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苯产业发展刍议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韩勇春
供应紧张状态或将延续
1供给增速保持低位
2012年我国纯苯新增产能72万吨,主要集中在两大石油公司系统,至2012年底我国纯苯总产能为942万吨,2004~2012年国内纯苯产能变化情况见图1。
从国内纯苯生产格局来看,中石化产能占国内纯苯总产能的48%,其次是中石油,占国内纯苯总产能的25%(见图2)。纯苯行业正散发着超强的吸引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外企业进入。近期,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投资5亿元于辽宁省辽阳市建立一座纯苯工厂。
石油苯主要是来自于炼油副产、乙烯副产及对二甲苯(PX)副产,比例分别为43%、34%及18%。
炼油副产 截至2012年,我国成品油消费量为2.67亿吨。过去4年,我国油品需求的复合增长率为8%左右,因全球经济欠佳,预计2013年成品油的需求增速将回落到4%左右。
乙烯副产 过去两年,中东和美国低成本的乙烷脱氢产能集中投放,导致我国石脑油路线乙烯产量受到显著影响,2007~2012年年均增长率为9.7%。而展望未来我国石脑油路线乙烯还将面临低成本煤头乙烯的冲击。
PX副产 由于PX下游PTA大量扩产,我国PX供不应求,行业开工率极高。PX副产苯的供给增速与PX产能增速高度且正相关。2012年之后新增产能如果能够实施,那么2013~2015年,PX产量增速预估为14.3%。
对以上纯苯主要来源的未来生产情况分析可见,随着成品油需求增速的回落以及石脑油路线制乙烯工艺受到的冲击,二者副产石油苯的速度和产量均将下降。而PX需求增速提高进而可带动PX副产苯的产量,一定程度缓解了纯苯产量大幅下滑趋势。可预测2013年我国纯苯供给增速仍将保持低位。
2供需缺口较大,进口依存度抬升
2012年我国纯苯产量为662.6万吨,与2011年的产量691万吨相比,下降4.1%,年内开工负荷在7成左右,表观消费量为701.6万吨。苯的下游主要为苯乙烯(49%)、苯酚(14%)、己内酰胺和己二酸(17%)及苯胺(10%)。2012年我国纯苯供应缺口高达85万吨左右(按下游产能估算)。2012年国内纯苯产销总量平衡状况见表1。
据海关统计,2012年我国累计进口纯苯43.9万吨,同比增长136.6%,进口量明显增加,石油苯的对外依存度明显抬升。
3下游装置扩能迅速
从当前纯苯及其下游扩张的规模和速度来看,我国纯苯产能产量的增加远不能满足下游产业链扩张的需求。偏紧的纯苯供应更显短缺。纯苯市场供需失衡的局面还将维持一段时间。纯苯下游苯乙烯、苯酚/丙酮、环己烷/己内酰胺、苯胺等在建和拟建的项目不断增加。
苯乙烯 2012年苯乙烯新增产能36万吨,未来两年国内仍将有几套苯乙烯新装置投产。其中阿贝尔(江苏)化学公司计划在泰兴市经济开发区投资新建50万吨装置,加上新浦化学(泰兴)有限公司32万吨装置,泰兴将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苯乙烯生产基地。此外,九江石化、荆门石化及湛江东兴炼油厂利用催化干气中的稀乙烯和芳烃抽提装置生产的苯为原料建设苯乙烯装置,预计均将在2013年投产。另一方面,下游ABS、SBR、SBS弹性体产能将继续扩大,苯乙烯需求增加势头不减。预计到2015年,我国苯乙烯需求有望突破1000万吨。
苯酚 2012年苯酚扩能总量达到55.8万吨,到2012年底国内苯酚总产能为145万吨。2013年国内苯酚产量将增长11%达到110万吨左右。国内新增酚酮装置即将启动,预计将有276万吨(其中苯酚172万吨、丙酮104万吨)产能将在2013~2014年期间释放。
己内酰胺 目前,我国己内酰胺产能共计121万吨,包括巴陵石化20万吨、石家庄炼化16万吨、南京帝斯曼20万吨、浙江巨化5万吨以及新投产的山东海力20万吨、山东洪业20万吨、浙江恒逸20万吨。预计2013年投产的产能将不少于60万吨,2015年我国己内酰胺总产能将超过200万吨。
