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精制环氧乙烷:产能过剩 高利润终结
2014年11期 发行日期:2014-03-28
作者:zhoukan2012

精制环氧乙烷:产能过剩  高利润终结

□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陆险峰  张月丽      

产能快速扩张

  我国环氧乙烷的工业化生产始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开始陆续从国外引进环氧乙烷/乙二醇联产装置。进入21世纪后,国内环氧乙烷生产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2002~2011年我国装置的平均开工率均在90%以上;2012年国内精制环氧乙烷生产能力约为173万吨,装置平均开工率下降到85%左右;2013年,国内精制环氧乙烷生产能力继续扩大,产能达到253万吨,全年装置平均开工率不到70%,主要原因一是下游需求增长较预期缓慢,消费增长速率小于产能增长速率;二是当年投产装置的新增产能没能完全得到释放。未来我国精制环氧乙烷生产将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2002~2013年我国环氧乙烷产能、产量变化见图1。
  环氧乙烷作为曾经的高利润产品而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包括民营资本和外资,未来我国仍然有大量的新增环氧乙烷生产能力,精制环氧乙烷供大于求的形势将加剧。预计2017年我国精制环氧乙烷产能将超过450万吨,2012~2017年的产能年均增长率超过20%。

生产格局发生变化

  近年来随着大量民营、外资的资本进入环氧乙烷市场,国内生产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
  (1) “中”字头国企垄断地位受到冲击
  由于我国乙烯资源紧张,所以2011年之前环氧乙烷生产能力绝大部分集中在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石化企业手中。
  近年来,随着化工行业大宗产品利润的普遍走低,环氧乙烷作为为数不多的具有合理利润的产品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各类资金大批涌进环氧乙烷的生产领域,如三江化工、德纳(南京)化工、辽宁奥克、阿克苏诺贝尔等。
  2013年我国精制环氧乙烷生产能力为253万吨,其中中石化生产能力约为110万吨,占国内生产能力的43%,中石油生产能力约为25万吨,占国内总生产能力的10%,中石化、中石油垄断国内环氧乙烷生产的格局已经被打破。
  表1为2013年我国环氧乙烷主要生产企业。
  (2) 乙烯来源多元化
  环氧乙烷为乙烯的下游产品,早些年我国的环氧乙烷全部为大型石油裂解乙烯项目中的配套装置,全部采用石油乙烯为原料。但近年来,随着各类资本的介入,在乙烯来源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如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石化企业均以其石油裂解产生的乙烯为原料来生产环氧乙烷;三江化工则以进口乙烯为原料来生产;国内还有几家以乙醇为原料生产乙烯然后再氧化为环氧乙烷的企业,如山东滕州辰龙能源、山东菏泽玉皇化工、丰原宿州、商丘中亚等;宁波禾元化学有限公司则以MTO 为乙烯来源,南京惠生新材料有限公司、山东昊达化学有限公司等也正在建设以MTO为原料乙烯来源的环氧乙烷装置。国内环氧乙烷生产的原料乙烯已经具有多种来源,各种来源原料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3) 煤制乙二醇技术推广将加剧国内精制环氧乙烷产能过剩
  乙二醇为环氧乙烷最大的下游产品,石油乙烯法的环氧乙烷中约有67%直接用来生产乙二醇,因此,乙二醇的生产方式改变将极大地影响环氧乙烷的消费结构,进而影响精制环氧乙烷的产能。
  我国为富煤少油国家,煤化工在国内发展势头迅猛,煤制乙二醇作为中国独有的新型乙二醇生产路线在我国发展异常火热。2013年已经运行的煤制乙二醇装置有通辽金煤15万吨、河南煤业60万吨(安阳永金、濮阳永金和新乡永金)、华鲁恒升5万吨、新疆天业5万吨装置,虽然上述装置的运行仍然不够稳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技术突破应该只是时间问题。目前国内正在建设的煤制乙二醇生产能力已经超过600万吨,随着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国内煤制乙二醇生产能力将大量释放,未来石油乙烯法乙二醇生产将受到极大的挑战,现有石油乙烯法乙二醇生产企业的未来出路之一就是增加精制环氧乙烷产能。因此,煤制乙二醇技术的大范围应用将加剧国内精制环氧乙烷产能过剩。

