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谈“化”色变谁之过?
2012年30期 发行日期:2012-08-06
作者:□ 本刊记者 胡琴 任云峰

谈“化”色变谁之过?

——“五问”化工项目环保问题

□ 本刊记者  胡琴 任云峰        

  7月份以来,四川什邡、江苏启东先后出现因担忧化工项目可能造成当地环境污染问题而导致的群体性事件,这也再次把民众关心的“环境保护”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为什么化工在建项目屡次受到民众的抵制?有人认为是大众环保维权意识渐强,社会经济转型在即的必然结果。但笔者认为究其根源,还是大众没有充分享受应有的知情权:化工项目到底会产生多大的污染?对环境究竟会有多大的影响?给人民生活会带来怎样的改变?……我们不排除某些项目存在蒙混过关的嫌疑,但是如果对于污染物的排放含糊其词,连“到底达不达标?达到什么标?”这样的问题都解释不清楚,那么一定是监管部门的失职,而并非全是企业自身的问题。沉疴痼疾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化工恐惧症”只会更加频繁的拨撩人们敏感的神经。

 

怎样的排放才“环保”?

  “启东事件”中的造纸企业只是造纸工业的一个缩影。一个造纸厂的建立,需要经过国家立项、规划、环评、消防审批、安评等综合规划;生产中所涉及的原料、生产线和后期污水处理,都有标准限定;运营过程中,排污口和排污量都需要进行实时监测。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职或执行力度不够,都会让“环保”大打折扣。不幸的是,国内“打折扣”的现象几乎遍地都是,随处可见浑浊不堪的河流,蓝藻、死鱼、死虾……比比皆是,人们的生活健康和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难怪乎,民众对于“排污”二字就如惊弓之鸟。

  其实,我们必须认识到,“环保”只是一个相对概念,而不是个绝对概念,只有AB更环保,没有A环保,而B不环保。在环保问题上,我们只能做选择题,即两害相权取其轻。我们还必须意识到,只要存在工业发展,就势必有污染存在。所以,在不可避免污染的今天,我们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污染程度最小化。

 

怎样的技术才“达标”?

  实际上,目前造纸厂污水处理的工艺已经相当成熟。比如,处理造纸污水可以通过格栅拦截较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进入调节池对水质、水量进行调节之后,经气浮池,去除污水中的油污;再进入沉淀池调节后依次进入预曝均质池、接触氧化池,经过充氧的污水流过填料与生物膜接触,利用生物膜和悬浮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联合作用净化污水。这样的成熟水处理工艺,出水水质可以达到国家一级B标准。

  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均强制要求排放达到国家一级A的水质,而国际上最新的纤维滤布过滤技术就可以达到该标准。该技术结合药剂的使用,可以有效除去水中的有害重金属和氮磷钾等元素。根据测试结果,可实现出水悬浮物SS5mg/L,浊度≤0.52NTU(散射浊度单位),完全满足最严苛的排放标准。

  “水质水量管理(WQQM: Water Quality and Quantity Management)”解决方案是如今国际倡导的领先的水处理工艺和技术,可以通过控制、管理生产工艺中的用水量,加强用水的循环利用效率,节约成本和能效;并将工业废水的净化标准提高,尽可能减少所排放的废水杂质、营养和排放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所以,从技术上来看,污水的治理几乎不存在技术障碍。

 

怎样的标准才“可行”?

  污水处理排放标准是国家的环境管理政策,通过该标准可以折射出国家管理环境的思维。美国的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相对宽松,在其二级排放标准基础之上,各个区域和州所执行的地方标准也不尽相同,规定污水处理厂排污量的NPDES(国家污染物减排系统)则对每个污水处理厂起约束作用。欧洲的标准更为严格,堪称全球最高标准。欧盟的污水处理标准(Directive 91/271)从取样、评价方面、标准限值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欧盟成员国内部的排放标准更是高于欧盟标准。

  多年来,中国的污水处理徘徊不前,在感受环境之痛后,政府对污水处理的重视才空前高涨,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的科学性问题广受关注。2002年我国出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后来又陆续出台了各个行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包括制糖、淀粉、酵母、油墨、陶瓷、硝酸、硫酸、稀土、磷肥等工业。我国污水排放标准起步较晚,“标准”之路,可谓任重道远!

