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聚丙烯原料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
2012年31期 发行日期:2012-08-14

聚丙烯原料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

□ 晓          

生产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聚丙烯生产和消费进入快速发展期,产能快速增长。2009年我国聚丙烯产能达到956.0万吨,同比增长18.3%,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聚丙烯第二大生产国,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20102011年是我国聚丙烯产能增长最快的两年,先后有多套装置建成投产。20126月抚顺石化30.0万吨聚丙烯装置实现中交,7月大庆石化30.0万吨实现中交。截至20127月底,我国聚丙烯总产能已经达到1356.7万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聚丙烯生产国。2012年我国聚丙烯主要生产厂家情况见表1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聚丙烯行业的生产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形成了溶剂法、液相本体-气相法、间歇式液相本体法、气相法等多种生产工艺并举,大中小型生产规模共存,引进技术与国产技术相结合的格局。世界所有先进的工艺技术在我国均建有生产装置。除引进陶氏化学先进的Unipol气相流化床聚丙烯工艺技术、英力士亿诺Innovene气相法、巴塞尔公司的Spheripol-II工艺技术、 Spherizone多区反应工艺以及ABB-LummusNovolen气相法工艺等新技术外,国内自行研制开发的二代环管工艺以及新型催化剂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2)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前,我国聚丙烯生产装置主要集中在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集团公司手中。近几年,由于外资、台资以及民营资本的介入,打破了我国聚丙烯产业由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一统天下格局,形成了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为主体,中国海油、民营合资企业及煤化工企业为辅的竞争格局,生产主体正在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3)生产规模逐渐扩大,生产集中度逐渐提高。与以前小规模的一窝蜂投资方式明显不同,在新建聚丙烯装置中,无论是国有资本、民营资本还是外来资本,各投资主体都选择了规模化、技术化的投资策略,规模大多在30万吨以上,大大增强了我国聚丙烯的装置经济性以及市场竞争力。

   4)原料来源路线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来自乙烯装置副产和炼厂,甲醇制烯烃工艺、丙烷脱氢工艺等技术的发展,使得丙烯来源逐渐多样化。以前,我国聚丙烯装置原料丙烯主要来自乙烯装置副产和炼厂,随着多套新建聚丙烯装置的建成投产,这种传统的丙烯生产路线已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作为丙烯资源的补充,其他丙烯生产技术,如烯烃转化工艺、烯烃易位工艺、甲醇制烯烃工艺、丙烷脱氢等工艺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原料路线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尤其是2010年,随着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化工分公司、包头神华集团公司、大唐内蒙古多伦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煤制烯烃,进而生产聚丙烯装置的建成投产,改变了我国聚丙烯生产原料单一的局面,形成多种原料路线并举,相互竞争的格局,为我国聚丙烯原料路线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

   5)产能分布发生变化。近几年,除了石油路线聚丙烯产能的增长外,由于煤制烯烃进而生产聚丙烯装置的不断发展,使得煤资源较为丰富的华北地区的内蒙古以及西北地区的宁夏等地的聚丙烯产能增长较为迅速,今后几年,随着大批煤化工制备聚丙烯装置新建装置的建成投产,这些地区的产能变化将更为明显。

    (6)生产格局发生变化。首先,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为代表的两大国营石油企业在炼油和乙烯生产上继续大幅度扩大规模,带动下游产业包括聚丙烯生产规模的相应扩大;另外,民营企业和煤化工企业异军突起,纷纷扩大规模上马聚丙烯装置,凭借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和灵活的销售策略对两大石化公司的聚丙烯产业构成威胁。

  随着产能的不断增加,产量也不断增加。2011年我国聚丙烯产量980.53万吨,同比增长6.96%。其中除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同比分别增长25.85%10.24%,其他地区的产量变化不大。产量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南地区,2011年这两个地区的产量合计达到548.01万吨,占总产量的55.89%20092011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聚丙烯产量统计见表2

    1  2012年我国聚丙烯主要生产厂家情况               万吨

    生产厂家名称                 生产能力                      生产工艺

中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                12.0        日本三井油化浆液法

                                     4.0        国产釜式液-气本体法

                                    28.0        英国英国Inoes公司Innovene气相法

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0.0        Lyondell Basell公司Spheripol-气本体法

                                    20.0        国产二代环管液-气本体法

中石化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2.0        三井油化Hypol-气本体法

                                    20.0        英国Inoes公司Innovene气相法

中石化茂名分公司                    17.0        Lyondell Basell公司Spheripol-气本体法

                                    30.0        国产二代环管液—气本体法

中石化广州分公司                    20.0        三井油化Hypol-气本体法

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20.0        国产二代环管液-气本体法

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                20.0        国产二代环管液-气本体法

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                12.0        国内环管液-气本体法

                                    40.0        BASF公司的Novolene 气相法工艺

中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                50.0        国产二代环管液-气本体法

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            45.0        Lyondell Basell公司Spherizone多区反应器工艺

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25.0        英国Inoes公司Innovene气相法

