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途径弥补缺口保障天然气供应
□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桑建新
我国天然气供应缺口巨大
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青睐,在很多国家被列为首选燃料,我国天然气在能源供应中的比例也迅速增加。可喜的是我国天然气新增探明储量连续三年每年超过6000亿立方米,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13年我国石油天然气等主要矿产资源储量的最新数据”,2013年全国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保持高位增长,全国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6164.33亿立方米,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超过300亿立方米的大型气田3个;超过4000亿立方米的特大气田有1个,为中石油西南分公司安岳气田。天然气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3818.56亿立方米。
探明储量增加的同时,产量也是持续增长,国家发改委宣布2013年我国天然气产量达到1210亿立方米,其中常规天然气1178亿立方米;非常规气中页岩气2亿立方米,煤层气30亿立方米。2007~2013年我国天然气产量以10.3%的速率增长。2007~2013年中国天然气生产状况见表1。
中国进口的天然气主要有进口LNG和进口管道天然气两种来源。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13年我国进口天然气约3810万吨(529.6亿立方米),同比约增长25%。其中管道气(气态天然气)2007.4万吨,约占53%,同比增长27%;液态天然气进口量1802.5万吨,约占天然气总进口量的47%。,同比22.7%(见表2)。
1996年以前,由于天然气工业基础设施不够完备,天然气消费量增长缓慢;1996年以后,随着大型长输天然气管道的陆续建成,天然气消费量迅速增长,至2006年,10年间天然气消费量增长了2倍。“十一五”期间增长尤其迅速,2007年以前中国天然气消费基本自给自足,随着天然气工业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和发展,近年来中国天然气需求增长强劲,天然气市场消费量呈现爆炸式增长,2007年中国天然气消费出现缺口,2007~2013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以15.9%的速度增长,远高于产量增长速率,导致近年来缺口逐渐增大,2013年30%的天然气依赖进口。受国家环保政策、管网建设等因素影响,2014年我国天然气需求将继续快速增长,预计天然气表观消费量预计同比增长10%以上,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升至6.3%。天然气供应将保持总体偏紧。2007~2013年中国天然气供需平衡见表3。
表1 2007~2013年中国天然气生产状况 亿立方米
年份 探明储量 产量 储采比/年
2007 32123.6 692.4 46
2008 34049.6 803.0 42
2009 37074.2 852.7 43
2010 37793.2 948.5 40
2011 42000.0 1025.3 41
2012 51612.2 1067.6 48
2013 57776.5 1210.0 48
表2 2007~2013年中国天然气进出口量 万吨
年份 进口 出口
数量 数量/亿立方米 数量 数量/亿立方米
2007 291.3 40.5 188.4 26.2
2008 333.6 46.4 235.1 32.7
2009 553.2 76.9 232.5 32.3
2010 1195.0 166.1 292.1 40.6
2011 2258.1 313.9 231.0 32.1
2012 3049.1 423.8 209.4 29.1
2013 3810.0 529.6 198.9 27.6
注:以上数据为2个税则号数据之和
表3 2007~2012年中国天然气供需平衡状况 亿立方米
年份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表观消费量 缺口 产量与表观
消费量比率/%
2007 692.4 40.5 26.2 706.7 14.3 98.0
2008 803.0 46.4 32.7 816.7 13.7 98.3
2009 852.7 76.9 32.3 897.3 44.6 95.0
2010 948.5 166.1 40.6 1074.0 125.5 88.3
2011 1025.3 313.9 32.1 1307.1 281.8 78.4
2012 1067.1 423.8 29.1 1461.8 394.7 73.0
2013 1210.0 529.6 27.6 1712.0 502.0 70.7
多途径解决我国天然气短缺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天然气消费量将增加,而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使我国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更强烈,也使天然气更加受到青睐,天然气缺口可能越来越大,为此2014年5月22日我国与俄罗斯签署4000亿美元(约合2.5万亿元人民币)的天然气合同,自2018年起,俄罗斯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加至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30年。保证未来稳定的天然气进口同时,我国采取大力支持煤制气、煤层气和页岩气发展等多种措施解决天然气短缺。
煤制气
·建成项目情况
截至2013年底,中国煤制天然气建成项目2个,大唐国际克旗40亿立方米/年和新疆庆华一期13.5亿立方米/年(规划总产能55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已试车成功。
·项目审批及新建拟建情况
2010年6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规范煤制天然气产业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煤制天然气项目必须由国家发改委统一核准,要与天然气管道规划衔接,落实外输通道和天然气销售市场。首批获准建设的4个项目中,此前列入“国家石化调整和振兴规划”、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的煤制天然气项目有3个,分别是大唐内蒙古赤峰40亿立方米/年、大唐辽宁阜新40亿立方米/年、汇能内蒙古鄂尔多斯16亿立方米/年。国家发改委收紧煤制天然气审批权后,第一个核准的煤制天然气项目是新疆庆华伊梨55亿立方米/年。截至2011年底,国家发改委核准的煤制天然气项目总产能为151亿立方米/年。
