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工业蓬勃发展市场格局悄然演变
□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研究院 郭贞姬
国际篇
1.全球产能持续扩张
随着亚太和中东地区新/扩建乙烯装置陆续投产,世界乙烯总产能不断扩大,截至2011年底世界乙烯总产能达到14224.0亿吨,同比增长2.73%,装置数达274座,平均规模为52万吨。美国是世界最大的乙烯生产国,占全球总生产能力的18.9%,其次是中国,占18.1%。世界乙烯产业已形成亚太遥遥领先、北美次之、中东和西欧并驾齐驱的新格局。亚太地区在世界乙烯产业中占领先地位,总产能达到4389.1万吨;中东地区产能达到2588.2万吨,在世界所占比例从2000年的8.5%大幅升至17%,已超过西欧地区。从长期看,亚太地区产能将继续增长,在世界所占份额将进一步提高;中东凭借廉价原料和低成本的显著优势,仍将成为未来乙烯工业投资最集中的热点地区;北美地区乙烯工业有望依托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原料优势获得新生;西欧地区乙烯产业仍将停滞不前甚至下滑。2011年世界各地区乙烯产能情况见表1。
2011年,世界乙烯装置开工率仍在低位徘徊,维持在平均87%左右的水平。预计未来几年全球乙烯装置的利用率将逐年提高,2012年将升至88.8%,2013年将达到90.3%,2014年进一步升至91.6%。
2011年,全球十大乙烯生产商的乙烯总生产能力为8382.5万吨,占全球总生产能力的58.9%。其中,沙特基础工业公司是最大的乙烯生产商,占9.4%,排名第二的是陶氏化学,占9.2%;排名第三的是埃克森美孚公司,占8.8%。2011年全球十大乙烯生产商排名见表2。
2011年,全球十大乙烯生产国的乙烯生产能力为9898.8万吨,占全球总生产能力的69.6%。预计2015年前十大乙烯生产国的产能将达到11875万吨。见表3。
2012年预计世界有大批大型乙烯装置建成投产,新增产能约1500万吨,但鉴于目前全球经济依然不景气,世界乙烯产能严重过剩,需求依旧疲软,部分项目也可能会继续延期。
2.发展中国家拉动需求
2011年上半年,受新兴经济体下游需求推动,世界乙烯需求有所反弹,但进入下半年以来,欧洲债务危机波及到了实体经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进口需求锐减导致乙烯需求再次陷入低迷,2011年世界乙烯消费量基本维持在1.15亿~1.16亿吨水平,其中亚洲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的1/4。预计今后欧洲和北美的乙烯需求将逐年下降,而发展中国家将成为全球乙烯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2011年全球各地区乙烯需求情况见图1。
2011年全球乙烯消费结构基本保持不变,最大消费领域仍为高密度聚乙烯,约占乙烯总消费量的1/3,其次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另外,环氧乙烷消费约占14%,二氯乙烷约占11%,其他应用领域占8%。2011年世界乙烯消费结构见图2。
预计2012年,全球乙烯需求量将增长4%,达1.20亿吨,未来几年将以年均4.3%的速度增长。亚太地区会继续主导乙烯及乙烯衍生物市场,将占全球乙烯需求的1/3以上;北美受石化产品需求复苏步伐较为缓慢影响,乙烯需求量将缓慢增长。
表1 2011年世界各地区乙烯生产能力情况 万吨
地区 生产能力 产能变化/%
亚太 4389.1 12.39
北美 3450.8 -
西欧 2490.4 -
中东/非洲 2588.2 10.61
东欧 797.1 -
南美 508.4 -
总计 14224.0 2.73
表2 2011年全球十大乙烯生产商产能统计 万吨
排名 生产商 生产能力 装置数/套
1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 1339.2 15
2 陶氏化学 1304.5 21
3 埃克森美孚公司 1251.5 19
4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 938.5 16
5 壳牌化学 935.8 13
6 道达尔公司 593.3 11
7 雪佛龙菲利浦斯化学公司 560.7 8
8 利安德巴赛尔公司 520.0 8
9 伊朗国家石化公司 473.4 7
10 英力士公司 465.6 6
表3 全球十大乙烯生产国2011年产能及2015年预测 万吨
排名 国家 2011年 2015年(预测)
1 美国 2661.5 2683.7
2 中国(含台湾地区) 1791.0 2570.0
3 沙特 1522.0 1652.0
4 韩国 783.0 808.0
5 日本 680.0 600.0
6 德国 550.5 550.5
7 伊朗 537.6 1107.6
8 加拿大 520.2 520.2
9 泰国 442.5 442.5
10 印度 410.5 940.5
国内篇
1.装置趋向集中化和大型化
我国乙烯生产能力主要来自于蒸汽裂解装置。截至2011年底,国内蒸汽裂解制乙烯装置生产能力为1481.5万吨,占国内乙烯生产总能力的96.5%,装置平均规模为54.8万吨,高于52万吨的世界装置平均规模。其中,单套规模达80万吨及以上的装置有8套,占总产能的52%。国内蒸汽裂解制乙烯装置产能主要集中在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占国内总产能的86%。其中,中石化下属乙烯生产厂家为14家(包括上海赛科、南京扬巴、福建联合石化和天津中沙石化4家合资企业),共有15套装置,总产能952.5万吨,占国内总产能的64.2%;中石油下属生产厂家为6家,共9套装置,总产能为371万吨,占25.1%。
据中国乙烯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011年国内蒸汽裂解制乙烯总产量为1515.6万吨,同比增加6.8%,全年乙烯装置平均开工率约为100.5%。其中中石化乙烯产量为1002.0万吨,首次突破1000万吨,同比增加83.1万吨,占国内乙烯总产量的66.1%;中石油因独山子石化等6套装置检修,全年乙烯产量同比减少14.7万吨,为346.8万吨,占国内乙烯总产量的22.9%。2011年我国蒸汽裂解制乙烯装置情况见表4。