  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例如大型污水处理厂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小型污水处理厂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但在执行中则是要求10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和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达到同样的标准。因此建议排放标准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到这种实际情况,避免“一刀切”,这样才能切实起到治理水污染的目的。

  排放标准的制定关键在于能否在实际运行中得到合理的应用,能否充分考虑污水处理的技术特点。“一刀切”的思想在治理环境中显然难以行通,同时治理环境的手段和技术也必然是有所不同的,因此标准执行也必须实事求是。

 

怎样的发展才“持续”?

  对于工业项目引起的水污染问题,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其实已有切肤之痛和前车之鉴。波罗的海的环境污染已经敲响了全世界人民的警钟。据报道,半封闭的波罗的海由于长期被倾倒工业及农业废弃物,海水富营养化,污染愈发严重,海水毒物浓度相当高。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曾警告孕妇,不宜食用来自波罗的海的鱼类。2010年,波罗的海沿岸10国领导人聚首芬兰首都赫尔辛基,讨论如何恢复波罗的海的生态环境。芬兰将治理位于波的尼亚湾和芬兰湾之间的群岛海域,力争在2020年前使这一海域的环境状况得到改善。俄罗斯将更新加里宁格勒地区各污水处理厂的设备,以提高其污水净化能力。此外,圣彼得堡市计划在2015年前使其污水排放标准基本达到赫尔辛基委员会的要求。拉脱维亚将从20106月起禁止生产销售含磷超过0.5%的洗涤剂,以减少磷排放,防止波罗的海海水进一步富营养化。波兰表示,将投资80亿欧元,兴建城市污水处理网络,在全国修建177个新的污水处理厂,使其向波罗的海排放的城市生活污水中所含物质在2015年之前减少75%

  中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应该充分吸取教训,借鉴经验,不要等到“亡羊”再来“补牢”,这是所有人的期待。

 

怎样的信息才“信服”?

     在水处理和污水排放问题上,除了企业要注重自身的社会责任外,政府更要抓好入驻和监管这一关,做好化工项目进展情况信息通报的公开与透明。化工项目或者企业环保排污压力很大,一些地方政府害怕引起不稳定,往往向居民隐瞒环保数据。而当地居民对政府和企业的不信任常常引发抗议事件。

  以本次启东的事件的主角——王子制纸集团为例,媒体曾爆出其旗下一间位于日本千叶县的工厂被查出在环境监测数据上作假。从2002年到2004年,该工厂总计对化学耗氧量、磷含量、氮含量等全部项目的大约6300处分析数据进行了篡改,并将报告提交至当地政府部门。其中,该工厂在化学耗氧量、浮游物含量、排水量上均已超标,但实际情况却被隐瞒。2004年到2007年间,王子制纸集团下的9家工厂排放的煤烟中,氮氧化物的含量超标,相关数据也曾经被篡改。2008年,包含王子制纸在内的多家造纸企业,在其产品的原料中所使用的非旧纸类资源的比率并未达标,后来该集团逐渐开始了海外事业的转移。在这样的背景下不给当地群众一个公开、透明的信息通报,甚至刻意隐瞒,在信息化无限发达的今天已经很难。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环境问题也到了最为严峻的时期。这个阶段是各种类型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高发时期,而环境信息的公开对于政府应对事件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环境信息的公开不仅是公众环境知情权实现的重要方式,也是公众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产生后维护自身生命健康和财产等权益以及积极有效参与事件处置的前提。应该在尊重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前提下,强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处置过程环境信息公开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