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策左右燃料乙醇产业发展
□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 米多
世界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据国际分析机构F.O.Licht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燃料乙醇产量为6771万吨,2013年达到7063万吨。美国和巴西仍然是两个最大的乙醇生产国,主要原因为起步早、政策导向明确和原料充足。由于粮食乙醇存在“与粮争地,与人争粮”问题,因此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均加快了非粮燃料乙醇的产业发展步伐。基于目前生物质能源的发展现状、政策及趋势,预计到2015年,全球燃料乙醇产量将达到8500万吨;到2020年全球燃料乙醇产量将达到2亿吨,其中一半以上来自于第二代非粮生物燃料的增加。
美国燃料乙醇产量居世界之首 美国以玉米原料为主,2012年燃料乙醇产量4082万吨,2013年4050万吨,居世界第一。美国燃料乙醇生产的原料十分充足,其玉米原料价格比中国低50%以上,并且生产效率较中国高。
2011年8月,美国政府推出了一项总额为5.1亿美元的补贴计划, 由农业部、能源部和海军共同投资推动美国第2代生物燃料的生产开发进程。2012年8月美国政府宣布,对纤维素燃料产品提供每加仑1.01美元,对生物柴油每加仑1美元的联邦税收减免。
巴西燃料乙醇产量位列世界第二 巴西以甘蔗为生产原料,2013年燃料乙醇产量达到2025万吨,是全球燃料乙醇的第二大生产国和第一大出口国,所产乙醇80%用于国内消费,20%出口,美国是其主要出口地。
巴西是全球重要的蔗糖生产基地,在燃料乙醇生产的原料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在政策方面政府提供专项低息贷款,减免生物燃料税赋,并对乙醇燃料汽车减征工业产品税。巴西目前正在开发蔗渣制燃料乙醇和新一代的含糖木薯制燃料乙醇技术。
欧盟燃料乙醇产业近年发展迅猛 欧盟燃料乙醇产业起步较晚,1993年燃料乙醇产量仅为4.8万吨。2004年达到42万吨,随后开始大幅增长,2009年达到296万吨(法国100万吨、德国60万吨)。2013年欧盟燃料乙醇产量达364万吨,全球发展速度最快。欧盟燃料乙醇生产以谷物为主要原料,其中小麦约占1/3。欧洲目前正鼓励新能源企业利用垃圾、麦秆和藻类等非粮食原料开发新一代生物燃料,规定只有以非粮原料制备的第2代生物燃料才可能在未来获得补贴。
预计在未来的几年,美国乙醇的消费量仍会继续增加,但增长速度会有所下降。巴西国内的消费量仅次于美国,占车用液体燃料的53%,已超过汽油消费量。巴西作为主要的燃料乙醇的生产国及消费国,其消费量明显低于生产量,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燃料乙醇出口国,其净出口额很大,且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美国的产量远远低于其消费量,是目前世界上进口燃料乙醇最多的国家。加拿大和欧盟也是燃料乙醇的主要进口国,但进口量不是很大,仅相当于巴西出口量的10%左右。巴西的燃料乙醇以甘蔗作为原料,具有资源优势,发展较快,现在已成为最大的出口国。而美国由于燃料乙醇的产业政策推动,增长势头较好,成为主要的乙醇进口国。欧盟各国也保持了对乙醇的强劲需求。
中国成为第三大生产国
中国政府推广燃料乙醇的最初设想出现在1999 年,当时中国的粮食严重积压,北方的情况尤为严重,大量富余的粮食无法释放,国家粮库超负荷,如何解决陈化粮问题成了当务之急。我国的生物燃料乙醇开发从2002年开始试点,虽然时间不长,但发展速度很快。目前,我国生物燃料乙醇生产技术已经成熟,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5省及湖北、河北、山东、江苏、广西部分地区已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替代普通无铅汽油。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巴西、美国之后的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国。
2007年,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将不再利用粮食作为生物质能源的生产原料,取代粮食的将是非粮作物,以玉米、小麦为主的第一代燃料乙醇原料被叫停,各大燃料乙醇公司不得不寻找过渡性的非粮原料乙醇,木薯、甜高粱等原料成为发展的重点。 2008年建成的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的2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是经国家发改委立项批准的国内唯一的非粮燃料乙醇项目。至2013年,我国已形成了202.5万吨燃料乙醇生产能力,还有大批待建项目等待发改委批复,其中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产能达到174万吨。表1为我国燃料乙醇生产企业情况。
