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循环经济出新规 石化产业当有所为
2013年8期 发行日期:2013-03-04
作者:□ 本刊记者 仲伟科

循环经济出新规  石化产业当有所为

□  本刊记者 仲伟科

环保政策密集出台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众多的益处,但很多问题也不可避免地伴随而来。这些问题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集中爆发。最近,雾霾引起了公众对大气污染的关注,某些工业企业乱排污让人们忧虑地下水的污染。
  我国政府高度关注发展经济与控制污染之间的关系。2012年11月召开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并指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政府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去年10月,环境保护部、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部联合发布了《“十二五”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环保部相继印发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和《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并开始了全国生产化学品环境情况调查;国家安监总局正式对外公布了《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2013年2月19日,工信部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征求意见稿)》进行公示。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财政部也在积极推进环境税费改革,拟将现行排污收费改为环境保护税。

循环经济规划初读
  2013年1月23日,国务院印发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这是我国首部国家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专项规划,也是循环经济概念在我国推广近十年来第一次正式规划。我们不能舍弃发展,但我们更不能舍弃生存。我国经济已经高速发展了多年,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我国能源资源需求也一直在高速增长,废弃物产生量不断增加。目前,资源供给和环境容量已经开始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瓶颈。当全球经济增长略微放缓的时候,我们没有必要为了成为全球经济恢复的动力而牺牲我们的环境,相反,这正是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最佳时机。正如《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所说,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发展战略》最显著的特点是可操作性强。十大工业行业都有各自的规划,并分别以框图的形式给出了各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图,这在国家级规划中是罕见的。另外,该规划既提出了中长期目标又明确了近期具体指标。提出了到“十二五”末资源产出率提高15%,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达到1.8万亿元等18项主要目标。
  减量、创新是《发展战略》中提出的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手段。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只有创新才能解决“三高”问题,创新能够使“循环”更经济,从而赋予循环经济以内生动力,推动资源由低值利用向高值利用转变,避免资源低水平利用和“只循环不经济”。
  《发展战略》中提出要在工业领域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推进企业间、行业间、产业间共生耦合,形成循环链接的产业体系。未来,园区循环式发展将成为工业发展的最重要模式。《发展战略》对工业体系提出的目标是到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用水量分别比2010年降低21%、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2%,50%以上的国家级园区和30%以上的省级园区实施了循环化改造。

石化和化工的目标
  石化和化工行业本应该帮助其他工业行业控制污染,实现资源和三废的循环利用。但是我国的石化和化工行业目前自顾不暇,已经被公众和非专业媒体妖魔化为污染的代名词,其本身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也确实还有很大的差距。为此,《发展战略》对这两个行业分别提出了目标和要求。
  对于石油石化行业来说,《发展战略》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原油加工综合能耗降到86千克标准煤/吨,乙烯综合能耗降到857千克标准煤/吨,石油石化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减少30%。而化学工业的目标是到2015年,合成氨综合能耗低于1350千克标准煤/吨,烧碱(离子膜)综合能耗降到330千克标准煤/吨,电石综合能耗降到1050千克标准煤/吨,行业平均中水回用率达到90%,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要实现这些目标还需要很多具体的政策和措施,需要每个企业的责任心,需要每个化工人的积极参与。
  石油石化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首条要求是加强资源利用,包括三废的再利用。但是对于目前来看没有任何经济利用价值的三废,还不是循环经济能够解决的课题,《发展战略》也没有提及。其次,《发展战略》对石油石化行业提出了装备升级改造的要求,要求加快淘汰落后工艺设备以加强节能降耗。众所周知,石油产业产品链长、关联度高,上下工序间产品、废料与原料的转换衔接紧密,生产装置主要以管道相连接,具备构建循环经济的优先条件。因此,石油石化产业更适合形成特色、生态、循环工业园区,更适合集群化生产。
  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重点推出了磷、硫、钾等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传统化工产业如合成氨、烧碱、纯碱、电石等提出了节能降耗路线和三废利用的推广技术。附图为《发展战略》中化工产业基本循环路线图。

循环经济不等于全产业链发展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已经近十年,有的投资者旧瓶装新酒,把要上的传统化工项目冠以循环经济的美名;也有的企业或为了打破原料垄断、或为了更接近终端客户、或为了发展循环经济而走上了发展“全产业链化”之路。有的企业已经跨越了几大行业,包罗了煤炭、电力和化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内企业实力快速提升,有了发展的资本。为了“做大做强”,有实力的工业企业按照横向“业务板块化”,纵向“全产业链化”的战略加速在相关行业渗透。
  其实,循环经济并非每一个企业自身的循环,正如《发展战略》所言,要在企业间、行业间、产业间共生耦合。中国自古有“术业有专攻”之说,国外石化巨头也很少有发展全产业链,而是只做自己专长,分工明确,各管一段,“专业的公司做专业的事”。当然,发达国家的市场竞争机制比较成熟,多个企业耦合产业链有章可循。
  “全产业链化”一方面容易让企业承受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另一方面,很少有企业在产业链的每个单元上都做得很好。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