苯胺 截至2011年底,苯胺生产企业共19家,总产能已达221万吨。2011年我国苯胺市场需求量在90万吨,加上一些生产企业自行配套生产的未参加商业流通的苯胺,我国市场上实际消耗苯胺的量约为150万吨。2012年正式投产开工的新增产能累计达57万吨,其中山东金岭两套12万吨新装置于5月下旬正式开车、山西天脊一套13万吨新装置于10月31日开始运行、宁波万华一套20万吨新装置11月底试车。预计2013年新增苯胺产能将达50万吨。
环己酮 2012年环己酮新增产能84万吨,其中山东中联无配套下游装置环己酮将全部外售,其他企业基本配套下游己二酸、己内酰胺装置,环己酮外售量有限。预计2013~2014年环己酮将增加60万吨产能,全部配套下游己内酰胺使用。
己二酸 目前国内己二酸产能已达到122万吨。随着征收反倾销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政策出台,国内多家企业宣布扩建或兴建己二酸生产装置。2013年山东洪业扩产14万吨,河北开滦将新建15万吨的己二酸产能。预计2013年新增己二酸产能将达69万吨。预计到2016年,我国己二酸的总产能将超过250万吨。
4供应缺口剧增
预计2013年石油苯新增产能74万吨,加氢苯新增产能达80万吨。而国内纯苯新增需求估算接近270万吨(包括苯胺等新增需求,预测苯乙烯需求增长5%,苯酚5%,已内酰胺6%,苯胺8%)。纯苯新增产能与下游需求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2012~2015年国内部分纯苯新建装置情况见表2,2013年纯苯部分下游产品新增需求情况见表3。
2015年我国纯苯需求预计将达到近1000万吨,其中石油原料和煤炭原料的纯苯需求将分别达到约800万吨和180万吨。据估计,2015年中国用于苯乙烯、苯酚、环己酮和苯胺的纯苯需求将达到840万吨。
表1 2012年国内纯苯产销总量平衡状况 万吨
名称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表观 自给率 进口依存度
消费量 /% /%
2012年 662.6 43.9 4.9 701.6 94.4 5.6
2011年 691.0 18.6 11.0 698.5 98.9 1.1
同比/% -4.1 136.6 -55.2 0.4 -4.5 4.5
表2 2012~2015年国内部分纯苯新增产能 万吨
厂家 新增产能 投产时间
抚顺石化 20 2012年10月
上海华辰能源 3 2012年9月
大庆石化 12 2012年10月
九江石化 3 2012年8月
沈阳蜡化 3 2012年7月
河北新启元 8 2012年第一季度
厦门腾龙 23 2012年底
成都大乙烯 35 推迟至2013年
武汉石化 14 80万吨乙烯预计2013年投产
燕山石化 20 立项
华北石化 12 2014年
海南炼化 22 2013年7~8月份投产
东明石化 3 2013年1月底2月初投产
表3 2013年纯苯部分下游产品新增需求估算 万吨
下游产品 新增产量 单耗/吨 新增纯苯需求
苯乙烯 58.0 0.79 45.8
苯酚 66.5 0.92 61.2
己内酰胺 80.0 0.95 76.0
环己酮(配套己内酰胺) 52.0 1.00 52.0
总计 235.0
产业链利润逐渐向上游转移
1苯乙烯生产利润依然微薄
2012年12月,亚洲纯苯价格已超过1500美元/吨(FOB韩国),纯苯价格飙涨导致苯乙烯价格持续上涨,不过苯乙烯生产商从高涨的价格中获利有限,苯乙烯生产利润依然微薄,装置整体开工率维持在70%左右。
2012年上半年国内苯乙烯一直处于亏损状态,6月份稍有扭转,9月起盈利水平大幅提高,达到年内最高水平。苯乙烯价格飙升令树脂生产商陷入窘境,因出口市场需求低迷,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下游行业举步维艰。作为苯乙烯最大的下游应用领域,可发性聚苯乙烯(EPS)生产装置一直以低负荷运行。10月份,国内EPS装置平均开工率在55%左右,11月份进一步降低至40%。
2苯酚盈利维持偏弱状态
据市场监测,由于亚洲纯苯价格暴涨导致亚洲苯酚、纯苯价差严重缩窄,使得苯酚行业盈利能力严重不足,继而造成亚洲苯酚生产商纷纷减产,继三井化学宣布苯酚装置降低负荷后,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苯酚厂商也决定大幅降低产量。2012年12月纯苯合同价创出新高达1430美元/吨,而苯酚现货价格仅为1500美元/吨,虽然较2012年6月底1200美元/吨有较大涨幅,但目前苯酚、纯苯的微弱价差仍难以支持苯酚生产,苯酚行业维持盈利最低价差为300美元/吨。所以按照目前情况,苯酚生产处于亏损状态。国内厂家苯酚亏损额最高达到近千元。
