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共聚聚酯依赖进口局面有望得到缓解
2013年10期 发行日期:2013-03-19
作者:□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 张丽

特种聚酯市场浅析及发展建议④

 

共聚聚酯依赖进口局面有望得到缓解

□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 张丽

应用领域广泛

  通常聚酯树脂是由二元醇与二元酸缩聚而成的线型均聚聚酯,而共聚聚酯是由一个以上二元醇和/或一个以上二元酸合成的聚合物。共聚聚酯是在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T)酯交换(或酯化)和缩聚反应之前,加入除对苯二甲酸(PTA)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1,4-环己二甲醇(CHDM)之外的另一种二元酯(二元酸或二元醇)单体,进行共缩聚而形成的共缩聚物。并称酸改性的PCTPCTA,醇改性的PCTPCTG。如加乙二醇改性则可得到ET/CT共聚酯,CHDM含量小于50%的称为PETGCHDM含量大于50%的称为PCTG。共聚聚酯主要有PETGPCTGPCTA三个品种,其中PETG是最主要品种。

  PETG是一种非晶型共聚酯,其性能和加工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制品高度透明,抗冲击性能优异,具有很高的刚度、硬度和良好的韧性,甚至在低温也保持应有的韧性。可以采用传统的挤出、注塑、吹塑及吸塑等成型方法进行加工,广泛用于高透明片材和板材、高性能收缩膜、热封膜、瓶材及异型材等。PETG特别适合生产厚壁透明制品,透明度与聚碳酸酯(PC)接近,其他性能尤其是刚性和韧性都接近PC,但价格比PC低,在透明制品领域可替代PC、透明ABSPMMAK树脂等。PETG二次加工性能优良,成型时无需添加助剂,通过了美国FDA关于食品接触标准认证,可应用于食品、医药及化妆品包装等领域。

 

国际市场需求稳步增长

  目前全球共聚聚酯生产商主要是美国伊士曼化学和韩国SK两家。伊士曼在美国、西班牙和马来西亚均建有共聚聚酯生产装置,总生产能力约15万吨;SK在蔚山工厂兴建了3.5万吨的PETG装置。

  作为共聚聚酯生产领域的领先供应商,2010年伊士曼扩大美国田纳西州金斯波特(Kingsport)工厂用于生产Tritan牌特种共聚聚酯,并于2011年推出产品。Tritan共聚聚酯作为新一代的共聚聚酯,具有传统共聚聚酯的透明性且不含有双酚A,同时其耐化学品以及耐温性能等多方面得到了改善和提高。另外,有消息称伊士曼计划将现有10万吨的PET聚酯产能转为生产共聚聚酯。

  目前全球共聚聚酯的消费量估计15万吨左右,其主要应用领域是在片材、管材、包装容器和薄膜以及注塑制品。据伊士曼预计,今后几年全球共聚聚酯的需求将以年均6%8%的速度增长。

 

加快原料规模化生产步伐

  国内共聚聚酯技术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步,先后有多家科研单位进行研发,多数仍停留在实验室小试技术水平,并且大多采用DMT工艺路线。长期以来由于受生产技术、关键原料CHDM供应等限制,国内不能自主生产共聚聚酯。

  2012年我国共聚聚酯生产技术取得突破。201210月,辽阳石化公司“10万吨PETG共聚酯工业化试验”项目投产,产出合格产品,共连续生产PETG共聚酯产品1000余吨。该项目将打破国外公司对此产品的垄断,填补了我国高端聚酯产品空白。

  近年来,我国共聚聚酯的应用市场不断开发、开拓,市场年均增长率在25%以上。目前国内共聚聚酯的消费量约3万吨,主要依靠进口产品满足。

  共聚聚酯可部分替代PC产品,还可部分替代透明ABSPMMAK树脂等产品的高端应用市场。未来几年国内共聚聚酯的需求年均增长率在15%以上,预测2015年国内共聚聚酯需求量将达到5万吨左右。

  PETG共聚聚酯具有透明性好、韧性强、抗冲击性好等特点,对我国聚酯产业更新换代起着重要作用。辽阳石化公司10万吨级PETG工业化试验装置的建成,为国内PETG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国内市场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将有望得到缓解。

  我国共聚聚酯的发展仍然受制于原料CHDM的供应,目前国内仅能实现CHDM的小规模生产,生产企业主要是江苏康恒化工有限公司。在国内,扬子石化研究院、天津石化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石化公司研究院等长期致力于CHDM的工业化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建议国内研究单位和企业加快CHDM规模化生产的步伐。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