3月份日本大地震的爆发,亚洲供应一度紧张,导致国内进口货数量亦跟随急转直下,国内整体货源陆续减少,商家惜售心理明显,货紧价扬效应下,价格被动拉高,首次冲破8000元/吨大关。4月份利比亚战争不断升级,引发国际油价一度飙涨至113.93美元/桶高位,大宗化工产品跟随一路飘红,国内甲苯市场亦不失时机跟随拉涨,再次突破9000元/吨大关,创下2008年以来首次最高纪录。
第二阶段:5~8月份,甲苯市场创下历史新高后,进入需求淡季,薄弱需求加之宏观经济大环境不佳抑制下,步入震荡回调。
随着甲苯市场突破9000元/吨大关,下游工厂成本日益增加,部分中小型工厂不堪重压,纷纷倒闭及停车。欧债危机影响犹存,国际油价亦步入回调整理阶段,加之夏季进入甲苯需求淡季,在需求不断缩减打压下,国内甲苯市场终无力坚守,下调整理,在库存低位、成本高位支撑下,市场仍于8000元/吨以上运行。
第三阶段:9~11月中旬,货源紧缺,贸易商跟风拉涨,国内甲苯市场进入第二次冲高阶段。
8~9月份外盘价格处于高位,国内甲苯市场在终端需求抑制下,行情不佳,加之资金链偏紧,进口商对进口货源缺乏兴趣,10月份进口数量骤减,最低库存量降至1万吨左右,货紧价扬,甲苯价格步入2011年以来第二次冲高阶段,最高商谈攀涨至9450~9500元/吨,继续创造2008年以来最高纪录。
第四阶段:11月下旬~12月份,冬季本应是甲苯的需求旺季,然临近年关,下游工厂多回笼资金,需求不佳。缺乏需求配合,甲苯市场进入旺季不旺的局面。
随着甲苯价格的不断攀高,下游终端渐生抵触,加之临近年底,下游工厂多回笼资金为主,对原料采购兴趣缺乏,且部分涂料、油漆等溶剂类工厂开始陆续停车,溶剂类需求逐步缩减。虽化工合成及调油类硬性需求犹存,然因甲苯价格偏高,成本压制下,提货量亦较低,且其下游本身销售一般,对原料需求有限。缺乏下游需求配合下,本应属于旺季的市场难以进入旺市,于8700~8900元/吨区间内窄幅震荡。
2011 亚洲市场屡创新高
2011年国际甲苯市场在诸多利好因素下,不断刷新2008年以来历史新纪录,给予国内甲苯市场一定支撑。2011年国际甲苯市场价格走势见图2。
1~4月份持续上行期 1~2月份国际甲苯市场处于小步探涨期,价格波动幅度不大,然随着3月份日本大地震的爆发,亚洲市场一度紧张,货源紧缺带动下,亚洲甲苯市场开始一路飙升,随后利比亚战争不断升级,国际油价受其影响一路上行,原料成本支撑下,国际甲苯市场亦不失时机跟随追涨,FOB韩国上涨至1169美元/吨,CFR中国上涨至1172.5美元/吨,均创下2008年7月份以来最高纪录。
5~6月震荡回调期 随着价格的不断攀高,激起下游终端抵触,且利比亚战争逐步接近尾声,在一系列利空因素打压下,国际油价亦步入回调整理,大宗化工产品跟随其一路飘绿,亚洲甲苯市场亦因原料成本下滑,加之下游终端需求不佳,开始步入回调整理。
7~8月初步入二次冲高期 随着价格的不断下调,亚洲甲苯市场逐步调整到位,且7~8月份实值夏季用油高峰期,在一系列利好经济政策刺激下,国际油价重新步入上行轨道,并再次上冲至百元关口。下游PX-PTA产业链发展良好,PX价格大幅攀升,带动了甲苯歧化装置的发展,加之调油利润空间良好,给予甲苯市场一定信心支撑,国际甲苯市场开始二次冲高,FOB韩国价格上涨至1226美元/吨的高位,CFR中国上涨至1181美元/吨的高位,第二次刷新2008年以来最高纪录。
8月中旬至年底震荡盘整期 随着两次刷新2008年以来的新纪录,国际甲苯市场开始趋于平稳发展,下游纯苯市场走势不佳,多数时间里低于甲苯市场价格,导致亚洲歧化装置利润逐步缩减,部分装置略有降负,随着下半年PTA走势不佳,拖累PX行情走低,致使甲苯-二甲苯-PX这条产业链利润逐步缩减,甲苯需求亦趋于平淡,且外围走势逐步步入盘整期,亦难以给予国际甲苯市场成本支撑,内外围利空打压下,国际甲苯市场步入震荡盘整期,大起大落阶段逐步远去。