2012年以苯酚为原料的双酚A最大盈利不超过700元/吨,亏损周期相对较长,最大亏损幅度在500~700元。生产企业成本压力明显,纷纷推迟新装置开工计划或停车检修。
3己内酰胺成本压力持续增强
己内酰胺基本成本核算一般在纯苯价格基础上加1万元/吨,经过计算之后己内酰胺的价格应该维持在2万元/吨水平。己内酰胺不断逼近成本线,成本压力持续增强,若以1200~1300美元/吨的加工成本计算,现已处于线下运行。多数工厂处于亏损状态,新装置投产继续施压市场。
4苯胺维持低利润水平
苯胺和聚合MDI的差价也由2012年初的5000元/吨扩大至9月底的13000元/吨左右,下游MDI厂家利润丰厚,苯胺厂家却在高成本、低利润的压力下,开工低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12月上旬国内苯胺生产装置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的达到了75万吨(不包括苯胺配套下游的装置),导致国内综合开工率再次下降5%,目前国内综合开工率不足45%,偏离了市场供需平衡点。
5己二酸成本压力持续增强
2012年下半年,由于纯苯价格高企,己二酸和纯苯的价差减至400美元/吨,而己二酸厂商不亏本的底线是价差500美元/吨。目前,生产成本过高,亚洲大多数己二酸工厂的开工率在50%~70%,库存控制在适度水平。原料纯苯的支撑表现依旧强势,国内己二酸工厂利润一直处于负值水平。
产业生存空间有待拓展
1亚洲纯苯需求增速引领世界需求增长
从世界范围来看,欧洲没有新增石脑油裂解能力;北美以乙烷为原料,也不产生纯苯生产原料——裂解汽油。欧美发达市场几乎不会有新建产能,中东地区新增纯苯产能非常有限,未来几年全球纯苯需求和产能重心将向亚太地区新兴经济体东移。究其本质原因还是原油轻质化以及美国页岩气大发展带来的整个石化领域重质组分供应规模较少所致。因此从长期来看,以纯苯为代表的芳烃产业链将保持较好的供需结构。
据预测,2012~2016年亚洲纯苯需求增速将继续引领世界需求增长。亚洲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下游聚合物如聚苯乙烯等快速增长也带动了苯乙烯和聚碳酸酯增长,进而刺激纯苯消费强劲上涨。亚洲未来将大量增加纯苯产能,并提高亚洲纯苯占全球供应份额,亚洲将成为纯苯生产和消费的主导市场,到2016年东北亚和东南亚纯苯产量约占全球总量的50%。纯苯供应分额和贸易流出现渐变,纯苯贸易流也将由亚洲流向欧美地区。
2挖掘潜力拓展产业生存空间
预计2013年国内纯苯供应持续紧张,市场价格将会持续相对高位但时间不会太长。下游产能进一步过剩、利润空间将被压缩、下游行业亏损严重局面将进一步延续。下游芳烃企业的芳烃原料市场能否在后期进一步扩大反弹攻势尚有待观察,但下游疲软的需求导致芳烃原料未来的发展形势不能盲目乐观。
对于下游产业来说,如何降低产品对纯苯的依赖度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原料紧俏的危机,如何通过对高成本原料的替代来提高产品的利润空间,如何在现有消费结构下挖掘新的更具潜力的应用领域以拓展产业生存空间,是当前下游企业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而不只是盲目的扩能增产。建议企业在进行扩张实现量提升的同时,也要不断改进工艺,降低成本,实现质的飞跃,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下游企业经过了一年调整期,市场需求量已降至底部区域。特别是2012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淡化GDP指标、推进城镇化、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民生事业、重大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普通商品住房的投资力度等议题,为2013年宏观经济政策定调,有望成为下游行业陆续转暖的促进剂,有效拉动纯苯产业链需求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