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A产能将进入快速投放期
□ 中石化股份天津分公司经营计划部 王君立
精对苯二甲酸(PTA)是聚酯纤维的重要化工原料,其主要下游为聚酯切片、聚酯瓶片、聚酯膜片及涤纶短纤和涤纶长丝。近5年来,随着下游聚酯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PTA行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2005年我国PTA产能仅为640.5万吨,截至2013年11月份,我国PTA产能已经突破3000万吨至3310万吨,下游聚酯总产能在4000万吨以上,按照1吨PTA生产0.87吨聚酯计算,目前我国PTA产能已经是过剩的境地。
世界产能快速增长
2005年世界PTA产能为3343万吨,产量为3179万吨;2013年产能增至8590万吨,产量也增至6872万吨;2005~2013年世界PTA产能和产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45%和6.64%。2005~2013年世界PTA产能增长情况见表1。
从上表可以看到,近8年来,世界PTA产能增速很快,这其中又以亚洲为主导,亚洲又以中国为导向,截至2013年底,国内PTA总产能达到3530万吨,亚洲产能达到6000万吨以上,中国的PTA产能占据亚洲产能的59%,世界产能的41%。中国在PTA界的“大佬”地位不可撼动。未来几年,世界PTA产能的增长仍将主要来自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等地。
从下游消费领域看,世界PTA绝大多数用于生产PET。2013年用于生产PET的PTA占总消费量的98.8%,PBT和PTT消费分别占0.7%和0.1%,其他用途占0.4%,预计到2016年,世界PTA产能将达到近9000万吨,产量约7300万吨;消费结构不会有较大变化,用于生产PET仍将占PTA总需求量的98%以上。
表1 2005~2013年世界PTA产能增长情况 万吨
年份 产能 产量 开工率/%
2005 3343 3179 95.1
2006 3705 3415 92.2
2007 4102 3729 90.9
2008 4219 3636 86.2
2009 4476 3836 85.7
2010 4831 4221 87.4
2011 5162 4592 89.0
2012 6990 5942 85.0
2013E 8590 6872 80.0
国内生产呈三足鼎立格局
我国PTA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期步入初步发展阶段,自2000年以来,随着下游聚酯涤纶产业的快速发展,PTA产业逐渐进入快速成长时期。2005年我国PTA产能达到640.5万吨,之后每年均有新增产能,2013年截止11月份新增产能330万吨,总产能达到3310万吨,由于2013年产能释放较多,导致装置开工率下降,仅为66.6%。2013年我国PTA生产企业主要有23家,单厂规模最大的企业为大连逸盛石化有限公司,产能为525万吨;其次是宁波逸盛石化有限公司,产能为340万吨;中国石化位列第三,旗下5家公司合计产能为327.5万吨。2013年我国主要PTA生产企业见表2。
目前国内PTA市场按企业类型划分为三类,外资企业、国有中石化和中石油企业及民营企业。从产能来看,外资企业在国内的产能达到340万吨,占国内总产能的10.27%;中石油和中石化系统PTA产能合计在425万吨,占国内总产能的12.83%;民营企业国内总产能达到2545万吨,占国内总产能的76.89%。从上述数据来看,民营企业已经占总产能的2/3,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中石化的挂结算体系在市场中根深蒂固,民营企业也希望提前出台挂结价来影响中石化的价格水平。从2013年的情况来看,逸盛和恒力等产能较大的公司已经和部分下游聚酯厂家使用现货均价来进行合约货的供应,这也对目前市场主流的挂结价提出较大的挑战。
表2 2013年我国主要PTA生产企业 万吨
中文名称 产能 地点
翔鹭石化 165 厦门
宁波台化 120 宁波
逸盛海南石化 200 海南
上海亚东石化 70 上海
珠海BP 160 珠海
宁波三菱 60 宁波
远东石化 320 绍兴
逸盛石化(宁波) 330 宁波
逸盛大化(大连) 320 大连
逸盛石化(海南) 220 海南
蓬威石化 90 重庆
佳龙石化 60 石狮
中石化仪征化纤 95 苏州
中石化上海石化 40 上海
中石化扬子石化 135 南京
中石化天津石化 34 天津
中石油辽阳石化 80 辽阳
中石化洛阳石化 32 洛阳
中石油乌石化 9 乌鲁木齐
江阴汉邦 60 江阴
三房巷海伦化学 120 无锡
恒力石化(大连) 440 大连
桐昆嘉兴石化 150 嘉兴
合计 3310
表3 2005~2013年我国PTA生产消费统计 万吨
年份 产能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表观消费量 自给率/%
2005 640.5 556 649.1 - 1205.1 46.2
2006 820.5 670 700.4 - 1370.4 48.6
2007 1173.5 980 698.8 0.01 1678.8 59.6
2008 1233.5 935 594.1 2.40 1526.7 57.9
2009 1473.5 1190 625.6 0.10 1815.5 62.2
2010 1533.5 1431 664.2 0.40 2094.8 68.8
2011 1988.5 1690 652.7 2.70 2340.0 71.5
2012 3008.5 2005 537.0 0.90 2541.1 76.3
2013年(1~11月)3310.0 1900 183.3 10.08 2073.2 91.7
产能将快速增长
2014年国内仍将有1465万吨的新增装置上马,届时国内PTA总产能将达到5000万吨以上,相对于下游聚酯市场的4000多万吨产能,PTA产能将严重过剩,各PTA厂家竞争的激烈程度将不言而喻。上述新增装置主要仍集中于纺织业比较发达的中东部地区,相比较2013年,PTA新产能的投放的步伐将大大加快。2014年我国PTA新增产能统计见表4。近年来,我国PTA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自给率也在稳步提升,从2005年的不足50%提升到2013年的91.65%,但仍然需要部分进口来满足需求缺口。预计到2014年,我国PTA的自给率将达到95%以上,基本可以实现自给自足。
表4 2014年我国PTA新增产能统计 万吨
企业名称 产能 投产时间
恒力石化 220 2014年
虹港石化 150 2014年
逸盛石化(宁波) 200 2014年
四川晟达化学 100 2014年
江阴汉邦 150 2014年
珠海BP 125 2014年
台湾远东石化 150 2014年
翔鹭石化2期 220 2014年
雅鹿石化 150 2014年底
合计 1465
行业利润难以保障
1.产业链整体盈利水平低,突破难度高
当前国内PTA原料PX自给率低,高油价背景下,进口货源处于高价位且商谈被动,PTA工厂成本难以控制,同时多部委因环境污染、社会舆论压力等因素,提高PX产业准入标准,PX自给率提升遭遇瓶颈,难以从原材料价格方面突破提高PTA产品利润。
另一方面,单套装置大型化也是PTA工厂控制成本的主要手段,但是行业表观消费增长缓慢,产能集中释放并不能改善行业利润情况,相反竞争加剧下,行业利润仍难以保障。
2.自主化技术、产业链配套装置将是发展重点
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PTA工艺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氧化反应器与更为先进的氧化工艺,可大量节省PTA新建项目总投资,未来自主化技术的逐步完善,依靠工艺流程简化来节省生产单耗成本将是发展重点。
下游聚酯行业虽增速放缓,但是仍有提升空间,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洗牌,大型企业稳固发展的基础上,中小型企业将趋向于做差异化产品来规避激烈的市场竞争,PTA工厂对下游装置的延伸也将是一种突破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