创历史性新高背后的原因
1.原料成本支撑 国内价格跟随不断攀涨 2011年4月底,国际原油在各方利好支撑下上涨至113.93美元/桶高价,创2008年9月份以来最高值,同期国际石脑油价格攀涨至1092美元/吨的高位,随着原料成本的不断攀涨,亚洲甲苯市场受到提振,价格不断攀涨。国际油价作为甲苯产品的初始原料,其走势仍是国内价格走势的晴雨表,原料成本上涨支撑下,国内甲苯市场亦不失时机跟随上涨,于同期突破8000元/吨的高位。
2.外盘价格节节攀涨 国内市场得以提振 3月份日本大地震,导致日本丸善化学、JFE化学、JX石油能源等芳烃装置被迫关闭,装置年产能力总达31.3万吨,影响产量在3万吨左右,亚洲供应一度紧张,加之国际原油、石脑油价格不断上涨。在外盘价格不断攀涨提振下,国内甲苯市场跟随不断上涨,并于同期上涨至8900元/吨高位。
3.库存逐月降低 国内整体供应有限 日本大地震影响下,4~5月份亚洲供应紧张,国内进口商进货量亦跟随降低,港口库存跟随缩减。随着8~9月份外盘价格的不断攀涨,进口利润降低,国内行情低迷,进口商操作积极性降低,10~11月份进口货物较平时降低4万~5万吨左右。
4.炼厂检修、爆炸连连 国内货源供应一度紧张 2011年国内工厂经历了不平常的一年,广州石化、大连石化、上海赛科纷纷遭遇火灾,芳烃装置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部分装置被迫停车,钦州石化、齐旺达等工厂今年意外停车不断,部分装置停车或火灾造成货源供应一度紧张的局面,甲苯市场价格被动推高。
5.部分下游需求支撑 国内销售步步向好
调油 随着近几年汽车行业的良好发展,成品油市场得以支撑,销售不断提高。甲苯可用于调和汽油的辛烷值,二者间合理价差在300~500元/吨,2011年平均价差在900元/吨以上,利润颇为可观,随着汽油市场的稳定增长,甲苯调油领域得以充分发挥,随着利润值的不断加大,甲苯价格亦被不断拉高。
PX-PTA-聚酯产业链甲苯经歧化生成二甲苯,二甲苯异构化生成PX,PX的良好发展给予甲苯市场很大带动。
2012 风险与机遇并存
国家对房地产市场仍然严格调控,2012年溶剂类市场行情难有大发展,作为甲苯消费之一的溶剂类产品需求易降难升,化工合成类产品近几年亦保持稳定发展,仅TDI需求量和扩能现象稍显,在未来五年内TDI预计年均增长率在8%~10%左右,而硝基甲苯、氯化甲苯等化工合成类产品并无明显的扩能迹象,整体呈现稳中缓慢下降趋势。故2012年国内甲苯市场下游消费主基调仍主要以中石油、中石化企业调油和PX-PTA-聚酯产业链的发展为主。
2012年甲苯市场仍将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由于宏观经济大环境隐患犹存,经济增长速度缓慢,2012年国际油价不稳定性因素仍然存在,对甲苯的打压及支撑并存。随着央行开始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在资金链缓解的情况下,预计2012年供应商投机性将有所缓解,市场操作积极行将逐步提高。未来一年利好利空因素仍将并存, 2012年市场仍将延续2011年格局持续高位盘旋,价格将在8000~9000元/吨震荡,若国际油价飙升至120元/桶之上,市场不乏上冲万元大关之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