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碱:陷入发展瓶颈期
□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 张培超
2013年,虽然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但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正在缓步恢复。从行业情况来看,尽管随着结构调整的加快,氯碱企业生产稳步增长、产品价格降幅收窄、对外贸易企稳,总体呈筑底企稳态势,但面对产能过剩与下游消费增速放缓的矛盾现状,其综合盈利状况难言理想,全行业依旧处于亏损局面。与此同时,能源、物流及人工成本上涨等因素,使得企业经营压力进一步增加,发展陷入瓶颈期。
市场表现疲软
1.烧碱
2013年,国内烧碱市场整体表现低迷,价格水平自年初便出现持续阴跌,之后在低位长期徘徊(详见图1)。根据分析,随着新增产能的陆续释放,烧碱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是其价格快速下滑的最主要因素。行业整体开工负荷不足的局面日益明显。虽然传统销售旺季有所反弹,但氧化铝、造纸以及印染、纺织等下游耗碱行业表现仍显疲软,盈利状况不佳,对于液碱价格水平的拉动效果较为有限。截至11月底,国内烧碱累计产量为2603万吨,同比增长5.9%。
市场方面,国内烧碱市场整体仍延续了去年的低迷态势,全年市场震荡整理。上半年,烧碱市场整体供需积极性稍显迟滞。受此影响,行业整体开工负荷不足的局面日益凸显。尽管随着天气回暖后,多数企业在二季度陆续进入了春季检修,使得烧碱的库存压力有所缓解,但氧化铝、造纸以及印染、纺织等下游耗碱行业表现持续疲软,盈利状况不佳。进入三季度后,国内烧碱市场再度受供需失衡的影响而进入下行通道,直至传统销售旺季的9月份才有所反弹,但氧化铝、造纸以及印染、纺织等下游耗碱行业表现仍显疲软,盈利状况不佳,对于液碱价格水平的拉动效果较为有限。11月份国内烧碱市场呈现碱氯同涨局面。但是由于价格上扬后开工率提高,烧碱产量将进一步增长。烧碱市场上涨局面恐难维持较长时间。
2.PVC
进入2013年,国内PVC市场整体表现疲软,充裕的货源供应量与下游低迷需求间的不平衡,是PVC产品价格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前11个月国内PVC累计产量1379万吨,同比增长12.5%。前三季度,PVC价格水平仅在二季度氯碱企业进入春季检修期后,出现了一轮较为明显的拉涨,其余时间均表现欠佳。图2为2013年国内PVC价格走势。
上半年,受春节假期的影响,国内PVC市场在一季度表现稍显僵持,供需双方操作积极性均有限。与此同时,受外盘乙烯基原料价格拉涨影响,电石法PVC与乙烯法PVC的市场价格差逐步拉大。年中,氯碱企业相继进入了检修期,使得PVC的产量增速得以放缓,而社会库存量亦得到了有效消化。同时下游行业需求旺季的到来,更进一步加强了PVC价格的提涨信心。受此影响,国内PVC市场在年中出现了明显的上扬。进入11月份后,PVC市场仍处于下行通道,价格继续探底。形成了年内的第二次价格低谷。随着天气逐渐转冷,下游需求的萎缩进一步对PVC市场造成负面影响。同时,新投产项目产能的陆续释放,也对市场形成一定的供应压力。
从市场走势来看,年中的小幅上扬对市场提振不明显。在年终进入消费淡季后。市场步入下滑通道,价格在年底进一步探底。
产能有进有退,规模稳步增长
2013年,氯碱行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继续稳步推进。截至2013年12月,国内烧碱产能净增61万吨,总产能已达3850万吨;PVC产能净增135万吨,总产能(含糊树脂)为2476万吨。烧碱、PVC市场的双双表现低迷,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新建产能的投放速度,推动了落后产能的淘汰。同时新产能的投放,增加了市场供应压力,市场表现难有大的起色。
新增产能方面,仍以拥有资源优势、能够形成循环产业链的大型企业为主。其中,烧碱新增产能361万吨,PVC新增产能为286万吨。
退出产能方面,老旧装置的逐步更新、不具竞争优势的企业转产甚至退出市场已逐渐成为氯碱行业产能淘汰的主体。其中,烧碱多以产能置换方式为主,在新扩建的同时,淘汰相对落后的隔膜碱生产装置。全年烧碱退出产能300万吨;PVC退出产能151万吨,退出产能全部为电石法生产装置。按照规划目标,“十二五”末实现氯碱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因此,落后产能的淘汰仍将继续进行,中西部地区也继续发挥资源能源优势,努力承接氯碱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布局将进一步优化。
盈利状况持续低迷
2013年1~10月份,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监测的68家重点企业中,处于亏损状态的企业37家,亏损面达54%,延续了自去年以来的低迷表现。
进入2013年,国内烧碱市场持续低迷,虽然碱氯价格在年底有所上扬,但难以扭转全年低迷的局面。而PVC市场则延续了去年的疲态表现,国内氯碱生产企业“以碱补氯”的盈利模式被逐步打破,整体经营状况进一步陷入低谷。通过上述分析也不难看出,尽管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正在缓步恢复,但面对产能过剩与下游消费增速放缓的矛盾现状,其综合盈利状况难言理想。
海外投放量普遍增加
2013年,我国产品出口多项数据较往年同期均有较高增幅(详见表1)。一方面是国内供应矛盾突出,出口市场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出口量也由此而增加。另一方面,出口市场成为调节国内市场的一个有效途径。有条件的企业会加大海外市场的投放量。
