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己酮产能扩张过于迅猛 未来市场谨慎乐观
□ 孙志祥 梁诚
国内产能激增
2013年世界环己酮总产能约738.7万吨,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比利时、德国、韩国、东欧、前独联体及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全球范围内看环己酮的产量和需求量稳定增长,2013年世界环己酮产量达到517.9万吨。预计未来几年世界环己酮产量增长速度将在3.2%以上,2014年产量将达到534.5万吨以上,2017年将达587.5万吨以上,环己酮的世界需求量也会同步增加,总体上供需平衡。
我国环己酮产业主要是伴随着己内酰胺产业发展而兴起,近年来产能扩张迅猛,2013年我国环己酮总产能达到200万吨,其中新增环己酮36万吨,皆与下游己内酰胺配套。另外由于环己酮也是己二酸的中间产物,部分己二酸生产厂家也生产环己酮,如山西丰喜、山东洪业、华鲁恒升的环己酮装置以生产己二酸为主。同时己二酸企业在市场不好时可生产环己酮作为调节,满足国内环己酮溶剂市场或己内酰胺的需求,国内也有部分以商品环己酮为主的生产企业,如四川内江天科与山东中联化学等。2013年我国环己酮主要生产企业及产能见表1。
我国环己酮生产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浙江等省份,同时这些省份也是目前国内己内酰胺和己二酸及聚酰胺合成树脂生产省份,2013年国内环己酮主要生产企业总产量130.33万吨。
表1 2013年我国环己酮主要生产企业及产能 万吨
企业 生产能力 地址 备注
山东海力 20+18 山东淄博 20万吨环己烯水合法配套己内酰胺,18
万吨装置配己二酸,少量外售
江苏海力 10+10+20(在建) 江苏大丰 主供下游己二酸、己内酰胺(在建)
巴陵石化 10+8+6 湖南岳阳 主供下游己内酰胺,需外采环己酮
巴陵恒逸 10 浙江萧山 配套下游己内酰胺,无量外售
南化公司 6+10(新增) 江苏南京 配套帝斯曼己内酰胺,无量外售
浙江巨化 8+6 浙江衢州 主供下游己内酰胺,少量外售
华鲁恒升 6+6 山东德州 主供下游己二酸,少量外售
辽宁华峰 12(在建) 辽宁辽阳 浙江华峰集团,利用辽阳石化苯资源
湖北三宁 10(新增) 湖北枝江 主供己内酰胺,2013年9月投产
山东方明 10 山东荷泽 主供下游己内酰胺,少量外售
鲁西化工 10(新增) 山东聊城 主供下游10万吨己内酰胺
石家庄焦化 10 河北石家庄 环己烯水合法,配套下游己内酰胺,无量外售
河北民海 10(在建) 河北石家庄 环己烯水合法
旭阳煤化工 10(在建) 河北邢台 预计2014年初正式投产
山西丰喜 6 山西运城 主供下游己二酸,部分外售
福建东鑫 6 福建泉州 主供合约客户为主,外销
山东中联 6(新增) 山东济宁 主供合约用户己内酰胺,有量外销
山东洪业 6 山东荷泽 配套下游己二酸,无量外售
内江天科 2 四川内江 外销为主
合计 200+52(在建)
未来市场谨慎乐观
近年来我国环己酮产量和消费需求呈现快速增长势头,2006~2013年我国环己酮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20.6%和16.0%,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其中增幅最大主要集中在2009~2012年,这几年也是我国己内酰胺市场火爆的年份。近年来我国环己酮供需情况见表2。
随着我国环己酮产能和产量不断快速增加,同时产量年均增幅高于表观消费量,我国环己酮也逐渐由净进口国转为净出口国,总体上看进出口数量与产量相比比例较小。
2013年我国环己酮进口量约为0.64万吨,几乎全部来自荷兰帝斯曼公司,主要供帝斯曼与南化公司合资的己内酰胺装置使用,极少量来自比利时和德国。出口去向则相对分散,主要去向是印度、美国、泰国、中国台湾和韩国,另外少量出口到澳大利亚、新加坡、巴西、越南等国家和地区。2013年出口量按省份计比例分别为山东省,44%;浙江省36%;湖南省,12%;福建省,6.5%;其他省份如江苏、河北等占出口量不足2%。
2013年国内环己酮消费去向主要是己内酰胺和己二酸,另外少量用于涂料油墨和其他化工产品制造中,2013年我国环己酮消费结构见图1。
