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绿”与“黑”的抉择
2013年44期 发行日期:2013-11-15
作者:zhoukan2012

 

“绿”与“黑”的抉择
 ——十八届三中全会生态文明建设号角再吹响
□ 胡 琴
  “雾霾”,“雾霾”,还是“雾霾”……灰蒙蒙的天成为了常态,就连“绿”都显得如此无精打采,人们想要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都吝啬得遥不可及。公众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急迫的期待着刮风,似乎只有风才能将绿色还原,才能把明朗的心情还给自己。本周,人们欣喜的盼来了不一样的“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之风,“生态文明”再度被提上日程,去“黑”之霾还“绿”之树,号声响亮,坚定!
 
战略:“制度”“体系”“红线”全盘布局
    1112日发布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众多人士认为,三中全会公报首提“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这一概念首次在党中央文件中出现,这是中国提出“18亿亩耕地红线”之后,另一条被提升为国策的红线。
十八大报告中对于“生态文明”曾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和十八大报告相比,三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更进一步,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这既表明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也表明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和治理的艰巨性。生态补偿制度的提出,有助于将经济收益和污染补偿联系起来,有望加快环境保护的实效性。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则可能加快环境成本真正进入产品定价体系的进程。
 
战术:一“必须”两“加快”步步“精”心
    现有的产业政策距离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还有很远的距离。我国目前处在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钢铁、水泥、汽车、化工、交通、建筑等高能耗、高排放产业依然是支柱产业。中国已有的法规、制度也是围绕着如何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而制定,重规模和速度、轻质量和效益的倾向突出。如今提倡生态文明,是因为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到必须重视并加以治理的阶段,“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
    在三中全会公报中,除了“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外,“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更是在全文中出现了两次。这一个“必须”两个“加快”反映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与之对应的顶层设计呼之欲出。今后的生态环境保护将走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现实困境,站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更高层面画出制度红线,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创建低投入、低能耗、少排放、高产出、能循环、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从而构建、培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生态问题的解决方案。
  今年9月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就体现了这一点。大气污染治理不再在末端治理的圈子里打转,而是直指发展方式的积弊,以大幅削减燃煤消耗、大幅淘汰落后产能为主阵地,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作为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的主要手段,为环境保护方式变革写下了很好的注脚。
 
实战:“试点”“示范”“执行”多管齐下
    据悉,由发改委牵头制定的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基本制定完成,有望近期出台。意见涉及示范区建设,旨在将生态文明理念与实际操作相衔接。此外,环保部已牵头开展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有望2014年完成。届时国家生态红线管控政策措施和生态红线管理法规将出台,从而实现对生态红线区域最严格的管控。
    其实,自十八大以来,通过一系列旨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制度的密集出台,我们已经可以窥见全民对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2012年12月,环保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要求严格环境准入,旨在形成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的“倒逼传导机制”;2013年6月,最高法、最高检出台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2013年9月,国务院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北京、河北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地区在第一时间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3年10月,“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写进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相关人士称,环保部目前已经着手在重点区域全面推行大气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的重点企业需在2014年底前向环保部申领排污许可证。
    对于石油和化学工业来说,传统产品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等制约行业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产过程中更存在有毒有害物排放和易燃易爆的风险。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号角下,石油和化学工业亟待思考利用自身优势变“三废”为宝,应用科学严谨的自动控制技术规避生产运营风险,并为其他工业行业的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大风,吹来的不仅仅是一声号令,更是创新的发展理念。推进生态建设,既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是思想观念的一场深刻变革。纠正片面追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和发展方式。在生态文明理念尚未树立、培育起来之前,只有通过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希望不久的将来,每天清晨推窗看到的都是湛蓝天空下鲜亮的绿色。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