烧碱 国内液碱1~11月总出口量为121.2万吨,同比下降16.7%。分析认为,国内新增烧碱产能的释放以及外盘商家的过低还盘均对液碱的出口成交形成了制约。随着国内烧碱价格的下滑,部分企业出口意向有所增加。固碱出口方面,我国固碱出口量增幅明显,1~11月份累计71.7万吨,同比上涨63%。分析认为,出口量大幅增长的主要因素便是由较低价格水平所形成的竞争优势。
PVC 受美国出口PVC货源量减少以及国际乙烯价格走高的影响,国外货源竞争力有所减弱,2013年我国PVC纯粉进口量出现了明显萎缩,1~11月进口69.9万吨,同比减少20.4%。但随着国际乙烯价格回落,以及国内PVC市场价格的持续回涨,外盘PVC的价格竞争优势正缓慢恢复。出口方面,1~11月国内PVC纯粉出口表现相对突出,累计出口量62.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74.6%。分析来看,由于国内PVC价格偏低,出口相较内销具有一定利润空间。但随着二季度末国内PVC价格有所回涨,出口量呈现逐月下降的态势。
乙烯基原材料 由于受到贸易商囤货以及海关通关手续的影响,EDC月度进口量波动相对明显。整体来看,相比2012年有增长。海关数据显示,1~11月我国EDC进口量为59.1万吨,同比上涨21.1%。VCM方面,随着乙烯价格的波动,VCM月度进口量受到一定影响,但整体较为稳定。1~11月我国VCM进口量同比上涨15%,达60.6万吨。
总体来看,由于国内烧碱、PVC产能和产量的增长,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出口市场是有效缓解国内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因此出口方面,除了液碱产品出口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外,其他产品均有较大的增幅。但出口量的增加,亦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发生贸易摩擦的风险。
表1 2013年氯碱主要产品及原材料对外贸易情况统计 万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累计 同比/%
液碱出口 14.1 7.9 12.9 10.9 15.9 6.5 9.6 11.7 11.7 10.7 9.2 121.2 -16.7
固碱出口 5.5 5.6 8.2 6.9 7.3 5.6 7.1 7.1 6.4 5.8 6.2 71.7 63.0
PVC纯粉进口 8.4 5.1 7.6 5.3 5.3 6.3 7.4 6.4 6.1 6.3 5.7 69.9 -20.4
PVC纯粉出口 4.6 7.4 11.8 6.6 5.7 5.6 6.1 4 3.1 4.2 3.2 62.2 74.6
EDC进口 6.5 5.7 4.2 2.7 6.4 3.2 11 6.9 3.9 3.5 5.1 59.1 21.1
VCM进口 4.5 4.9 5.2 3.8 7.9 6 6.7 6.7 5.5 3.1 6.2 60.6 15.0
2014年 化解产能过剩是主要工作
“十二五”是氯碱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而2014年是临近“十二五”末承上启下的一年。为落实“十二五”规划目标,将继续从政策、市场等层面引导氯碱行业摆脱靠规模求发展的恶性竞争模式,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由氯碱大国向氯碱强国的转变。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及美国页岩气低价“能源革命”,国内氯碱行业面临内忧外患,氯碱行业如何通过资源重组、研发推广高附加值新产品制造技术、广泛应用环境友好型生产工艺等方式,努力提高抗风险能力,加强自身综合实力,将成为“十二五”最后两年氯碱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宏观经济 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恢复期,总体态势趋于稳定。对于国内氯碱行业来说,化解过剩产能成为主要工作。
能源成本 国际原油价格仍将延续震荡走势,而美国页岩气制乙烯技术的日趋成熟,对全球能源格局将形成很大冲击。
国内供应 仍有大量的氯碱扩能计划,国内氯碱产能稳中有增的趋势难有改变,供需矛盾将更加明显。
市场需求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棚户区改造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行业需求有所拉动。
产业政策 清洁生产,降低能耗,化解过剩产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将是2014年的主要工作,同时,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推动行业结构调整也是行业的主要任务。
从以上影响因素分析来看,国内经济在2014年仍将缓慢恢复,但下行的风险依旧存在。据预测,2014年国内氯碱行业仍有502万吨烧碱和183万吨PVC的扩能计划,产能的继续增长,使市场面临更加严峻的供需矛盾。
2014年调整产业结构消化过剩产能保证行业健康发展也将是行业的主旋律。自2003年以后,我国氯碱行业扩张速度明显加快。为引导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升发展质量,必须确保行业产能总量控制落实到位,严控新增产能,建立健全退出机制,淘汰落后工艺及产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行业的适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