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石化原料多元化 另辟蹊径应对能源挑战
2012年36期 发行日期:2012-09-18

石化原料多元化  另辟蹊径应对能源挑战

□ 记者 任云峰

 

  目前全球化工品的销售量已经达到了3.4亿吨,随着化工行业的飞速发展,资源、能源的紧缺严重制约了传统的化工发展。在过去三年间,新兴的化工能源及原材料逐渐显现了优势,特别是页岩气、现代煤化工、生物化工的发展方兴未艾。在本届“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上专门开辟的“原料多元化分论坛”中,国内外知名专家和企业高层深度探讨了该领域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全球区域性需求和供应呈现多元化

  当前全球化工产品的需求比全球GDP的增长还要快一倍,尤其在亚洲和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是主要驱动力。IHS集团副总裁Mark Eramo表示,以石油为基础的原材料目前至少占到60%的石化生产成本,必须要把这个成本降下来。只有低成本的生产解决方案和物流方案,才会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另外目前区域性的供应出现了变化,上世纪70~80年代,全球石化生产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欧洲,而过去20年里,中东和亚洲出现了很多化工基地,这些变化带来了许多机会,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和威胁,对于地方和区域性的化学制造商而言,必须打造高附加值的价值链。

  亚太地区对石化产品的需求迅猛增长。根据统计,19902000年,基础石化产品主要的增长市场都是在亚太区域,增长率达到9%10%。虽然目前全球很多地方需求出现疲软,但是亚太地区需求依然旺盛。不仅是对原材料,对生产厂商以及很多衍生物产品而言都是如此,未来该地区需求和供应仍将呈现多元化。

  原料多元化趋势的典型实例就是北美页岩气的发展,大幅度降低了化工行业原料的成本。可以预见,未来北美化工行业的竞争力会增强,将吸引更多的投资,而且页岩气的发展将给化工行业带来更多的机会。

 

中国页岩气开发尚需时日

  世界石化在不断变化,尤其是北美地区过去几年的“页岩气革命”使整个能源结构和化工原材料结构都产生了重大的转变,北美化工行业从一个竞争相当劣势的地位,重新回到了优势地位。随着北美页岩气发展的成功,世界各地都将目光投向了该领域,中国也不列外。据IHS化工咨询中国区总裁庞雄鹰透露,根据前期勘测,中国页岩气的储量有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如何做大做好这块蛋糕备受关注。

  陕西延长集团研究院院长高瑞民表示,中国页岩气开发仍面临成本、环保和技术三大难题。目前美国的页岩气开采成本仅为0.8/立方米,中国传统天然气的平均开采成本为1.35/立方米,中国的页岩气开采成本将肯定超过这一数字,至少在1.5/立方米以上,甚至可能在2/立方米以上。如何降低成本是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即使政府对企业生产页岩气给予0.20.3/立方米的补贴,企业仍要亏损,所以各方应努力降低开发成本,企业有经济效益才有更大的动力。中国现在与美国最大的差距是没有形成规模产能,虽然有很好的页岩气资源,但资源落实程度很低,开采公司的钻井经验积累得也非常少,尤其是水平井钻完井和大规模压裂等关键技术还需要不断地完善。

  梅赛尼斯集团副总裁方强预计未来5~10年,页岩气的用途会越来越广泛,但可能主要用于发电或者供暖。中国的页岩气不仅会用作供电,化工产业也可能受益很多。他认为美国天然气价格在4~6美元/mmBtu是一个比较合适的价格,这对美国化工行业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钱兴坤认为中国和美国页岩气发展的基础条件差异很大,地质条件也不如美国。美国页岩气所在地区都是大片的平原地区,而中国都是山地和丘陵地带,这给工程施工带来巨大的困难,同时对页岩气进入消费市场造成很大障碍。钱兴坤同时指出,页岩气开采核心技术不成熟,基础设施薄弱、支持政策不明朗等都是我国页岩气发展存在的问题。例如在政策方面,美国对页岩气给予了大力支持,据称美国页岩气一开始30%的利润是来自政府的支持,而中国的相关政策还未推出。

  GE能源集团工业石化产业中国区总经理吴建雨也认为在页岩气的开采上,政府的政策支持非常重要。他提出培育一个产业,第一要在技术上解决它,第二要在环境上有保障,此外还要建立一定的融资平台。如果把页岩气作为一个产业培育,还会有很多的问题和挑战,除了技术问题,还存在产业融资和物流保障等各个方面的挑战。尤其在气体开采和未来的销售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运输设备,因此在物流方面面临很大压力。当前,中国的天然气管道还不足以承受页岩气开采之后的完全进入,因此会大大加强内陆物流的压力,这些都需要统筹考虑。

 

生物化工潜力巨大

  以石油基原料为基础的石化产业发展已经有上百年了,其经济性和效率都已经处于非常高的水平。而生物化工才刚刚起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生物炼制和生物制品还无法和现在的石油化工直接竞争,但它代表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朝阳行业。诺维信执行副总裁托马斯纳吉先生介绍,目前全球可利用的生物质具有很大的潜力,约为9亿吨,其中美国主要作物是大豆、小麦和玉米,每年可利用的生物质约为1.8亿吨。全球可以用作生物能源和进一步加工成生物化学品的只占17.9%。他认为在这个领域需要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和投资,也需要政府在发展初期给予一定的扶持和补贴。必须看到中国生物炼制的发展会带来农村发展的新机遇,这与“十二五规划”中的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的思路是高度吻合的,也是中国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之一。

 

煤化工发展重在升级示范

  煤化工仍然是“原料多元化论坛”讨论的焦点。神华煤制油化工部总经理梁仕普强调,中国应加强环境、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的立法与执法,使煤化工发展进入法制轨道。传统煤化工要加快整合与技术升级改造、完善环保设施、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煤制烯烃的商业运行表明,与石脑油裂解相比,聚烯烃产品具有较大成本优势,未来会有较大发展空间。煤制乙二醇、乙醇等其他煤化工技术尚在示范阶段,今年内有望实现商业化。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煤化工专委会秘书长胡迁林则认为,中国煤化工之所以发展这么快,第一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原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第二是因为中国煤炭的资源禀赋;第三是因为国际油价的长期高位运行。他指出,煤化工项目具有资源密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三大特点,对水资源要求高,每万吨的产品投资需要一个亿左右。目前煤化工发展出现了一些过热情况,应该通过严格的审批程序,提高门槛、加强管理,“十二五”期间,中国煤化工不应急于扩大规模,而应将重点放在升级示范方面,通过示范掌握一批新技术,同时探索出煤化工的高效流程。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