中国石化湛江东兴石化公司            14.0        国内二代环管液-气本体法

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                12.0        国内设计环管液-气本体法

                                    20.0        Lyondell Basell公司Spheripol-II技术

中石油大庆炼化分公司                60.0        Lyondell Basell公司Spheripol-II技术

中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                14.0        Lyondell Basell公司Spheripol-气本体法

                                    55.0        美国DOW化学公司Unipol气相技术

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                15.0        国内设计釜式液-气本体法

                                    30.0        Lyondell Basell公司Spheripol-II技术

中石油锦西石化公司                  15.0        BASF公司的Novolene气相法技术

中石油广西石油化工公司              20.0        美国DOW化学公司Unipol气相技术

中石油抚顺石化公司                  9.0        Lyondell Basell公司Spheripol工艺

                                    30.0        陶氏化学Unipol技术

陕西延炼实业集团公司                30.0        国内二代环管液-气本体法

中海壳牌石化有限公司                24.0        Lyondell Basell公司Spheripol-II技术

浙江绍兴三园石化有限公司            60.0        国内二代环管液-气本体法

台塑聚丙烯(宁波)有限公司          45.0        BASF公司Novolen气相法工艺

辽宁华锦化工(集团)有限司          5.0        三井油化Hypol-气本体法

                                    20.0        Lyondell Basell公司Spheripol-气本体法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化工分公司          50.0        BASF公司Novolen气相法工艺

神华煤制油化工包头煤化工分公司      30.0        美国DOW化学公司Unipol气相法

大唐内蒙古多伦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46.0        美国DOW化学公司Unipol气相法

山东玉皇化工有限公司                20.0        国产间歇式液相本体法

山东晨曦集团有限公司                30.0        国产间歇式液相本体法

 

2  20092011年我国各地区聚丙烯产量统计 万吨

地区    2009     2010      2011

华北    77.54      104.66      131.72

东北    105.72      100.27      102.87

华东    325.01      327.68      361.25

华南    151.28      183.11      186.76

华中    69.77      67.41      66.80

西北    91.19      133.60      130.91

西南        -           -         0.22

合计    820.50      916.73      980.53

 

新、扩建装置如火如荼

  据不完全统计,20122015年我国新、扩建聚丙烯产能将达到850万吨,其中除了以石脑油为原料的工艺路线外,还有以煤和丙烷为原料的工艺路线。如果这些聚丙烯项目全部能按照计划建成投产,预计2015年我国聚丙烯总产能将达到2000.0万吨,届时我国聚丙烯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将可能发生逆转。20122015年我国聚丙烯装置计划建设情况见表3

   表3   20122015年我国聚丙烯装置计划建设情况       万吨

公司名称                    产能  预计投产时间    工艺路线或者原料来源

中天合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35.0        2014      Inoes公司Innovene气相法

青岛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16.0        2013      陶氏化学Unipol技术

山东神达煤化工有限公司      20.0        2013      陶氏公司Unipol技术

中石化广州石油化工公司      20.0        2013      日本窒素石化公司气相法

宁波禾元化学有限公司        35.0        2012      BASF公司Novolen气相法工艺

中石化洛阳石油化工公司      14.0        2012      国产二代环管技术

中石油大庆炼化分公司        30.0        2012      Lyondell Basell公司Spherizone工艺(已经投产)

中石油四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  45.0        2013      陶氏化学Unipol技术

延长能源和化工公司有限公司  30.0        2015      Inoes公司Innovene气相法

甘肃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    2014      甲醇制丙烯

中石化茂名石油化工公司      20.0        2013      Inoes公司Innovene气相法

中国软包装集团中景公司      80.0        2015      原料丙烷脱氢制丙烯,国产二代环管技术

江苏长江天化丙烯联合体项目  66.0        2012      丙烷脱氢制丙烯

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        20.0        2012      陶氏化学Unipol技术

中石油宁夏石油化工公司      11.0        2012      陶氏化学Unipol技术

中石油抚顺石油化工公司      30.0        2012      陶氏化学Unipol技术(已经投产)

广西北海炼油异地改造石化项目20.0    2012      陶氏化学Unipol气相技术

中石化武汉石油化工公司      40.0        2013      日本窒素石化公司气相法

中海油惠州乙烯项目          70.0        2014      石脑油

中科合作湛江项目            60.0        2015      石脑油

陕西延长石油榆林能化项目    60.0        2014      陶氏化学Unipol技术

中石化中原公司              10.0        2012      国产二代环管技术

中石化石家庄炼厂            20.0        2013      国产二代环管技术

中石化巴陵石化公司          10.0        2013      国产二代环管技术

中石油呼和浩特石化公司      15.0        2012      国产二代环管技术

 

