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全球聚烯烃市场继续保持增长,但世界市场重心将逐渐从北美和欧洲转向亚洲和中东。亚洲已经成为全球聚烯烃产业的主要市场,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该地区的石化产业发展更是如火如荼。在成功举办了2009年韩国会议、2010年北京会议、2011年上海会议后,美国Chemical Market Resources(CMR)公司、中国化工信息中心(CNCIC)与泰国石油学会(PTIT)强强联手,于10月17~19日在泰国首都曼谷共同举办了“2012年(第21届)全球聚烯烃与弹性体大会(FLEXPO 2012)”。来自中国石化、泰国PTT、泰国SCG、英力士、陶氏化学、科莱恩、格雷斯戴维森、JPP、IRPC、台橡(TSRC)等大型石化企业的超过220位专业人士共同聚首,研讨全球及亚洲地区聚烯烃产业的未来与技术方向。在两天半的会议期间,全球聚烯烃上下游的相关企业代表、技术人员通过高密度的研讨、近距离的交流,共同探讨了亚洲乃至全球聚烯烃市场、技术与催化剂创新发展之路,现撷取部分会议精粹,以飨读者。
亚洲聚烯烃迅猛发展势头不减
东盟地区聚烯烃近年来逐年增长,根据SCG公司的预测,东盟对聚乙烯(PE)的需求在2012~2015年将保持年均5.5%的增长率,PE生产的增长率将从2011年的15.5%逐步下降到2015年的0.7%。东盟PE新增产能主要来自于埃克森美孚在新加坡的工厂,其HDPE/LLDPE项目年产能为65万吨,LDPE为65万吨。在2012~2015年期间,东盟对聚丙烯(PP)的需求将年均增长5.8%,PP生产将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年均7.9%。2012~2013年新增产能来自于埃克森美孚在新加坡的51万吨项目和印尼国家石油公司的25万吨项目。新加坡和泰国的大量新增聚烯烃产能目前已陆续投产。新加坡当前有三家树脂生产商向马来西亚出口聚烯烃产品,分别是埃克森美孚、聚烯烃公司和雪佛龙菲利普斯公司,新加坡的PE产能超过200万吨,PP产能超过100万吨。泰国PTT化学公司和暹罗水泥集团新建了聚烯烃装置,目前为止泰国的PE产能增至360万吨,PP产能增至195万吨。
中国和印度对PE的需求仍然很大,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0~2015年中国和印度对PE的人均需求量将以约40.9%的速度增长,而美国增速仅为2%。因此,未来PE的主要潜在市场将集中在亚洲的新兴国家。
预计2015年,全球高密度聚乙烯(HDPE)产能将达到5900万吨。欧洲和北美的PE生产能力将不会有显著增长;亚太地区(包括中国和印度等)和中东地区分别在需求优势和原料成本优势的带动下,新增PE产能将占全球85%以上。届时,中国、印度以及中东地区将崛起成为世界新的三大石化巨人,构成亚洲的“铁三角”,影响世界PE的工业格局。
在低密度聚乙烯(LDPE)方面,根据全球新建拟建装置情况,预计2010~2015年全球LDPE装置新增产能约380万吨,在关闭产能不计算在内的情况下,预计2015年全球LDPE总产能将达到约2600万,2010~2015年世界LDPE产能的年均增长率约为2.9%。产能增长主要集中在亚洲、中东和欧洲地区。
近年来,随着下游薄膜与注塑等需求的快速增长,LLDPE生产与需求发展较快,是PE产品中发展最快的品种,目前LLDPE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类PE产品,仅次于HDPE。预计未来5年,全球LLDPE产能将增加约770万吨,2015年全球LLDPE产能将达到4900万吨。未来几年,世界LLDPE产能增长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包括中国和印度等)和中东地区,这两地区新增LLDPE产能将占到全球新增产能的近90%。
2002~2010年,由于全球PP需求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吸引了大量石化企业投资PP项目,导致PP产能快速增长,但同时企业的原料成本居高不下,市场需求有限,迫使企业开工率降低。从全球范围看,2002年PP开工率为95.5%,到2010年则降至76.7%。由于亚洲地区PP需求依然呈现增长势头,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继续成为PP需求增长动力,因此国际市场上颇有实力的公司仍热衷于对新建项目的投资,特别是在2010年前后全球大量兴建的PP新增产能也于近期陆续投产,2011年PP开工率降至约74%。
2010~2015年,全球约有60个新拟建PP项目,其中一半项目产能在10万吨以上。从项目分布情况看,全球90%以上的新建PP项目集中在亚洲和中东地区。
聚烯烃催化剂日新月异
伴随着聚烯烃工业的成长,聚烯烃催化剂也经历了一次次成功改进,到目前已形成齐格勒纳塔催化剂(Z-N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等多种催化剂共同发展的格局,不断推动着聚烯烃工业向前高速发展。Z-N催化剂将在高活性、高定向性的基础上向系列化、高性能化发展,不断开发性能更好的新产品;茂金属和非茂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在PP领域的应用得以深入发展,其发展目标是进一步实现技术的工业化和启动需求量较大的通用产品市场。
本次大会上,全球知名跨国公司都带来了最新产品,来自三井化学的“FI”催化剂、Grace的HYAMPPTM催化剂、陶氏化学的CONSISTA聚丙烯催化技术、英力士的“Innovene S”、科莱恩的聚丙烯催化剂、JPP的单点聚合触媒催化剂都备受参会代表的关注。中国企业也表现不俗,近几年,中国石化开发了众多的新型聚烯烃树脂牌号,在烯烃聚合工艺、催化剂改进、高效成核剂的应用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中国石化已经研发出活性超20万倍的聚丙烯催化剂HA系列,所开发的ND聚丙烯催化剂、高活性BCE催化剂已经通过工业化试验验证。在聚烯烃聚合工艺方面,中国石化首创不对称加给电子体技术、第三代聚丙烯环管技术等成套技术。大型气相法聚乙烯成套技术成功实现工业应用。以树脂结构表征及分子结构设计为基础,开发成功聚乙烯燃气管专用料、聚合装置直接生产汽车保险杠专用料。中石油在聚烯烃催化剂的开发上也取得了长足进步。该集团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PSP—01球形聚丙烯催化剂,2010年在抚顺石化公司年产10万吨聚丙烯装置上完成工业生产试验,并成功开发出两个牌号的专用料。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国内多家企业都在进行煤制烯烃工业化技术的探索,2010年相继有大唐多伦MTP、神华包头MTO、神华宁煤MTP三套煤制烯烃示范项目正式投入运行,而我国煤制聚烯烃也随之正式走上前台。本次大会,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DMTO技术及催化剂也备受瞩目。烯烃新工艺路线的崛起,为中国聚烯烃原料路线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相信最终会形成多种原料路线并举,相互竞争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