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酚酮产业竞争态势及挑战
2013年35期 发行日期:2013-09-06
作者:zhoukan2012

 

中国热点化工产品市场分析409
 
酚酮产业竞争态势及挑战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于国良
世界苯酚产能面临过剩
  目前,世界上苯酚和丙酮生产95%采用异丙苯法,主产品为苯酚,副产品为丙酮。据IHS化学数据,2012年全球苯酚需求量为940万吨,主要用于生产双酚A(占46%)、酚醛树脂(占28%)、尼龙(占14%)等。全球丙酮需求量为590万吨,其中用于MMA生产占到需求的25%,其次是双酚A(BPA)占23%,甲基异丁基酮约占9%。丙酮的最大应用领域是溶剂,所占比例为36%。由于溶剂应用处于最低价值端,因此这方面市场竞争也最为激烈。如果丙酮需求增强,则丙酮在溶剂应用所占比例会趋于下降,如西欧和北美2012年丙酮溶剂应用比例仅为27%左右,而东北亚地区该比例则达40%。
  据分析,到2016年世界苯酚产能将达到1350万吨,而需求仅1080万吨,过剩量将达到25%。据预测,2012~17年世界苯酚需求将以年均3.4%增速增长,预计2015年苯酚开工率将降至最低点78%。
  由于苯酚衍生物(尤其是双酚A)需求增长带动苯酚需求保持较高增速增长。2010年苯酚行业利润丰厚而引发一股投资热潮。亚洲产能所占全球总产能的比重将提升至46%,中国大陆的产能占亚洲总产能的比重提升至19%。
 
国内酚酮供需平衡难度增加
  供应格局生变 
  2012年国内有两套酚酮装置投产运营,产能增加了67万吨(苯酚42万吨,丙酮25万吨)。截至2012年底,国内苯酚厂家共有8家,11套酚酮装置,苯酚总产能增加至131万吨,丙酮总产能增加至78.5万吨,见图1。
  如果2013年新装置投产或扩能顺利,国内酚酮产能将增加176万吨(苯酚110万吨,丙酮66万吨),供应格局将顺势发生变化。2013年国内酚酮厂家或将达到11家,苯酚产能将达到241万吨,丙酮产能将达到44.5万吨。
  产量提升明显 
  随着产能的迅猛提升,国内苯酚产量相应提升。2003年国内苯酚产量为29万吨,2012年达到95万吨,较2003年飙升227.6%。2012年,国内苯酚部分厂家降低开工负荷或停车检修以规避风险,开工率在75%。2003年国内丙酮产量为18万吨,2012年为58万吨,较2003年飙升222%。
  进口持续打压 
  目前,我国是全球苯酚的主要输入国,2012年进口量为59.4万吨,同比减少22%,进口依存度已降至约40%。丙酮进口量69.02万吨,同比减少7.3%。这是因为国内产能的扩张,使该年国内进口同比有明显减量。虽然目前我国内苯酚产品仍处于反倾销日落复审期间,但新加坡三井以及泰国PTT继续享有零反倾销,以及东盟零关税的政策。此外韩国LG化学也没有征收反倾销税。同时日本及欧美苯酚还以来料加工复出口方式大量进入国内市场。
  因此,国内苯酚替代进口困难重重。未来几年内,苯酚进口继续大幅减少的可能性不大。
  市场供应将逐渐达到饱和状态 
  2013~2016年,我国将新建或者扩建多套苯酚生产装置,总生产能力预计将达到约270万吨,预计到2015年苯酚装置产能超过350万吨,远远超过实际需求(苯酚供应将剩余28万~48 万吨)。2013年国内苯酚新产能还将集中投产,预计到年底将达241万吨。2014年国内酚酮产能将增加106万吨(苯酚66.5万吨,丙酮39.5万吨)。2015年国内酚酮产能还将增加78万吨(苯酚48万吨,丙酮30万吨)。2016年国内酚酮产能将有逾85万吨(苯酚52万吨,丙酮33万吨)产能增加。
  2013年国内苯酚及下游双酚A新增及扩能相对较为集中。如若苯酚装置及下游双酚A装置投产匹配的话,供需或将逐渐趋于平稳态势。预计2013年国内苯酚总需求量在190万吨附近。
  “十二五”期间,我国苯酚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约9%,“十三五”期间的年均增长率约为8%。“十三五”期间,我国苯酚产能即使维持5%的年均增长率,在80%装置开工率的情况下,每年仍将有110万吨以上的产品过剩。鉴于国外苯酚市场多年来一直供过于求,届时国内苯酚装置的开工率将处于较低的状态,市场供应将逐渐达到饱和状态。无序扩张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国内苯酚市场实现供需平衡存在较大的难度,行情将长期低位运行,苯酚市场噩梦或将延续到2016年。
 