中东产品竞争优势明显

    虽然近年来我国聚丙烯工业发展迅速,但产量仍不能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求,每年都需大量进口。2006年我国聚丙烯进口量为294.47万吨,2009达到416.25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同比增长49.25%2011年的进口量为377.77万吨,同比减少2.34%。在进口的同时,我国聚丙烯也有少量出口,且出口量呈现不断增长的发展态势。2006年出口量为2.62万吨,2009年增加到4.48万吨,2011年进一步增加到16.85万吨,同比增长103.26%20062011年我国聚丙烯进出口情况见表4

 

  我国进口聚丙烯主要来源于韩国、中国台湾、沙特阿拉伯、印度以及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2011年来自这5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口量合计达到253.74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67.17%。来自中东地区的进口量逐年增加,如从沙特阿拉伯的进口量逐渐增加,2009年只有44.10万吨,所占比例只有10.59%2011年增加到70.28万吨,所占比例增加到18.60%。而来自韩国和中国台湾的进口量以及所占比例均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中东地区获得丙烯资源的价格比较低廉,其聚丙烯产品价格优势十分明显,是世界聚丙烯市场强有力的竞争者。

4  20062011年我国聚丙烯进出口情况  万吨

年份        进口量      出口量  

2006        294.47      2.62

2007        307.01      3.11

2008        278.89      4.17

2009        416.26      4.48

2010        386.81      8.29

2011            377.77      16.85

 

供需矛盾将逐步改善

    近几年,我国聚丙烯市场需求稳步增长。2006年我国聚丙烯表观消费量为876.00万吨,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聚丙烯消费国家。2011年表观消费量为1341.72万吨,同比增长3.59%20062011年年均增长率为8.90%。同时产品自给率也不断增加,2006年为66.68%2011年达到73.08%。近几年我国聚丙烯的供需情况见表5

    我国聚丙烯产品主要用于生产编织制品、薄膜制品、注塑制品、纺织制品等,其消费结构为:编织制品对聚丙烯的需求量约占总消费量的45.3%,注塑制品约占19.8%,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制品约占11.2%,纤维制品约占14.1%,管材约占3.9%, 流延聚丙烯薄膜(CPP)制品约占3.7%,其他产品约占2.0%

  近年来,我国聚丙烯的应用不断多样化,除传统的编织袋保持一定增长外,用于工业、汽车和家电领域的聚丙烯数量快速增长,特别是纤维级聚丙烯、BOPP、家用电器专用料、汽车专用料的需求有很大增长。虽然这些产品大部分国内可以提供,但部分性能好、有较高附加值的产品,如三元共聚产品、高乙烯聚丙烯嵌段共聚物、熔喷无纺布专用料等,仍需要大量进口。预计2015年我国对聚丙烯的总需求量将达到1550万~1600万吨,而届时产能将达到约2000万吨,装置开工八成即可满足市场需求,供需矛盾将逐渐得到改善,今后产品的进口量将不断减少,出口量不断增加。应用领域仍以拉丝制品为主,但所占比例将下降,纤维制品、注塑制品以及管材等将得到大发展。此外,高透明聚丙烯,纺黏无纺布、熔喷无纺布、细旦和超细旦聚丙烯纤维,家用电器专用料以及汽车专用料等将是今后发展的重点。

  表5  20062011年我国聚丙烯供需平衡情况   万吨

年份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表观消费量   自给率/%

2006        584.15      294.47      2.62            876.00     66.68

2007        708.40      307.01      3.11            1012.30     69.98

2008        735.40      278.89      4.17            1010.12     72.80

2009        820.52      416.25      4.48            1232.29     66.58

2010        916.73      386.81      8.29            1295.25     70.78

2011            980.53      377.77     16.58            1341.72     73.08

 

未来市场竞争激烈

    近几年,我国聚丙烯生产发展迅速,产能和产量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生产所用原料逐渐采用多元化,生产规模逐渐扩大,产品自给率不断提高,但通用牌号供应充足,而高附加值专用料仍需要大量进口。另外,装置分布合理性较差,新建装置产能过于集中,北方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大都外销南方用户,运输成本过高,导致下游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加上受到来自中东等国家低价格进口产品的冲击,未来我国聚丙烯市场竞争将十分激烈。

    为此,我国聚丙烯行业应该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通过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加强自有技术的研发,尤其是新型催化剂的研发,通过改进现有工业化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加强新型内给电子体催化剂、新型外给电子体催化剂、新型共聚催化剂、高温聚合用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以及非茂金属催化剂的研发,以提升国产技术的竞争力。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如高结晶、高流动性、刚韧性能平衡好的新型抗冲共聚物和高乙烯含量无规共聚聚丙烯牌号,双向拉伸聚丙烯热封膜及高速生产线专用树脂,三元共聚流延聚丙烯树脂,洗衣机内桶和底座专用树脂、薄壁注塑制品专用树脂等专用树脂的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由于聚丙烯生产工艺较多,不同工艺生产技术各具特色,国内新建项目在进行技术选择时应该与专利商进行充分沟通,以选择最适合自身实际情况和需求的技术。此外,还应积极扩大出口,以化解国内低端产品过剩的供需矛盾,促使我国聚丙烯行业稳健快速发展。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