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原料紧缺 需求乏力 PTA宜适当控制扩能速度
2013年27期 发行日期:2013-07-12
作者:zhoukan2012

 

原料紧缺 需求乏力 PTA宜适当控制扩能速度
□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研究院 米多
  精对苯二甲酸(PTA)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约占全球PTA消费量的95%以上,其他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及其他产品,广泛应用于化纤、化工、轻工、电子、建筑,机械、医药和食品等工业部门。近十年来,世界PTA产能和需求量增长迅猛,尤其是我国已迅速成为世界第一大PTA生产和需求国。
 
产能迅速增长
  近年来,随着我国聚酯工业的快速发展,PTA市场需求强劲,导致PTA生产能力快速增长。截至2012年底,国内PTA生产能力已经达到3180万吨,生产企业共有24家。其中,江苏恒力石化有限公司是目前我国最大的PTA生产厂家,生产能力为440万吨,约占国内总生产能力的13.84%;其次是翔鹭厦门石化有限公司,生产能力为350.0万吨,约占国内总生产能力的11.01%。
  近几年,随着国内民营及其控股企业、外(台)商独资及其控股企业投资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我国PTA的产能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国内PTA产能基本上由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所属国有控股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外(台)商独资及其控股企业、民营及其控股企业的生产能力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而国有控股企业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形成了由国企、民营和外资构成的多元化体系。其中,民营企业的生产能力占国内生产能力的41.8%,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2012年国内PTA生产企业产能统计见表1。
  2012年,国内PTA装置开工率为74.4%,导致国内PTA开工率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两点:①2011年以来国内PTA行业呈现产能过剩的态势,主要是新建PTA项目过多、规模加大,而原料对二甲苯(PX)产能增速相对较慢,导致装置开工率较低。由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上涨,支撑PX价格长期处于高位,导致PTA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同时,下游化纤市场竞争激烈,国内服装行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及人工成本上升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出口受限,需求不足,波及到上游化纤产业链全面萎缩,包括PTA在内的聚酯化纤产品价格持续下跌。目前,国内PTA行业处于亏损状态,部分企业关停PTA装置,众多企业处于开工不足状况,严重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②国内PTA行业发展布局极不均衡,江浙沪地区产业集中度高,约占据国内70%产能。但该地区PX产能仅占30%,原料PX供应明显存在不足。另外,国内生产企业所产PX主要是自用,外销量较低,众多PTA生产企业必须依赖进口PX,市场风险较大。
  由于近期我国PTA的供需仍存在一定的缺口,因此,在今后几年,我国PTA产业仍处于产能快速增长的高峰期,将新建或扩建多套PTA生产装置。2013年国内将有3套新建PTA装置建成投产,即位于宁波大榭开发区的宁波三菱有限公司120万吨二期项目、位于江苏连云港市徐圩新区的虹港石化有限公司150万吨新装置以及位于广东珠海市的珠海碧阳化工公司125万吨三期项目,届时国内PTA生产能力将达到3575万吨。
  2012年国内有5套PTA新建装置破土动工,包括台湾远东新世纪公司与中国石化仪征化纤公司合资共建的100万吨、中国化学公司在四川南充新建的100万吨、福建石狮佳龙石化纺纤有限公司拟建二期110万吨、恒力石化(大连)有限公司240万吨以及宁波三菱化学有限公司二期120万吨,预计前4套装置将于2014年建成投产。如果这些项目能够按计划实施,则到“十二五”末期,我国PTA的总生产能力将超过4000万吨。
     1 2012年国内PTA生产企业产能统计   万吨
企业名称                 产能      
上海石化                 40
扬子石化                125
天津石化                 35
洛阳石化                 32
仪征化纤                100
辽阳石化                 85
乌鲁木齐石化               8
济南正昊化纤公司         10
浙江远东石化公司        320
浙江华联三鑫石化         60
翔鹭厦门石化            350
珠海碧阳化工公司        170
江苏三房巷集团公司      180
宁波逸盛石化            330
桐昆集团嘉兴石化公司    150
恒力石化                440
逸盛大化                200
重庆蓬威                 90
汉邦石化                 60
福建石狮佳龙石化纺纤     60
宁波三菱公司             60
台化宁波                 90
亚东石化                 75
台湾化纤                110
合计                    3180
 