目前,国内已基本形成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大乙烯产业聚集区,合计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70%,分别占29%、27%和14%。为适应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满足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石化产品需求的增长,新疆、甘肃、四川、湖北等中西部地区已建成、改扩建或正在建设一些大型乙烯装置及其下游配套生产设施。2012年,随着中石油抚顺石化、四川石化两套80万吨乙烯等项目的建成投产,预计2012年国内乙烯产能将达1700万吨的新高点,到2015年将超过2000万吨。预计2012年国内乙烯产量仍保持6%的较快增长速度,达到1610万吨左右。近几年国内新/扩建大型乙烯项目情况见表5。
2.需求增长带动进口量上升
2011年,国内单体乙烯表观消费量为1620.6万吨,同比增长8.3%,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进入新世纪以来连续12年的增长。2011年,国内单体乙烯自给率已超过90%,但当量消费量约3000万吨,乙烯当量消费量自给率不到50%,还存在很大的供应缺口。2011年乙烯消费中约60%用于聚乙烯生产,其次是用于生产PVC。
由于我国建材、家电、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2012年对聚乙烯、苯乙烯、合成橡胶等需求量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速,从而带动乙烯市场需求的增加。预计2012年国内乙烯当量需求量为3112万吨,较2011年增长3.7%,到2015年将达到3800万吨。未来几年我国单体乙烯基本能够实现自给,而当量乙烯消费量缺口仍较大,我国乙烯工业仍有一定发展潜力。
随着我国乙烯消费量的增加,乙烯进口量由2006年的11.74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106.04万吨,出口量由2006年的12.87万吨减少到2011年的0.97万吨。2011年的进口金额为13.08亿美元,出口金额为1165万美元。
表4 2011年我国蒸汽裂解制乙烯装置情况 万吨
企业 生产能力 产量
中国石油 371.0 346.90
大庆石化公司 60.0 61.60
吉林石化公司 70.0+15.0 69.60+10.90
抚顺石化公司 14.0 13.60
辽阳石化公司 20.0 17.80
兰州石化公司 46.0+24.0 48.80+20.60
独山子石化公司 22.0+100.0 20.90+83.10
中国石化 952.5 1002.01
镇海炼化 100.0 110.84
燕山石化公司 71.0 75.31
齐鲁石化公司 80.0 85.17
扬子石化公司 70.0 81.81
上海石化公司 70.0+14.5 76.22+14.80
茂名石化公司 100.0 108.52
广州石化公司 21.0 20.41
天津石化公司 20.0 23.05
中原石化公司 18.0 16.53
东方石化公司 15.0 14.32
上海赛科 119.0 106.52
南京扬巴 74.0 72.09
福建联合 80.0 85.23
天津中沙 100.0 111.21
地方石油化工 63.0 69.15
辽宁华锦化工 18.0+45.0 15.95+53.20
中海油 95.0 97.49
中海油壳牌 95.0 97.49
表5 近几年国内主要新/扩建大型乙烯装置规模统计 万吨
企业 现有规模 投产后规模 计划投产时间
四川乙烯 - 80 2012年
抚顺乙烯 14.0 80 2012年
武汉乙烯 - 80 2013年
广东中科 - 100 2016年
大庆乙烯 60.0 120 2012年
上海石化 84.5 150 2014年
扬子石化 70.0 160 2015年
发展趋势
1.世界乙烯生产将继续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炼化一体化发展
未来世界新建乙烯装置将以百万吨级为主,装置规模将继续扩大。例如,中东资源国家已将完善石油工业上中下游产业链、进一步发展炼化工业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利用其廉价天然气资源优势,通过在国内与跨国大公司合资就地建设和到国外与有市场前景的国家合资建设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
2.美国乙烯工业将重新赢得竞争优势
近年来由于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成功和产量的大增,乙烯产量原本居各国之首的美国乙烯工业又重新获得了不少跨国石油石化公司的青睐,一批乙烯改扩建和新建项目开始实施或在计划中。由于美国天然气价格较欧亚低,且其乙烯工业及下游高端产品生产具技术优势,美国乙烯及其下游产品生产成本将较前会有较大的降低,并重新赢得竞争优势。
3.未来我国乙烯市场将形成竞争格局
随着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合资项目和扬巴一体化等项目投入商业运营,我国石化市场已经形成以中石化、中石油、合资乙烯和进口商四大供应系统为源头的新格局。在合资乙烯项目投产之前,除进口外,我国的乙烯装置全部归属中石化与中石油两大巨头,产品大都是内部调拨,国内市场基本上没有商品量,而合资乙烯装置投产后,市场资源和供应渠道发生了新变化,石化业巨头加紧布局中国乙烯市场,加紧市场争夺。此外,一些国内煤制烯烃企业和来自中东地区及周边国家的乙烯产品也将加入到市场竞争中。
4.中东地区低成本乙烯工业将冲击国内市场
中东国家利用其廉价天然气资源优势,继续提升其炼化一体化工业在全球的地位。另一方面,我国出于双边长远战略的考虑与中东海湾合作组织国家自由贸易区的谈判进程将加快,有望在今后三四年内达成协议,若如此,则中东低成本的乙烯及下游衍生物中低档和常规产品将会借低关税之利大量涌入中国市场。这将对我国石化市场带来巨大影响,并对成本相对较高的以石脑油为主要原料、产品也多为常规和中低档产品的我国乙烯工业和相关企业带来很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