2010年中兴10万吨甜高粱燃料乙醇开始投建,2012年项目一期的3万吨装置已经建成投产,二期7万吨装置目前正在建设中;海南椰岛、江西东乡、浙江舟山和广东湛江等木薯燃料乙醇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其中海南椰岛(与中石化合资)已获国家核准批复建设;河南天冠、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粮集团等正在积极筹建万吨级纤维素乙醇示范项目。未来8年,燃料乙醇产能将增长6倍,但不可否认的是,非粮燃料乙醇项目成本相对较高,多还处于“赔本赚吆喝”的阶段。国家有关部门应将原有的行业补贴,转到非粮燃料乙醇和纤维素燃料乙醇上,并出台相应鼓励政策,尤其要支持引导好纤维乙醇工业化示范项目的发展。
表1 2013年中国燃料乙醇生产企业情况 万吨
公司名 装置地点 原料 产能 备注
河南天冠集团 河南南阳市 小麦玉米薯类 50.0 20万吨、30万吨装置各一套
吉林燃料乙醇
有限公司 吉林省吉林市 玉米 60.0 2003年8月建成30万吨规模,
2005年扩至40万吨,2009年
产能扩至55万吨,2011年
底扩建至60万吨。
安徽丰原集团 安徽省蚌埠市 小麦玉米 42.0 10万吨、32万吨装置各一套
中粮生化能源(肇东)
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肇东 玉米 22.0 12万吨、10万吨装置各一套
广西中粮生物质
能源有限公司 广西北海 木薯 20.0 2008年建成,两期总投资146359万元。
山东龙力 山东 纤维素 5.5 2012年建成
中兴能源 巴彦淖尔市五原县 甜高粱茎秆 3.0 一期工程投资4.18亿元,2012年
建成;二期为7万吨,正在建设中
合计 202.5
行业处于结构调整过渡期
经过“十五”、“十一五”的发展,我国生物质燃料乙醇产量“一路走高”,在坚持非粮原料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进入“十二五”后,国内燃料乙醇生产却出现向下“拐点”,2011年产量177万吨,比上年降2.7%;2012年约162万吨,比上年负增长6.2%;2013年为170万吨,比上年增长4.9%。生物质燃料乙醇产量负增长的原因之一,是由于这些年行业处在结构调整的过渡期,即从原来的以陈化粮制乙醇为主向现在的非粮燃料乙醇发展,这在技术上需要一个过程,必然造成产量下降;下降的另一个原因是补贴标准的降低,即国内以陈化粮为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成本约为每吨3500元,以甜高粱、木薯等为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的成本约为每吨4000元。如果没有国家补贴,燃料乙醇很难盈利。
燃料乙醇是受国家政策驱动的行业,我国燃料乙醇市场的需求状况取决于国内车用汽油需求量、乙醇汽油在国内的推广进程以及乙醇汽油的调配比例。2012年国内的汽油表观量为8684万吨,2013年国内汽油表观消费量为9340万吨,同比上涨7.6%,2011年及2010年同期同比上涨8.1%和6.8%。若按10%的调配比例计算,则2013年我国燃料乙醇的最大需求量为934.0万吨。2013年国内汽油消费量的迅速放大,主要与国内汽车保有量的平稳增加有关,且汽油价格稳步上涨。
据国家统计局预测,“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将达8%左右,“十三五”(2016~2020年)期间GDP平均增速为7%左右。随着我国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我国单位产值综合能耗将有明显下降。“十二五”期间我国石油消费弹性系数有望整体下降,若汽煤柴油消费弹性系数按0.6计算,到2015年,我国汽煤柴油需求量约2.9亿吨,其中:汽油8200万吨,柴油1.8亿吨;若按现行10%与汽油调配比例计算,则2015年,我国燃料乙醇的最大需求量约为820万吨。“十三五”期间,我国石油消费弹性系数将进一步回落,如按5%计算,到2020年,我国汽煤柴油需求量约3.4亿吨,其中:汽油9700万~10000万吨,柴油2.1亿~2.2亿吨;若按现行10%与汽油调配比例计算,则到2020年,我国燃料乙醇的最大需求量约为1000万吨。
由此可见,我国燃料市场将需要大量的燃料乙醇,在目前已有国家核准的197.5万吨供应能力基础上,预计2015年和2020年至少还将分别有约610万吨和800万吨的燃料乙醇供需缺口(仅以乙醇汽油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