产能释放集中 上游原料供应偏紧
  纯苯供应缺口剧增 
  随着苯酚产能的集中释放,将有力的拉动对上游原料纯苯和丙烯的需求。2013年纯苯下游行业中,苯酚成为扩能最快的行业之一,苯酚能力的激增将导致纯苯继续供应趋紧的状态。
  预计2013年我国石油苯新增产能74万吨,加氢苯新增产能达80万吨。而国内纯苯新增需求估算接近270万吨(包括苯胺等新增需求,预测苯乙烯需求增长5%,苯酚5%,已内酰胺6%,苯胺8%)。纯苯新增产能与下游需求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预计2013年我国纯苯将有高达350万吨以上的表观需求缺口。
  2015年我国纯苯需求预计将达到近1000万吨,其中石油原料和煤炭原料的纯苯需求将分别达到约800万吨和180万吨。据估计,2015年我国用于苯乙烯、苯酚、环己酮和苯胺的纯苯需求将达到840万吨。
  丙烯供需矛盾突出 
  在全球丙烯产能增速缓慢的同时,需求却在快速增长,缺口不断加大。预计2013年全球丙烯需求的增长速度约为年均4.6%,同期蒸汽裂解装置供应丙烯的增速大约为4.1%。数据显示,近两年我国对丙烯的年需求量直逼2000万吨,供需差额在500万吨左右。而在全球丙烯需求中,中国占到了15%以上。
  国内炼化装置下游几乎都有耗用全部丙烯产能的生产装置与之配套,向外销售的商品丙烯量很少,2012年我国丙烯需求处于短缺状态,华东地区短缺量在160 万吨左右。
  近3年来国内丙烯产能增长率在8.2%,表观需求增长率达到9%,使得进口量连年创新高,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丙烯进口总量为214.74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2.3%。极大刺激国内产能的继续扩张。近几年来,国内丙烷脱氢项目发展如火如荼,就连美国也宣布要新建年总产能为270万吨的7套丙烷脱氢装置。丙烷脱氢项目已经迅速成为投资追捧的新热点。
  目前国内计划建设的丙烷脱氢项目总产能达到920万吨,而计划在2013年投产的就有105万吨。包括天津渤化60万吨和三锦石化一期45万吨。天津渤化60万吨丙烷脱氢项目下,相关配套下游包括45万吨丁辛醇、15万吨环氧丙烷,目前仍有其他配套下游意向,按产能及满负荷开工计算,丙烯理论仅有3万~4万吨外销量。三锦石化一期45万吨项目配套下游有50万吨聚丙烯,按上述计算,丙烯仍有5万吨缺口。
 
