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煤化工产业发展原则:布局科学、技术领先、联产高效、清洁低碳、规范有序
2014年22期 发行日期:2014-06-13
作者:zhoukan2012

 

煤化工产业发展原则:布局科学、技术领先、联产高效、清洁低碳、规范有序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 李勇武
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煤化工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基础性行业,对优化能源结构、保障农业生产、满足人民生活需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走在了世界前列,煤制油、甲醇制烯烃等示范工程实现稳定运行,对加快原料多元化进程、提高国家能源保障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2013年,全国甲醇产量达到2900万吨,二甲醚产量500万吨,煤制油投产项目产量约170万吨,煤制烯烃产量约180万吨,煤制乙二醇产能90万吨,已投产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产能达到27亿立方米,产业规模已居世界首位。目前国家批准的一批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示范工程和煤制烯烃升级示范工程正在抓紧建设,预计到2020年,煤制油和煤制气规模将分别达到3000万吨和500亿立方米。
  二是工程示范取得积极进展
  目前,煤制油、甲醇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等一批示范工程建成投产并实现稳定运行。2013年,神华集团鄂尔多斯煤直接制油示范项目生产油品87万吨,实现利润4亿元;神华集团包头煤制烯烃示范项目生产聚烯烃55万吨,实现利润10亿元;内蒙古伊泰集团煤间接制油项目生产油品18万吨,实现利润2亿元。此外,内蒙古金煤化工煤制乙二醇、内蒙古新奥集团煤制二甲醚、大唐集团内蒙古克旗煤制天然气项目一期工程、新疆庆华能源集团煤制天然气项目一期工程等都已建成投产。
  三是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
  在国家产业规划引导下,现代煤化工项目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山西、陕西、新疆、宁夏等省区,培育了一大批大型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产业发展的基地化格局初步形成。仅甲醇产品已形成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神华集团、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兖矿集团、中海油等10家百万吨级生产企业,合计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37%。内蒙古的煤化工产业呈现出由示范项目向示范基地转变,产业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势头强劲。
  四是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实现新突破
  我们自主研发了大型先进煤气化、煤制甲醇、煤直接制油和接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万吨级煤制芳烃、低阶煤分质利用、合成气变换等技术;研制了大型煤气化装置、变换炉、低温甲醇洗、12万吨等级大型空分、8万吨等级以上空分空气压缩机、百万吨级煤制油反应器、60万吨级甲醇制烯烃反应器等大型装备,取得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
 
迫切需要加强引导、优化布局
  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仍面临着投资过热、技术不成熟、运行不稳定、政策与标准不健全等突出矛盾。现代煤化工产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加强引导、优化布局,强化创新、提高效能,推进各项示范工程切实取得良好效果,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常态化趋势和特征。国际经济较长时期将保持低速增长,行业经济增长将向中速转变,产能过剩导致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刚性上升,安全环保硬约束进一步趋紧,行业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转为依靠创新驱动和扩大消费。今年1~4月,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万亿元,同比增长7.1%;实现利润2650亿元,同比增长2.2%;固定资产投资5020亿元,同比增长14.4%;出口额604.7亿美元,同比增长8%。营业收入、利润、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从两位数降低到一位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降低到20%以下。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广大石油和化工企业要深刻认识和主动适应行业经济运行的新常态,不消极等待,不惯性依赖,因时而动、因势而为,积极调整发展思路,转变经营模式,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和市场竞争的新优势,为行业 “稳增长、调结构”做出新贡献。
 
打造大型产业基地
  现代煤化工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石油和化工行业“十二五”时期重点培育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全球石化产业深度调整的形势下,发展现代煤化工既符合我国的资源禀赋特征,也有利于行业的结构调整,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格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应坚持布局科学、技术领先、联产高效、清洁低碳、规范有序的发展原则,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建设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升级示范工程项目,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打造一批布局合理、生态友好的大型产业基地。
  一是要科学规划布局,促进产业有序发展
  要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13个大型煤炭基地布局,综合考虑环境容量、资源承载能力、市场需求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等,合理规划煤化工示范项目;从企业规模、技术水平、能源消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资源条件等方面,研究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控制产能总量、抑制过热投资、杜绝无序扩张。
  二是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要以企业为主体,组织开展现代煤化工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的协同攻关,始终保持世界领先地位。要加强航空燃油、高端润滑油、煤制芳烃和下游专用料等高端产品的开发。要采取切实措施,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产装备,对引进的技术装备要认真组织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推动现代煤化工装备标准化和定型化。
  三是要推进耦合多联产,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
  对多项煤化工技术进行耦合、集成,可以促进不同产业间的循环链接,生产多种清洁燃料、化工原料以及热、电等产品,大幅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要鼓励条件具备的地区,积极推进煤化工与电力、冶金、水泥、电石、焦化、石化、风能等产业开展耦合与多联产,构建超大型、循环型、多联产现代煤化工综合产业集群,实现效益最大化。
  四是要强化安全环保,促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要认真总结示范工程在工艺技术、工程放大、设备选型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不断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能,减少污染排放,在能源转化、资源消耗以及污染物排放等主要技术指标方面有明显提升。要积极研发“三废”处理技术,开展高效膜技术在煤化工的应用研究。加强二氧化碳捕集、应用和封存技术开发,开展二氧化碳驱油、微藻吸收、地质封存等试验工作。
  五是启动煤化工《“十三五”规划》的前期研究
  “十三五”是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行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搞好《“十三五”规划》,对于引导行业加快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建议由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重点企业以及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研究编制,选择相关重点领域深入开展调研,认真总结“十二五”发展情况,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剖析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政策建议,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搞好服务。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