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页岩气引发全球化工项目竞争力博弈
2012年47期 发行日期:2012-12-11
作者:□ 本刊记者 朱良伟

页岩气引发全球化工项目竞争力博弈

  握住资源就是把持了行业命脉。美国页岩气发展正在改变什么?美国化工业已经重振元气,近在咫尺的拉丁美洲化工业正在酝酿改变,亚洲和中东等其他地区也在岌岌不安……这场博弈谁将被迫退出?

  能源改变世界。得益于页岩气的成功开发,美国通过12月5日发布的《2013年度能源展望报告》,春风得意的向世界宣称其能源独立的夙愿即将实现。实际上,美国页岩气储量的剧增已经对世界能源市场和能源地缘政治都产生了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影响。虽然这场“页岩气革命”带来的显著影响吸引来全球的羡慕目光,从来引发了页岩气开发大潮,但暗潮涌动之下不可忽视的是引发了全球化工格局的变迁。虽然并非每个跨国石化大亨都搭上了开发页岩气项目的列车,毕竟利用北美页岩气资源运营石化项目是否具有长期的可持续性尚待时日来判断,但是即使不掺入页岩气圈子的公司也必须面临的问题是:全球石化产品市场如何重新评估,公司战略如何调整才能适应大趋势?

北美新产能的催生
  的确,页岩气为美国石化工业带来的成本优势明显。相对于采用主要使用石脑油作为乙烯生产原料的欧亚地区,采用低价天然气中获得的乙烷来制造乙烯更具竞争力。在2008年以前,美国的乙烯生产中乙烷占乙烯原料结构的50%左右,石脑油占22%左右;到2012年初,乙烷占比达到65%,石脑油占比只剩下10%。据估计,当前美国用乙烷制成乙烯的成本在400美元~500美元/吨,而欧洲和亚洲采用石脑油的成本则约1300美元/吨,较美国高约60%。
  借助成本上的优势,美国基础化工行业的竞争力从2008年~2009年几乎全球最差,开工率不到60%提升到目前的全球最强,全行业平均的开工率超过93%。盈利水平甚至超过了中东的初级能源加工企业。一些乙烯衍生物,比如曾经失去出口优势的聚氯乙烯产品(PVC),在过去几年中的净出口增长了4倍:在2006年,美国PVC净出口只有50万吨,而在2011年PVC的出口量已经达到了270万吨。即使是在中国PVC产能大幅增加的背景下,美国聚氯乙烯产量依然有40%用于出口。而中国在2011年从美国进口的以乙烯计的基础化学品,超过了200万吨。目前欧洲、亚洲的大宗基础化学品几乎是全行业严重亏损,但反观美国,美国化学品2011年出口额为189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1%。而据美国化学理事会估计,2014年这个数字将达到2300亿美元。
  在新增产能领域,美国的石化厂商在近两年动作频频,与过去的10多年的沉寂形成鲜明对比。今年12月,北美有13个在运营的生产商宣布了基于页岩气的项目投资。包括陶氏化学、伊士曼化工、雪佛龙菲利普斯化学、壳牌、埃克森美孚、西湖化学、利安德巴赛尔等都给出了大手笔的烯烃裂解装置建设计划。甚至一些印度和日本的石化公司也纷纷计划在美国兴建新的乙烯裂解工厂。
  陶氏化学此前已经宣布计划在美国海湾沿岸新建世界级的乙烯和丙烯装置。此外陶氏化学还将重启2009年关闭的位于路易斯安娜州哈恩维的一套乙烯裂解装置,同时将提升位于路易斯安娜州普拉克明和得克萨斯州弗里波特裂解装置的原料灵活性,从而令陶氏化学在美国海湾沿岸的乙烯产能增加约20%。到2018年,陶氏化学公司的丙烯产能将增加90万吨/年,乙烯产能将增加230万吨/年。
  美国西湖化学公司计划增加位于路易斯安娜州查理湖的乙烯装置产能。这两套裂解装置目前的产能分别为59万吨/年和54.4万吨/年,首套裂解装置扩能后产能将增加10.4万~10.9万吨/年,同时还将提高该装置的原料适应性。
  伊士曼化学公司已经重启位于德克萨斯州的乙烯和丙烯装置。伊士曼化学公司当前在朗维尤的石化联合体内拥有四套乙烯装置,乙烯总生产能力为18.5亿磅/年,约占北美地区乙烯总生产能力的1.5%。
  利安德巴赛尔公司也在投资有成本优势的NGL(天然气凝析油)裂解项目。该公司位于得克萨斯州科珀斯克里斯蒂的一套年产17亿磅乙烯和7亿磅丙烯装置已经完成原料改造,当前该装置所使用的原料几乎可以全部采用NGL。该公司还计划投资3.5亿美元对位于得克萨斯州LaPorte的裂解装置进行扩能;投资3000万美元对位于伊利诺斯州莫里斯的裂解联合体进行消缺改造,预计2013年完成改造后乙烯和聚乙烯产能将增加约1亿磅/年;将投资约2500万美元扩大位于得克萨斯州Channelview裂解装置能力。
  埃克森美孚化学也宣布,计划在得克萨斯州贝敦市建设一套150万吨/年的乙烯裂解装置,同时在该公司的蒙贝韦(MontBelvieu)基地配套建设两套聚乙烯装置(每套65万吨/年)。
  根据美国化学理事会(ACC)在2011年的发布的《页岩气和新石油化工投资:美国经济、就业和制造业的收益》显示,在今后几年内美国石化工业的新增产能(新的工厂和设备)的投资将达到162亿美元,而到2017年,美国石化工业的产能也会提高29%,其中乙烯产能会提高12.4%。