消费滞后 下游需求缺乏有力支撑
  酚醛树脂消耗苯酚量增长缓慢
  酚醛树脂是我国苯酚的最大消费领域,其应用涉及木材粘结、塑料、铸造造型材料、耐火材料、橡胶轮胎、摩擦材料、磨具磨料、电子封装材料、浸渍层压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酚醛泡沫塑料等领域,应用于工业、民用、交通、建筑、采矿、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航空航天、核工业等科技范围。酚醛树脂因其独特的性价比,在热固性材料中独占鳌头。
  酚醛树脂行业仍将是苯酚消费的主要增长领域。该行业投资、技术门槛低,工厂以中小规模民营企业居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国内酚醛树脂生产企业大多分布在山东、江苏、辽宁、河南等省份,主要代表是济南圣泉化工、沙县红光、常熟东南及上海欧亚等。其中山东济南的圣泉化工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也是全国最大的酚醛树脂生产企业。
  伴随国内生产企业间的竞争加剧,酚醛树脂后续虽有新上产能并且扩能不断增加,目前我国酚醛树脂的拟在建产能超过60万吨。但增长速度较前几年有所放缓,对于苯酚的消耗量增长相对缓慢。预计2013年国内酚醛树脂消耗苯酚量为73万吨。
  双酚A市场面临严峻考验
  双酚A是推动苯酚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据统计,2013年国内有4套双酚A装置计划投产,合计产能53.5万吨,目前我国双酚A拟在建产能超过160万吨,预计到2017年,双酚A将取代酚醛树脂成为苯酚的第一大消费领域。
  2013年,国内苯酚及下游双酚A新增及扩能相对较为集中。如若苯酚装置及下游双酚A装置投产匹配的话,供需或将逐渐趋于平稳态势。但双酚A的发展并未如预期般快速增长。2012~2015年双酚A需求会下降1%~4%,双酚A对苯酚的需求明显缩量。
  首先是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目前化工产业多处在弱势盘整阶段,预计未来几年双酚A全球市场将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北美和欧洲年需求平均增长速度为6%~7%,亚洲地区年均增速更高将达10%以上。但基于环保意识的加强,欧盟认为含双酚A奶瓶会诱发性早熟,禁止进口或在市场上销售含有双酚A的塑料奶瓶,国内也实行禁用双酚A奶瓶的禁令。
  其次是反倾销作用不甚明显。尽管调查期还有8个月,但鉴于中国诸多反倾销到期再延期的案例以及中国双酚A产业发展缓慢有待保护的事实,决定了未来双酚A反倾销或维持原判的几率很大。但2012年由于双酚A国内供应量增加,而同期下游需求增量不明显,国产货与进口资源的价格竞争更激烈。
  再次是双酚A市场未来走势难现辉煌。2012年国内双酚A价格一直在成本线附近徘徊。价格随着苯酚价格的变动而涨跌,装置效益大不如前,装置经常处于开停车切换状态。双酚A下游PC价格走势亦如双酚A一样处于不稳定状态。2013年初,双酚A市场报价相继调涨、逐步提升。然而这只是上年市场走势的局部调整,主要是开工下降、成本支撑作用使然。考虑至2013年亚太地区仍有新装置投产,届时市场供需又将发生新变化, 预计未来双酚A走势难显辉煌,新增产能仍有推迟开车的可能。
  MMA行业处于成长期
  2012年全球丙酮需求量为590万吨,其中用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生产占到25%, MMA用于生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流延片材和供涂料和乳液用的丙烯酸酯类树脂。
  2013年全球MMA需求预计增长近5%,可达到325万吨左右。亚洲有望以6%较高的速度增长,中国将继续引领本地区MMA需求增长,预计增速将高达10%以上,
  2012年,我国MMA总产能为56.8万吨,表观消费量为52.2万吨,同比增加20.8%。目前我国MMA行业正处于成长期,MMA的市场远期仍然乐观。
 
产业链整合势在必行
  酚酮产业升级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产能过剩,地方投资过度膨胀,是形成产能过剩的诱因之一。长远看来,整个酚酮产业链终究难以持续、健康发展,未来国内酚酮行业并不乐观。只有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才能推动酚酮行业健康发展。
  面对产能过剩带来的严峻挑战,现有酚酮生产企业要充分认识到未来市场竞争的严酷性,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降低装置的能耗、物耗,同时积极开拓国内及国际两个市场,以求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而对于计划进入酚酮生产行业的企业,应综合考虑原料、技术、公用工程条件以及物流、产业链等因素,正确评估自身的优劣条件及行业风险,慎重加入市场竞争。
  加快苯酚产业链结构调整,实施利用过剩丙酮资源拓宽下游衍生品以及全面降低生产成本战略。预计未来丙酮过剩对苯酚产业链整体盈利的负作用还将进一步增强,应扩大丙酮两大衍生物—异丙醇和甲基异丁基酮(MIBK)的产量。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