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抗菌产业蓬勃发展
□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抗菌产业分会 李毕忠 张迎增
抗菌产品是抑制细菌生长、阻止细菌繁殖的一种控制措施,随着现代生活对工作、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人们迫切希望能获得具有抗菌功能的家电、建材、装饰材料、纺织品、服装、厨具、卫生洁具等各类产品。因此,近年来抗菌功能也成为传统企业向高科技产品转型、提升产品附加值的一个追求目标。在这种驱动力的作用下,抗菌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我国抗菌产业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催生于上世纪90年代末,目前抗菌制品年产销额约800亿元,许多抗菌产品已销往日本和欧美大陆。
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
从上游抗菌材料领域发展来看,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生产企业从一度的100多家减少到目前的约20家,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包括海尔科化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股份公司、北京崇高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艾斯尔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润河纳米材料有限公司、上海沪正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海宁市海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广东奥纳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晋大纳米科技(厦门)有限公司、鞍山市裕原塑胶抗菌剂有限公司、成都交大晶宇科技有限公司等。
经过充分的市场竞争,许多企业已经在技术和材料方面具有了各自的特色,形成了差异化竞争。比如常州佳得顺抗菌材料有限公司专注于表面抗菌不锈钢的研制和生产,秦皇岛邦信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抗菌玻璃的研制和生产。
在国际市场上产业集中度的提升则以并购为显著特征,最近出现了瑞士龙沙集团和美国奥麒公司、美国妙抗保公司与WM Barr公司的合并。
抗菌材料生产企业的区域分布与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我国抗菌产业主要分布在北京和东南沿海地区。
龙头企业试水抗菌材料领域 市场后劲十足
据美国沙利文咨询公司报告预测,随着人们对产品安全与卫生意识的增强,全球抗菌塑料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全球抗菌塑料的工业应用市场规模达到14亿英镑,用于消费品的产品价值为10.3亿英镑,全球20%的塑料制品具有抗菌功能。
近年国内龙头企业开始进入抗菌材料领域,尤以中国石化介入抗菌塑料最引人关注。中国石化是国内第一大塑料供应商,每年用于洗衣机和冰箱的聚丙烯(PP)销售量达几十万吨,目前中国石化下属企业已开始开发应用抗菌PP树脂、纤维及非织造布用抗菌PP专用料等。
另外,钢铁行业巨头宝钢集团和太钢集团已经研发出了具有抗菌功能的不锈钢,并成功应用到餐厨具等行业。
跨国抗菌公司全面进入中国 国际化势在必行
近年来,美国妙抗保公司、瑞士山宁泰公司、瑞士龙沙公司、美国杜邦公司、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等欧美跨国公司和日韩企业,开始到中国开疆拓土,并初步构建成功自己的抗菌产业战略版图。如美国妙抗保公司,其内建式抗菌防霉技术和产品在欧美推广非常成功,现在把目光放到了中国市场;瑞士山宁泰公司开发的抗微生物材料,已在中国纺织行业推广多年;瑞士龙沙集团是一家以生命科学为主导的全球性跨国企业,在8个国家设有18个生产厂和研究开发机构,他们最近并购了美国从事抗菌材料业务的奥麒公司;美国杜邦公司在材料行业有很高的知名度,已在中国开发和推广抗菌牙刷丝;陶氏化学在几年前并购罗门哈斯公司之后成立了微生物控制事业部,在中国推广抗菌相关微生物控制技术和材料。这些跨国公司的进入,将会为我国抗菌行业带来新的经营理念、商业模式和管理经验,对于我国抗菌产业的发展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家电、纺织、建材、日化抗菌产品发展迅速 引领作用明显