我国环己酮的生产能力主要随着己内酰胺和己二酸生产能力的增加而相应提高,同时环己酮作为一种高档的有机溶剂,在涂料、油墨、制药、农药、胶粘剂、感光材料等行业也被广泛应用,并具有较大的商品市场。
环己酮作为己二酸中间产品和己内酰胺的主要原料,与上述两种聚酰胺单体市场休戚相关,近年来我国己二酸市场产能呈现过剩态势,己二酸市场短期来看难以改变疲软态势。2011年我国迎来己内酰胺市场高速发展时期,下游锦纶帘子布、民用丝迅速扩能对原料需求量急速上升,而国内产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只能依赖进口。2011年国内产能仅维持在58.5万吨,进口量却维持在63.33万吨,进口依存度高达54.5%,市场价格更是快速上涨,巨大需求和高额利润刺激了国内己内酰胺项目的投资热潮,随着新建装置不断投产,2012~2013年市场进入下行通道,2013年国内总产能增加至181万吨,而2014年保守估计国内新增产能80万吨,国内总产能将达到260万吨,产能已经呈现过剩态势。因此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环己酮产能仍将随着己内酰胺和己二酸的扩能而增长,由于己二酸和己内酰胺产能过剩态势日趋明显,未来国内环己酮生产与市场谨慎乐观。
表2 近年来我国环己酮供需情况 万吨
年份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消费量
2006 35.0 4.52 0.30 39.2
2007 38.0 1.95 0.27 39.7
2008 46.9 0.42 0.07 47.3
2009 66.2 1.12 0.10 67.2
2010 72.2 1.51 0.86 72.9
2011 103.2 1.33 4.04 100.5
2012 123.0 0.94 2.95 121.0
2013 130.3 0.64 1.90 129.0
提高竞争力 保障产业安全
随着近年来国内环己酮产能和产量不断快速增长,目前产能过剩态势已经呈现,针对产业现状及下游市场需求情况,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加强环保技术开发降低生产成本 我国环己酮产能今后仍将继续增长,未来重点加大环保清洁工艺的开发与应用。环己烷氧化工艺为国内外主流工艺,但目前生产过程存在着收率低、副产物多、三废排放量大、安全要求高等问题,因此要开发新的环己烷氧化工艺路线和催化体系,提高反应的原子经济性、降低原料成本、降低能耗并减少环境污染。苯部分加氢到环己烯水合脱氢生产环己酮的方法是目前较为环保和先进的技术,应加强对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通过清洁绿色工艺的优化提升与应用,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能力。
降低原料成本提高装置竞争力 环己酮生产主要原料是苯和氢气,由于苯作为大宗基础原料,无论是石油苯和焦化加氢苯,近年来价格差距不断缩小,由于储存和运输相对氢气而言压力较小,苯区域间价差较小。随着国内环己酮装置规模越来越大,氢气不同来源与供应方式则有可能成为环己酮生产成本和装置是否具有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子,因此生产企业应重点保证氢气稳定,最大限度内使用优质廉价的氢气资源,如氯碱副产氢气、副产焦炉气制氢等,以保障环己酮装置的市场竞争力。
实施循环经济打造一体化联合装置 环己酮主要是作为己内酰胺和己二酸的生产原料,其他领域的应用相对较小,市场商品量的需求不大,因此未来环己酮项目规划一定要配套下游产品。除配套建设主要下游己内酰胺或己二酸外,还应加大非酰胺类下游产品的开发,此外加强环己酮中间产品环己烷、环己醇的应用开发,也是促进环己酮行业发展行之有效的方法。
强化信息工作,拓展国际市场 多年以来我国环已酮一直是进口量大于出口量。但随着国内产能的扩张,进出口差距不断缩小,加之日本及韩国己内酰胺对环己酮需求猛增,国内出口环己酮逐渐增长,目前已经成为净出口国,国内生产企业应积极跟踪和了解国际尤其是周边国家环己酮产业链的发展动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保障我国环己酮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