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环氧乙烷精深加工面临新挑战
2013年46期 发行日期:2013-11-29
作者:zhoukan2012

 

环氧乙烷精深加工面临新挑战
——减水剂聚醚成为商品环氧乙烷最大的消费领域
□ 辽宁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朱建民
  2012年,我国用于生产乙二醇的环氧乙烷约250万吨,占环氧乙烷总消费量的62.5%,商品环氧乙烷产销量约148万吨,占总量37.5%,远高于全球23%的平均水平。
  我国商品环氧乙烷主要用于生产减水剂聚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乙醇胺、乙二醇醚、聚醚多元醇、氯化胆碱和以及聚乙二醇等。其中,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环氧乙烷消费结构最大的变化就是混凝土减水剂成为了消耗商品环氧乙烷的第一市场领域。详见表1、图1、图2。
    2012年与2011年相比,我国商品环氧乙烷消费结构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减水剂聚醚取代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成为消耗环氧乙烷最大的下游品种,见图3。
  聚羧酸减水剂,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和在高铁、桥梁、水电和城市建筑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其市场需求增加迅速。近年来国内环氧乙烷精深加工企业彻底扭转了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聚醚依赖进口和进口原料的被动局面,不仅可有效满足国内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也成功开发了我国商品环氧乙烷新的市场应用领域,并使之成为环氧乙烷衍生精细化学品中成长速度最快的品种和商品环氧乙烷应用的第一大市场领域。
  2009年,我国减水剂消耗的商品环氧乙烷为13.5万吨,占商品环氧乙烷的18%;到2012年已经达到38.5万吨,占比26%。预计2013年减水剂聚醚消耗环氧乙烷将达到48万吨,占比将达到27.4%。详见图4。
       1 2012年我国环氧乙烷消费结构           万吨
消费领域       产量    环氧乙烷    环氧乙烷    商品环氧乙烷
                        消费量    消费比例/%    消费比例/%
乙二醇         300      250        62.5            -
减水剂聚醚      40      38.5        9.6        26.0
非离子表活      66      35.0        8.8        23.6
聚醚多元醇    200      20.0        5.0        13.5
乙醇胺          24      21.0        5.3        14.2
乙二醇醚        15      10.0        2.5          6.8
氯化胆碱(50%)   33       5.5        1.4          3.7
其他                   18.0        4.5        12.2
合计                  398.0        100          100
 
深加工产业规模继续扩大
  近几年来,由于国内市场对环氧乙烷下游产品的需求增长,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纷纷投资新建和扩建环氧乙烷精深加工项目和规模。
  一方面,国内一些环氧乙烷深加工企业迅速做大做强。如奥克股份在辽宁、吉林、南京、山东和广东已经建成投产的15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和50万吨的环氧乙烷精深加工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又开始在湖北武汉和辽宁盘锦投资建设合计20万吨的乙氧基化生产装置,在江苏扬州化工园区投资年产20万吨环氧乙烷和30万吨环氧乙烷衍生绿色低碳精细化工新材料项目;三江化工不断新建和扩大商品环氧乙烷规模,并开始向环氧乙烷精深加工下游发展。
  另一方面,国内外众多投资者看好国内市场发展前景,纷纷投资进入环氧乙烷及其精深加工产业,相继建立一批环氧乙烷衍生品加工项目,如扬-巴建成投产的乙二醇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乙醇胺装置,阿克苏诺贝尔在宁波建成的7万吨环氧乙烷及衍生精细化学品装置,德纳化工建成投产年产10万吨乙二醇丁醚项目及配套年产6万吨环氧乙烷项目等;河南商丘6万吨环氧乙烷及年产12万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项目、山东菏泽6万吨环氧乙烷及13万吨环氧乙烷衍生物项目等;浙江皇马投资8亿元建设年产15万吨绿色表面活性剂生产项目,预计于2014年竣工投产,投产后年销售额可突破30亿元;中科合资的广东湛江规划建设的年产40万吨环氧乙烷/乙二醇项目和16.2万吨乙醇胺项目等等。
  这些项目的建设与投产,将有效促进我国环氧乙烷精深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扩大我国环氧乙烷精深加工产业的规模,并将进一步增加该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加剧国内相关产能的过剩、加剧企业市场竞争、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加速企业倒闭淘汰和兼并重组。
 
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经过20多年,特别是最近10年的发展,我国环氧乙烷及其精深加工产业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和水平。资源和成本的因素,使得国内的乙二醇仍然主要依靠进口,这也符合国家战略。国内环氧乙烷精深加工企业已经越来越有力地承担起了国内商品环氧乙烷衍生的精细化学品和精细化工新材料生产制造的重任,越来越多地替代了进口、越来越好地满足了国内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并走进国际市场。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随着我国环氧乙烷及其精深加工产业的发展,盲目扩张、产能过剩、产品雷同、过度竞争、效益低下、停车倒闭、转型升级、兼并重组等一系列问题和变化将接踵而来,我国环氧乙烷及其精深加工的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我们环氧乙烷项目的建设与生产面临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例如:许多环氧乙烷装置大幅调整环氧乙烷/乙二醇产品结构,使得商品环氧乙烷产能和产量直线上升,而下游企业又远离市场,缺乏竞争优势;一些新建的环氧乙烷项目期待大幅生产商品环氧乙烷,而周边的环氧乙烷精深加工的下游企业和企业的能力与规模又难以配套成行;一些选择了酒精路线的环氧乙烷项目,尽管技术成熟,但是前景暗淡,面临着乙烯资源来源保障、工艺路线改造和盈利水平低下的巨大压力等等。此外,乙烯来源的多元化也将对环氧乙烷项目构成新的重大影响。例如,“甲醇-乙烯-环氧乙烷”生产路线的新型环氧乙烷生产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天然气以及页岩气制烯烃的技术进展与项目建设。显然,石油烯烃对环氧乙烷的垄断格局已经发生改变。因此,在商品环氧乙烷产能过剩格局已经形成的情况下,环氧乙烷项目将面临新的挑战。
  我国商品环氧乙烷产能过剩将为环氧乙烷精深加工的下游产业发展提供有利的资源保障,创造更好的发展机遇。但是,商品环氧乙烷资源的富足也将促使更多的环氧乙烷精深加工下游企业扩大规模,促使更多的投资进入环氧乙烷精深加工领域建立更多的环氧乙烷精深加工项目,甚至引发业外的投资和项目的盲目扩张。这些环氧乙烷产能的过剩将引发环氧乙烷精深加工产业的产能过剩、产品雷同、过度竞争和效益低下,甚至在未来几年中,引发相关企业停产和倒闭。
  我国商品环氧乙烷的富足应该为开发更加经济适用的大宗类环氧乙烷衍生精细化学品和精细化工新材料提供更加廉价的资源保障。因此,开发环氧乙烷新的应用领域、创新开发新的技术和产品,特别是绿色低碳的环氧乙烷衍生精细化工新材料,将拥有更加有利的资源保障和市场前景。
  此外,在传统的环氧乙烷精深加工产品生产与市场应用领域,加强技术创新、促进技术进步、建立环氧乙烷及其衍生精细化学品产业链上下游战略伙伴关系、实现相关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等也将成为这个领域中的必然发展方向。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