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化工新材料大趋势下的价值升级
2012年36期 发行日期:2012-09-18

化工新材料大趋势下的价值升级

□ 记者 胡琴

 

  化工新材料在全球工业和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和重要性已经成为共识,围绕新材料开发和应用的话题也一直在继续。毋庸置疑,化工新材料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大趋势中的中流砥柱,而探讨“如何让化工新材料的战斗力发挥到极致”的声音,在2012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的“化工新材料”分论坛中尤其明亮。

 

创新新模式:大趋势下的“解决方案”

    “客户需求”不再是空喊的口号,而是真正落于实处,掷地有声。“如何做”已经明确,“怎么做”和“做得好”是产业共同关心的关键点,“创新”必然成为关键点中的关键词。全球大趋势下,创新将驱动未来,成为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

  拜耳材料科技聚碳酸酯业务部全球负责人科尼希表示,全球的人口仍在持续增长,城镇化的步伐没有停滞,气候变暖备受关注,而人们也愈来愈关注自身的健康生活,并对高科技产品有强烈需求。针对这些大趋势,化工新材料首当其冲的被应用于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汽车轻量化节省了能源消耗,在人口增长的同时控制了能源消费总量;保温材料和隔热材料的应用,让城镇化中的建筑更加舒适环保;生物科学的研究和营养作物的开发为健康提供了绿色保障……找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当前创新的新模式。

 

B2B还是B2C

    化工行业从传统意义上讲是B2BBusiness to Business)的模式。而当前大趋势下的解决方案,则要求化工公司超越B2B,正视B2CBusiness to Customer)。陶氏化学大中华区总裁石博韬认为思路是先决条件,首先需要明确在新材料解决方案中的自身定位,然后再进行产品应用研发,根据客户需求来进一步完善材料的实用性。当然,研发、产品和设计能力都必须紧密结合,才能满足日益明显的客户需求“差异化”。

    朗盛集团大中华区总裁柯茂庭说,“我们和客户的合作更注重优化流程,让他们具有更好的资源效率和环保意识,这样能加强创新能力。”首先,从合作方获取下游用户的需求,并有选择性的作为材料研发的终端目标;其次,与合作方进行优化创新合作,推动新材料、新产品开发的流程和应用,从而节约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帝斯曼中国运营和责任关怀部副总裁戴闻思则认为,帮助终端用户明确对材料使用的需求至关重要,化工公司需要着力展示新产品的优异性能,促进消费者适应更加优良的产品。“有时候人们更容易使用他们习惯的东西,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给客户或客户的客户灌输新产品理念,并告诉他们解决方案”,他说道。

  卡博特公司高级副总裁、亚太地区总裁朱戟表示,不管化工公司对于B2C的关注度有多高,但本质上仍是B2B,所以推动新材料的升级应用并改善人们的生活,并不仅仅是化工企业的义务,更需要社会每位成员的参与和贡献。

 

先进材料体系:创造“差异化”价值

    如今几乎人手一部的iPhone,不仅仅是电子产品运营商的奇迹,更是化学工业的奇迹。iPhone的天线、触摸屏、外壳等等,无一没有化工新材料的身影,而这些材料却都被苹果公司完美的组合在了一起,实现了差异化的产品价值。这种新的生产模式,为化工公司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模型,也成为了成功的商业典型。

  德勤全球化工行业领导人迪克森认为,专注于科学集成管理的先进材料系统,可以对产品满足一些特定的需求进行工程上的设计和改进,并能激发整个创造过程中的价值。在这一工程中,需要考虑不同背景的人进行跨学科和跨地域的研究和合作,以及如何高效地进行协作,从而能够真正在市场中获得成功。化工公司必须要进一步在整个价值链和上下游夯实自身能力,从而将研发结构更好地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进而超越仅仅作为一个新材料的提供商,创造出全新的满足社会需求的体系,来创造出更多的“差异化”价值。

 

中国市场——跨国公司VS本土“小巨人”

    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对中国新材料的发展制订了相当清晰的发展战略,新材料产业正蓬勃兴旺的发展,势头猛烈。诸多跨国公司巨头正急于分享这块巨大的蛋糕,国内企业的新材料事业也是如火如荼。不可否认,在化工新材料产业,跨国公司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无论是从管理体系、研发、资金、人才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而中国新秀并没有自甘落后,仍然奋起直追,利用本土优势,打造属于自己的市场,奥克股份、多氟多化工、东岳集团……越来越多的中国“小巨人”也逐渐在中国新材料产业中雄起。

    跨国公司紧追中国政策,除了推动自身的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在中国本土的研发投资、进一步加强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外,更从趋势上引导着每一位消费者。

    “绿色”、“低碳”、“智能”、“生态”、“可循环”……这些字眼以其符合潮流与趋势的理念吸引着每个人的眼球。可以看出,跨国公司更加注重和善于利用自身优势,并将优势转化为前沿理念,在市场大趋势中用话语权来争夺蛋糕。

  初现锋芒的中国新材料行业“小巨人”更关注研发和市场推广,并致力于走向国际化。奥克股份公司董事长朱建民说:“奥克始终坚持‘大趋势’、‘大市场’和‘少竞争’的原则,并注重研发投入,增强自己的核心专长”。产学研结合和团队培养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富思特制漆(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祥恩则介绍了其新材料研发的经验,公司通过“2+1”的发展模式,一手抓优势,一手抓模式,并大力进行信息化建设,“将创新进行到底”,期冀成长为真正的产业巨人。

 

中国新材料:转型升级 迈向未来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使外部经济持续动荡,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巨大。新材料产业作为推动技术创新的革命性力量,积极促进了工业转型升级。中国于2010年做出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并出台了专项规划,将新材料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加以培育和发展。

    工信部原材料司司长高云虎在大会上表示,国家先后颁布了《新材料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加以培育和发展。2010年,我国新材料产业的规模超过6500亿元,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接近20%2011年新材料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产业规模达到了8000亿元,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与基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突破了风能、第三代汽车钢、高强铝铝合金等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累计创建了32个新材料产业新兴化示范基地,一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逐步发展壮大。

    高云虎强调,中国“十二五”发展化工新材料,一方面要在发展传统三大合成材料基础上进行转型升级,加强工程塑料改进及加工应用技术开发,大力发展聚碳酸酯、聚酰胺、聚甲醛、特种环氧树脂等产品,着力扩大异戊橡胶等特种橡胶生产规模,加快开发高端品种和专用助剂,重点升级聚丙烯氰基、碳纤维等技术;另一方面必须发挥我国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积极发展精深加工,大力发展高性能的生物可降解材料等品种,提高化工新材料的精细化率和自给率。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