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国际原油市场震荡中小幅趋高,投资者对于QE前景的权衡心态左右市场,布伦特一度跌至接近100美元/桶大关,油价在美联储消息氛围中上下波动。截至27日收盘,WTI区间为93.31~98.44美元/桶,布伦特区间为100.91~106.12美元/桶。
影响因素:
供需面
石油供应方面: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报告显示,预计2013年非欧佩克原油产量日均增长120万桶而2014年增长160万桶。未来两年美国和加拿大产量持续增长,而北美产量增长占非欧佩克增长的大部分。因巴西和哥伦比亚新产能启用,中南美洲未来两年每年平均日产量增长16万桶,2013年欧佩克原油日产量比2012年日均减少40万桶。预计2014年日产量再减少10万桶。2013年欧佩克产量减少的原因在于沙特阿拉伯将回应非欧佩克产量增加,尽管沙特阿拉伯在未来几个月产量因季节性需求而将增加,而2014年欧佩克原油产量增加将以伊拉克和安哥拉为主。石油需求方面:美国能源信息署估计2012年全球液态燃料日均消耗量8920万桶,增长了80万桶。预计2013年日均消耗量增长90万桶,2014年再增长120万桶。非经合组织亚洲特别是中国引领全球消耗量增长。因新建炼制能力启用,预计2013年中国炼油厂原油加工量增加,预计中国2012年液态燃料日均消耗量增长38万桶,最近发布的工业数据减弱,意味着经济增长减缓,石油需求增长有减缓的风险。预计中国2013年和2014年液态燃料油日需求增长分别为42万桶和43万桶。
消息面
美联储离收紧依然很遥远,市场认为紧缩将很快到来是错误的。如果经济符合预期,2013年晚些时候将放缓购债。美联储可能在2014年解除购债。美联储很可能在失业率7%左右的时候结束购债。要有一个决定结束债券购买项目的硬门槛非常难。如市场条件和经济增长动力比美联储预计的要差,预计资产购买可能会更多,持续时间更长。经济前景依然有相当的不确定性,2013年经济会温和增长,2014年很可能加速。通胀依然疲软,但长期很可能会上升。通胀持续疲软可能会影响政策前景。
利好因素
①美国非农就业人数持续回升,高于预期;
②欧洲综合PMI继续小幅回升,法国回升速度明显;
③美国房地产数据持续强劲;
④GDP报告缓解美联储放缓QE担忧,美股上扬;
⑤欧盟财长就银行救助达成协议,银行投资者将承担大部分救助成本。
利空因素
①汇丰中国6月制造业PMI48.3萎缩加剧;
②德国6月制造业PMI不及预期;
③美国6月制造业PMI不及预期;
④中国银行间拆借利率暴涨,显示中国银行资金告急。
后市分析
政策面上,欧元区财长会议决定建立欧洲银行联盟,若银行联盟实现,将会大大加强欧洲金融体系的联动性,并降低危机国金融风险。美联储决定维持850亿美元的资产购买规模不变,但伯克南传递出可能在年内削减QE的想法,造成市场动荡。供需面上,进入7月,油品夏季需求的增加会更明显,但到目前为止美国汽油的需求增长情况仍弱与往年。中国年内经济乏力几成定局,作为原油需求第二大国,这给原油价格带来很大压力。
7月原油存上行压力,但下方支撑力度也较强,预计波动幅度不会太大,中长期仍然小幅看多,同时飓风和地区冲突等突发性事件可能会造成短时剧烈震荡。预计7月布伦特会在101~107美元/桶,WTI在92~98美元/桶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