影响已现端倪
  如果从现在到2016年,北美地区规划中的乙烷项目按期建设并投产的话,北美市场变成石化产品的主要出口地区,而全球的石化产品供应将远超需求。实际上这并非危言耸听,预计到2020年前乙烷的产能将提高40%。届时,全球石化产品市场将寻求平衡,那么现有石化项目的竞争力将重新评估。这可能导致现有的基于石脑油的项目减产或停产,规划中的石脑油项目延迟或取消。全球石化行业的企业们,哪些将在这场博弈中被迫退出?
  美国页岩气的影响正在扩散,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市场比拉丁美洲的化工行业感受的压力更为急迫。11月在巴西召开的拉丁美洲石化协会(APLA)年会上,如何应对美国页岩气带来的挑战成为会议的全部话题。很多面向北美市场的规划石化项目正在重新评估建设规模。Ecopetrol是第一个明确声明因为美国页岩气资源而缩减项目规模的拉丁美洲企业,原规划的100万吨PE项目减少到了25吨。而且,拉丁美洲规划的大型项目同样基于气体原料。例如位于墨西哥由Braskem公司持股65%,Idesa公司持股35%的乙烯XXI项目。
  拉丁美洲石化工业的惶惶不安还未影响到我国的石化工业。尽管如此,从部分化工项目投产的延迟仍然可以看到端倪。三菱瓦斯化学与重庆化学控股(集团)公司共同投资2亿美元在重庆建设的85万吨甲醇生产装置,规划以天然气为原料,该项目计划2013年1月开工,目前已经确认将被延迟;计划2013年6月或7月投产的台湾CPC公司在林园计划建设的60万吨乙烯项目已经被延迟;位于镇海的宁波禾元化学公司投建的40万吨聚丙烯和20万吨乙烯项目计划于2012年12月投产,目前已经延迟;位于四川彭州的80万吨乙烯项目原计划2013年中投建,已经延迟。
  值得一提的是,低价的页岩气资源促使美国石化厂商大面积替换原材料,采用乙烷、丙烷替代石脑油等原料生产乙烯、丙烯,造成石脑油裂解副产物苯和C4等芳烃和长链烷烃产量呈现长期下降态势。因此未来石化项目的产品规划至关重要。

结 语
  显而易见,目前北美页岩气资源开发利用对我国的影响主要是页岩气开发热度的大提升。12月3日《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正式出台,为“十三五”页岩气大规模开发奠定了基础。规划明确提出,虽然我国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但存在储存条件复杂,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尚未攻克,核心技术远未掌握等问题。根据我国的页岩气发展目标,到2015年页岩气产量达65亿立方米,相比之下,美国页岩气的产量在2010年和2011年的产量就分别高达1378亿立方米和1800亿立方米。可见,虽然我国具有极大的页岩气发展潜力,但预计中短期不会对化工行业造成显著影响。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