表1  2013年我国环氧乙烷主要生产企业   万吨

           公司名称                                  产能             备注
 中石化扬子石油化工公司 18.6 石油乙烯法
 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公司 28.6 石油乙烯法
 中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 10.0 石油乙烯法
 扬子-巴斯夫有限公司 15.0 石油乙烯法
 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 4.0 石油乙烯法
 中国石化集团天津石油化工公司 3.8 石油乙烯法
 中石化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 1.7 石油乙烯法
 中石化茂名石油化工公司 12.8 石油乙烯法
 中石化武汉石化分公司 15.0 石油乙烯法
 小计 109.5 
 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 11.0 石油乙烯法
 中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 10.0 石油乙烯法
 中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 4.0 石油乙烯法
 小计 25.0 
 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10.0 石油乙烯法
辽宁华锦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7.0 石油乙烯法
 三江化工有限公司 18.0 进口乙烯为原料
   三江化工与韩国湖
   南石化的合资企业
   主要供应本公司
   3.5万吨乙烯胺用
   主要供应本公司
   10万吨乙二醇丁醚用
 山东滕州辰龙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0 乙醇法
 山东菏泽玉皇化工有限公司 6.0 乙醇法
 丰原宿州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2.0 乙醇法
 郑州煤炭工业集团商丘中亚化工有限公司 6.0 乙醇法
 泰兴市丹天化工有限公司(金燕) 6.0 石油乙烯法
 潜江永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4.0 乙醇法
 宁波禾元化学有限公司 5.0 MTO乙烯为原料
 小计 108.3 
 合计 252.8

延长产业链 开发新产品

  2013年我国环氧乙烷装置的平均开工率低于70%,未来我国环氧乙烷的新建产能仍然较大,生产能力将快速增长,而下游主要应用领域中的乙二醇、乙二醇醚生产、消费结构的变化都将加剧国内精制环氧乙烷供应的过剩。未来我国环氧乙烷生产企业将何去何从?或许我们可以从三江化工有限公司、辽宁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和德纳(南京)化工有限公司的生产布局中一窥端倪。
  三江化工 是香港佳都国际有限公司控股的中港合资石化企业,也是国内最大的环氧乙烷生产企业。目前三江化工环氧乙烷产能约为43万吨,主要产品是环氧乙烷及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未来三江化工还有20万吨的环氧乙烷新建计划,而且其将配套建设乙二醇装置。除此以外,三江化工在2012年收购了一家MTO企业,以控制其原料乙烯的成本及供应稳定性。
  我们可以看到,三江化工正在构建乙烯-环氧乙烷-乙二醇以及AEO的完整产业链。
  辽宁奥克化学 是国内最大的聚羧酸减水剂单体以及太阳能光伏电池用晶硅切削液生产商,已经分别在东北、华东和华南地区的环氧乙烷产地周围进行了环氧乙烷下游衍生物生产布局。目前其主要产品为聚醚单体和晶硅切削液。奥克股份现正在扬州园区建设20万吨的环氧乙烷项目以及30万吨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
  由此可见,奥克股份也在向上游延长环氧乙烷产业链、向下游拓宽环氧乙烷其他衍生物的品种生产。
  德纳(南京)化工 在二元醇醚生产中排名世界第六,是国内最大的二元醇醚生产企业。早些年德纳主要生产二元醇醚,后来又增加了减水剂单体、晶硅切削液以及多种其他环氧乙烷下游衍生产品。德纳于2011年投产了6万吨环氧乙烷生产能力,目前其正在建设10万吨环氧乙烷装置。德纳也正在向上游延长环氧乙烷产业链,与此同时还在不断开发新的环氧乙烷衍生物,丰富其产品种类,以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除了上述3家环氧乙烷及其衍生物生产企业之外,阿克苏诺贝尔、扬巴、吉林众鑫等公司均在延长产业链、丰富环氧乙烷下游衍生物种类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因此,在未来精制环氧乙烷供应过剩的情况下,向上、向下分别延长产业链、积极开发新的环氧乙烷衍生物不失为目前环氧乙烷及其下游衍生物生产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