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掘金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迎来春天
2014年9期 发行日期:2014-03-14
作者:zhoukan2012

 

掘金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迎来春天
□ 记者 胡琴
  近期,一系列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利好消息接踵而至:先是万向集团和李泽楷旗下的混合技术控股公司争夺电动车制造商菲斯克;随后特斯拉以起步价73万元的给力价格正式在中国上市销售;接着李克强总理到访比亚迪,调研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情况;2月初,工信部、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明确现行补贴推广政策已明确执行到2015年12月31日;2月26日,北京市新能源汽车首次摇号,北汽E150、比亚迪E6等两款新能源车已经通过验证测试正式登陆北京市场,同时江淮、华晨宝马、重庆长安等五家企业也通过了验证测试或于3月中上旬公布…… 雾霾天气的倒逼,更多成熟可靠的产品投放市场,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再加上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新能源汽车已经开始具备大规模推广的临界条件,其发展将呈现加速趋势。
 
2014:新能源汽车新启元
  经历了50多年的风风雨雨,论产销量,我国如今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但是汽车工业长期处于跟随跨国汽车巨头的身后邯郸学步的被动局面。但如今,转折时刻似乎会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而来临,甚至有行业专家称,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领域,给了我们一个再次与世界汽车强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的机会。中国汽车业或将迎来百年一遇的跨越式发展机会,“弯道超车”或将成为可能。
 
  一些数据似乎也可以印证上述预测,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17533辆,比上年增长39.7%。其中纯电动汽车14243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3290辆。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为17642辆,同比增长37.9%,其中纯电动汽车14604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3038辆。虽然30%多的增长率是基于较低的基数才取得的,但是不可否认201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特别是以中国新能源汽车还处于起步阶段来看,这份成绩单的确令人欣喜。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链上已经形成一批极具竞争力的公司。在电池方面,有比亚迪、杉杉股份、江苏国泰、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等锂电池材料生产企业,以及神力科技、科力远、中科同立、新源动力等燃料电池材料生产企业。卧龙电气、宁波韵升、方正电机等在无刷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和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具备领先技术。在充电桩领域,上海普天、奥特迅、动力源、国电南瑞等公司参与建设的深圳龙岗大运城、福田汽车充电站等充电场所早已投入运营。随着产业链各环节公司技术的发展成熟,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成本的降低,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使用只待充电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产销出现了快速增长势头,政策的加快落地正来自于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强烈信心,上下互为促进。当前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阶段,颇具“天时地利人和”之势。
 
电池材料:新能源汽车“能走多远”的关键
  电动车竞争的核心是电池的竞争,谁占领了电池技术的制高点,谁就将建立起电动车版块无可撼动的优势。目前新能源汽车使用的电池,主要有两大类:锂电池和燃料电池。锂电池已经实现了在手机、计算机等设备中大量使用。燃料电池则是为了电动/混动车而诞生,主要利用氢氧化学反应产生电能,其燃烧产物为水和极少量二氧化碳,几乎对环境没有影响。那么对于电动车来说,究竟该选择锂电池还是燃料电池呢?因各有优缺点,业内尚无定论。
 
  锂离子电池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此外其重复充电利用非常方便,相比其他可携带能源,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相比于锂电池,成本高、制氢过程复杂是燃料电池发展的主要障碍,氢气通过电解或蒸汽重组的方法得到,不过这两种方法成本颇高,制造同样质量的天然气所需的成本为制氢的1/2甚至1/3。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对环境的影响都很小——锂离子电池的放电产物可能有氧化锂、氢氧化锂等,燃料电池燃烧产物为水,不会产生汽油/柴油燃烧后生成的温室气体。因此,这两类电池成为了目前最受欢迎的电动车动力源。
 
  早在2012年年底,从工信部已公布的40批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中,采用锂电的比例达到了50%。按照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路线,2015年纯电动汽车的销量达到50万台,混合动力占全部汽车销量的30%;预计2015年正极材料年需求量约为30万吨,负极材料约10万吨,电解液7万吨,锂电池隔膜5亿平方米。当前备受追捧的特斯拉电动汽车采用的是7000多节由松下公司提供的18650锂电池,可提供85千瓦时的电量,足以支持2.1吨重的Model S最高达480公里的续驶里程;比亚迪E6则采用的是自主研发生产的ET-Power铁电池,即磷酸铁锂电池,具有循环寿命长、结构稳定、安全性能好、成本低廉等诸多优势,代表着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
 
  近年来燃料电池也正受到各大经济体的重视。在美国,燃料电池曾被美国前总统布什作为“氢经济”论的“法宝”而大肆宣传。2008年,福特公司宣布发展清洁动力技术,以氢燃料电池为最终目标。在日本,经济产业省已经对燃料电池的发展规定了时间表,其目标是到2020年日本的燃料电池车达到200万辆,到2030年燃料电池车全面在日本普及,并斥巨资开发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液体合成燃料技术、车用电池以及氢燃料技术。欧盟也早在2008年夏天就斥资10亿欧元用于燃料电池和氢能源的研发,确保在世界新能源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目前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如戴姆勒克莱斯勒、通用、宝马、丰田等都在积极开发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2000年通用汽车在悉尼奥运会上的OPEL纯氢燃料电池汽车成为马拉松竞技的先导车。我国有关燃料电池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叶。2001 年,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制研发被列入到“十五”计划中。2002年大连物化所新源动力公司开发出40KW 的轿车燃料电池发动机和75KW 的客运汽车燃料电池发动机,并作为展示电动车在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上运行。目前,虽然燃料电池将成为未来的最佳车用能源之一的这一观点已被认同,但电池寿命、成本、质量体积、氢气安全等问题仍有待解决,不过其前途仍被各方看好。
 
  新能源汽车中,电池的作用不言而喻。根据分析,动力电池在整车成本中占比约为50%,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相信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批量生产,电池材料行业也将迎来一轮新的发展春天。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