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盐技术进步发展快 结构调整有起色
□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 王佩琳
铬盐是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冶金、制革、颜料、染料、香料、金属表面的处理、木材防腐、军工等工业中,被列为最具有竞争力的8种资源性原材料产品之一。据统计,我国国民经济中约10%的工业产品与铬盐有关。但铬盐特别是基础铬盐产品是国家监控危险化学品之一,同时由于产品自身特性和目前多数企业所采用落后的有钙焙烧工艺,又属于国家严格控制的“双高”产品。我国是世界上重铬酸钠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国家,约占全球产能的30%。目前我国重铬酸钠生产企业共有13家,总产能为38万吨,2013年预计产量为30万吨。
市场疲软,企业抱团取暖
2013年是近年来铬盐行业经营形势最困难的一年,由于国外经济持续低迷,国内市场需求疲软,铬盐行业遭受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产能过剩,行业陷入了低迷的调整期。面对如此低迷的行业形势,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铬盐分会组织了行业70%以上的企业数次进行协调,各企业加强自律,抱团取暖,共度难关,为行业稳定生产和行业有序竞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13年我国铬盐行业全面完成了历史遗留铬渣和新产生铬渣的处置和综合利用任务。
国家严格监管
针对国内铬盐生产情况,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规、产业政策和标准,特别进入本世纪以来更加强了对铬盐生产的监管力度。按照2004年国务院第412号令《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铬盐属于国家行政审批的产品;为落实铬盐行政许可,2010年工信部发布《铬化物生产建设许可管理办法》;2013年工信部、环保部联合又下发了《关于加强铬化合物行业管理的指导意见》,环保部下发了《铬盐行业环境准入条件(试行)》。
2013年国家全面开展了铬盐行业行政许可管理工作,第一批申报企业获得了《铬盐生产建设许可证书》。
行业清洁生产发展令人鼓舞
为促进行业淘汰落后和鼓励清洁生产,201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工信部发布了《关于铬盐等五项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以清洁生产工艺改造传统落后的生产工艺。近年我国铬盐行业开发了多项科研和技术改造,清洁生产形势发展好,促进了我国铬盐产业结构调整。
无钙焙烧技术推广顺利。甘肃锦世万吨无钙焙烧生产装置连续运转近10年,新疆沈宏2.0万吨、湖北黄石2.5万吨×2生产装置相继投产,实现了国产无钙焙烧技术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重庆民丰引进俄罗斯的无钙焙烧装置也已运转6年。2013年我国采用无钙焙烧技术的产能已占国内重铬酸钠总产能的42%左右。
液相氧化法工艺发展态势好。由中科院化冶所和中蓝义马联合开发钾系亚熔融盐液相氧化法铬酸钾-直接氢还原生产氧化铬绿1.0万吨装置经过了长期运行考验。由重庆昌元化工有限制品公司自主开发的气动流化塔式连续液相氧化法技术在白银昌元化工有限公司实现了规模化工业生产。在不改变后工段装置情况下,利用气动流化塔连续液相氧化法技术装备改造原有前工段有钙焙烧设备,1万吨生产装置成功实现了前后工段对接,经过了工业化运行的考验,达到预定指标,能耗、物耗大幅度降低,铬转化率提高,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降低了生产成本,成为我国铬盐行业利用自主知识产权开发的另一项重要技术。此外,5万吨铬铁碱熔纯氧氧化法工业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通过了环保部的审核,预计2014年将全面开展项目建设。四川省银河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铬铁双自返富氧氧化法制备铬酸钠5000吨铬酸钠中试装置、1000吨级碳化法制备红矾钠中试装置通过了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正筹备工业化建设项目。
目前我国铬盐生产清洁生产技术(液相氧化法、无钙焙烧法等)取代传统落后有钙焙烧发展顺利,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已见成效,特别是液相氧化法工艺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但还需要长期规模化工业装置运行考验,有待完善、提高,需要国家加大扶持力度。这些技术正在和必将带动我国铬盐生产发生根本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