进入微利时代
  近几年,随着我国聚酯工业的不断发展,PTA的表观消费量也稳步增加。2012年我国PTA的表观消费量为2785万吨,同比增长约17.4%,2006~2012年年均增长率为10.89%。与此相对应,产品自给率也在不断增加,从2003年的46.46%增加到2012年的84.92%。我国PTA产品主要用于生产PET,因此PET的需求直接决定了PTA行业的发展状况。从我国PET行业的发展情况看,1996~2005年是PET发展的黄金时期,产能年均增长率达到约27.0%。“十一五”期间,由于国家宏观调控以及PET产能出现局部过剩,市场竞争激烈,利润大幅度下降,我国PET行业的发展开始转入平稳发展期,年均增长率基本上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速保持一致。预计2015年我国PET的生产能力将达到4320万吨,如果按照PET行业80%的平均负荷率计算,产量将达到约3456万吨,对PTA的需求量将达到约2972.0万吨,而届时的PTA生产能力有望达到约4125万吨,装置开工率只要达到约70.0%即可满足需求。
  近年来国内PTA产能增长迅猛,尤其是民营、合资企业投资高,规模大,单位生产成本极大降低,带动了下游聚酯化纤行业不断发展。但是随着PTA供给量的迅速增大,供过于求的矛盾逐渐凸显。同时,原料PX短缺,仍需大量进口,PX价格持续走高,PTA生产商利润空间不断压缩。从2012年开始,PTA市场供给过剩压力进一步显现,进口依存度继续下滑。加上印度PTA新产能释放,亚洲PTA供应能力大幅增加,全球PTA行业装置开工率将逐年下滑。2012年国内PTA行业开工率由2011年的94%下降至74.4%左右,国内PTA产量约为2365万吨,进口量为419.5万吨,表观消费量达到2785万吨。由于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周期,欧美市场对中国纺织服装需求下滑,终端纺织消费需求增长有限,聚酯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也将不断突出,2010~2011年的高开工率难以维系,2012年起逐步下滑。需求不足和原料短缺会对PTA行业开工率形成双制约,规模优势有所减弱,行业效益恶化,微利和亏损将成为常态。
 
形成产业链优势 化解产能过剩危机
  “十二五”是我国PTA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供应量的增速远远超过需求量的增速,国内PTA市场长期需要大量进口的局面将得到彻底改变,“十二五”期间,我国PTA行业也将由快速发展期向成熟发展期转变。
  (1)继续加大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自主开发的成套技术和自主集成创新的大型化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但关键技术还得依靠进口(如关键设备空压机组、干燥机、高速泵、氧化反应搅拌器、旋转压力过滤器以及真空过滤器等),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体技术,国内技术的应用面还比较窄。在简化工艺流程、应用先进控制技术、提高反应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方面,仍有待通过持续地、系统地创新进行改造、优化和完善,从而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因此,加大技术开发力度,尤其是关键技术的开发,是今后提升我国PTA整体技术水平,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
  (2)适当控制PTA项目的投产节奏 近两年,由于受到PTA行业毛利较高的刺激以及炒作等的影响,PTA项目一哄而上,到“十二五”末期,我国PTA的总生产能力将超过4000万吨,新装置大都集中在2013年~2014年投产,PTA产能集中释放,市场在短期内难以消化,将给PTA产业发展带来冲击;此外还会加剧原料PX的供应紧张,推高PTA的生产成本,削弱市场竞争能力,甚至有可能会使PTA行业陷入全面亏损。PTA产业属于典型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一旦出现持续性的亏损,则会给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较大的风险和隐患。因此,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应该掌握与PTA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综合考虑各个新上项目的原料来源、技术先进程度以及下游配套需求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合理安排审批相关项目,以避免盲目投资建设,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另外,应该鼓励新建PTA装置应用国产化技术和装备,以降低投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外还应该注意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实现PTA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3)相关企业应该通过构筑完整的上下游一体的产业链(PX-PTA-PET),建立风险的平衡机制,巩固自身下游客户,锁定终端需求,从而取得差异化竞争优势。
  (4)随着一大批新建装置的陆续建成投产,我国PTA行业产能过剩的趋势已经显现,因此,除了继续扩大国内需求外,还应积极扩大出口,以消化过剩产能,应对PTA市场的激烈竞争。
  (5)近几年,在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下,很多沿海纺织企业出现了向内地迁移的发展态势,而PTA作为该行业的主要上游原料,在进行产业布局时要充分考虑原先集中在江、浙、沪等地区的纺织企业在向内地迁移过程中出现的多点分散的问题,优化PTA产业布局,合理运输方式,协调好产业链的平衡、区域原料平衡关系等问题,进一步增强企业和行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6)积极扩大新的应用领域 目前我国PTA用途比较单一,几乎全部用于生产聚酯,市场风险很大。今后应该加强与与高校、科研机构和国外大型企业联合,着力研究开发PTA下游除化纤纺织领域以外的新兴应用市场,特别是PET超薄型薄膜,高阻燃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的开发,以拓展PTA的需求空间,规避市场风险。
  (7)采用积极措施,应对国内期货市场投机炒作 近两年,我国PTA期货开始兴起,由于PTA在我国尚属新期货品种,在制度设计、市场监管等方面还不够完善;相关企业对PTA期货市场的认知不足,利用套期保值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够;市场中投资或投机的力量与套期保值的力量严重不均衡,导致反复炒作,造成PTA价格大幅波动,严重影响了PTA及其相关行业的正常运行秩序。生产企业今后要慎重参与PTA期货交易,特别是参与期货市场投机行为,规避产业资本与大量的社会金融资本进行博弈时所产生的市场风险,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PTA市场竞争主要受原材料供应、制造成本、销售价格等影响,由于能源短缺局面日益加重,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过快。新建PTA装置应建在油气资源丰富,PX原料问题可以就地解决,同时燃动力价格、人工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建设PTA项目的另一个关键是市场问题,必须避开PTA产业集中度高的地区扬长避短,尽量就近销售。东北地区如建设PTA装置,应重点开拓外部市场,如俄罗斯、中亚地区,切合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发下游产品,形成产业链优势以此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