目前,抗菌产品在家电、纺织、建卫三个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详见图1)。如家电行业的海尔集团、美的集团、格力集团、格兰仕集团、海信集团、TCL集团以及日本松下公司、韩国三星公司、美国惠而浦公司等这些国内外抗菌家电巨头纷纷推出抗菌家电产品。纺织行业的三枪集团、魏桥纺织集团、湖南多喜爱纺织公司、上海兴诺康纶纤维公司、寰球鞋服公司、李宁公司、特步集团、安踏集团、宝峰鞋业公司、鑫华股份公司、瑞士科莱恩公司、日本东丽公司等推出了抗菌纺织品。在建材领域,九牧卫浴公司、中科厨卫公司、升达地板公司、欧琳集团、顺成陶瓷公司、瑞河管业公司、樱奥厨具公司、德标管业公司、国强五金集团、格调家私公司、摩天涂料公司、立邦涂料公司、阿克苏诺贝尔公司、PPG公司等建卫企业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抗菌产品。
这些领域的制品企业经过多年的市场摸索,已经从单纯的将抗菌作为新卖点和噱头的商业行为,开始转向将抗菌作为产品实实在在的功能来为消费者服务。
卫生领域开始采用抗菌技术和材料
当前,以抗菌涂料、抗菌玻璃等为代表的抗菌建材已在医院等场所得到应用。例如,方浩赛扬公司生产的抗菌涂料已经在300多所医院应用,邦信公司生产的抗菌玻璃也在北医三院等单位得到应用。此外,还有抗菌橡胶地板、抗菌窗帘等抗菌产品也在医院得到应用。
目前,抗菌建材已经被正式写进《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技术细则》,鼓励绿色医院建筑合理使用新型环保的建筑材料,例如在洁净区域、传染病房等特殊功能空间内使用一些具有抑菌效果的建材。
医疗器械中采用抗菌材料也是近年来的新进展,以纳米银医用敷料、纳米银洗液和纳米银喷液等为代表,出现了深圳市爱杰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源兴纳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安信纳米生物科技(珠海)有限公司等一批纳米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据统计,目前已经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械字注册号的纳米银医疗器械产品有100多个。全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持制定的《纳米银敷料通用技术要求》一级标准已经处于报批阶段。该标准规定了纳米银敷料的通用要求,包括对纳米银原材料、基质材料和纳米银敷料终产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能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抗菌标准化体系得到完善
在国际标准方面,除已经颁布的ISO 22196:2007塑料——塑料表面的抗菌活性的测试和ISO 20743-2007抗菌整理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定之外,我国正在主导制定两项新的抗菌国际标准,即由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牵头制订的ISO光催化标准和由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制订的ISO鞋抗菌国际标准。在国内标准建设方面,当以抗菌家电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最具影响力和标志性意义。
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我国抗菌行业从1998年开始产业化,经过10余年的发展,2011年已经发展成为年产值超过800亿元的新兴产业。预计到2015年,抗菌产业年产值将会超过1200亿元。
中国抗菌行业今后3~5年将会有如下变化趋势:
(1) 抗菌标准化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在抗菌国际、国内标准建设方面,行业和企业将更有积极性。除了制订新的抗菌产品标准,克服已有的抗菌检测方法不能适用于新技术与新材料发展的需求外,对于使用多年的抗菌标准也会启动修订工作,跟上日新月异的技术和产品发展。这样,我国抗菌产业的国际地位会得到进一步提高。随着全球抗菌产业在标准统一和贸易往来等方面出现越来越旺盛的需求,设立一个统一的国际抗菌协会组织已提到议事日程。
(2) 第三方抗菌检测实验室水平将得到提高 目前第三方抗菌检测还存在业内公认的两个方面的困惑,即:同一抗菌检测实验室抗菌检测的可重复性问题;不同抗菌检测实验室之间抗菌检测的同一性问题。如果不能提高全行业、特别是第三方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我国抗菌产业的发展将受到极大的损害。这是当前抗菌材料专家、微生物检测专家们应加以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3) 抗菌市场规范程度将得到改善 抗菌行业市场的规范、有序发展,除了需要企业自律之外,第三方机构的监督必不可少。随着标准制订工作和宣贯工作的推进,抗菌协会将联合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第三方机构,对抗菌产品市场规范进行监督检查方面的尝试,以期在促进抗菌产业的市场规范化方面取得进步,做出一些有效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