在大气污染与天然气需求增长的双重压力下,一度停滞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审批在2013年有所松动。国家发改委指出,解决大气污染特别是雾霾严重问题,关键是“压煤、上气、控车、监管”。其中的“压煤、上气”正是煤制天然气的方向所在。煤制天然气项目由于单位产品投资低、技术流程短等优势成为实业最青睐的领域。
2013年7月24日,内蒙古鄂尔多斯煤制气工业园暨12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举行奠基仪式。其中中海油、北京控股集团分别建设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气项目;河北建投建设产40亿立方米煤制气和2×350MW热力岛项目;其他公用工程和辅助工程由工业园区统一规划。
国家发改委于2013年9月22日正式批准新疆准东煤制气示范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建设规模300亿立方米/年,与中石化“新粤浙”管道(输气能力300亿立方米/年)规模相匹配。项目包括五彩湾120亿立方米/年煤制气工程(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80亿立方米/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0亿立方米/年)、大井40亿立方米/年煤制气工程(华能新疆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西黑山60亿立方米/年煤制气工程(新疆龙宇能源准东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40亿立方米/年、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20亿立方米/年)、喀木斯特40亿立方米/年煤制气工程(新疆富蕴广汇新能源有限公司)、和丰40亿立方米/年煤制气工程(苏新能源和丰有限公司)5个气源点工程。项目估算总投资1830亿元。
除目前国内首批获准开工的4个煤制气项目外,已获得开展前期工作“路条”的17个项目,合计产能1215亿立方米/年,一期产能650亿立方米/年。
天然气供应的缺口与中国能源结构仍将长期以煤为主的现实,导致原本备受争议的煤制气一跃成为当前的主推产业,受到各方热捧。与已经获得“路条”合法身份的项目相比,徘徊于审批门外甚至已经未批先建的项目数字更为庞大。多以大型央企为主,集中于新疆、内蒙古等地。截至2014年4月,据不完全统计,这类项目28多个,总产能达1107.5亿立方米/年。
煤层气
我国煤层气储量丰富。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估计,全球埋深浅于2000米煤层气资源总量可达260万亿立方米,是常规天然气探明储量的两倍多。我国埋深浅于2000米的煤层气资源量为36.8亿立方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世界各国正在加紧开发本国煤层气资源,美国、加拿大、德国和法国等的煤层产业发展迅速。美国在研究、勘探、开发利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全球煤层气第一生产国。美国从上世界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美国通过采煤前预抽和采空区井抽放回收煤层气,并开始进行地面开采煤层气试验,1997年其产量达320亿立方米。2004年煤层气产量为500亿立方米左右,占全部天然气产量(包含煤层气)的8%~10%。
从2009到2012年,我国地面煤层气产量以每年5亿方左右的速度增长,由2009年的10.17亿立方米增长到2012年的25.73亿立方米;井下抽采以每年10亿立方米左右的速度增长,2009到2012年的61.72亿立方米增加到100.30亿立方米,后两年增速明显加快。2013年煤层气产量增幅明显放缓,产量138.13亿立方米,其中地面抽采29.56亿立方米,井下抽采108.57亿立方米。
政策方面,我国煤层气产业也获得巨大的“政策红包”。国家对煤层气抽采企业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进口设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中外合作开采煤层气的企业,从开始获利年度起,第一、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另外,煤层气发电不仅优先上网,同时享受脱硫补贴电价,上网电价比正常价格高1.15元/千瓦时;中央财政对煤层气开采按0.2元/立方米进行补贴。
地方利好政策也有望助推煤层气发展。河南省政府已批准了一个新的煤层气补贴政策,每开采1吨煤提取10元安全基金补贴河南煤层气公司用于地面开发治理瓦斯。一直困扰河南煤层气发展的技术问题也取得一定突破。河南煤层气公司最近在粉煤水平井、粉煤U型井、粉煤直井开采上取得突破,单井日产量达到800立方米。
陕西省也将出台一项政策,无论省内省外企业,在陕西每开采利用一立方米煤层气,除了国家补贴外,省内再补贴0.1元。在全面落实‘93号文’的激励下,煤炭行业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治理瓦斯一定要和开采煤层气结合。
页岩气
全球对页岩气的开发并不普遍,仅美国和加拿大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中,美国已由页岩气开发的快速发展阶段转向放缓。近年来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和持续的投资,美国页岩气产量高速增长。2012年美国页岩气产量达到2653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总量的比例已经从2001年的1%上升到37%。2013美国官方发布的2013年天然气产量达到702.1立方英尺(约19.9亿立方米)。除美国外,加拿大是第二个实现页岩气商业化开采的国家,2012年产量约150亿立方米。此外,波兰、英国、德国、印度、墨西哥等国也开始开展页岩气的研究和试探性开发,部分企业已着手商业性勘探开发。
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的最新数据,中国页岩气的技术可采储量达约31.6万亿立方米,为世界第一。但由于地质结构复杂、技术薄弱、水资源匮乏、基础建设不足和政策体制的局限性,以及投资巨大盈利尚不确定等因素,近几年进展不快,但2013年取得了商业突破,截至年底已完成约150口页岩气井,其中4口井投产,中石油长宁-威远地区、富顺-永川地区,中石化在涪陵地区页岩气新建产能6亿立方米,产量达到2.0亿立方米。2012年,中国页岩气产量为2500万立方米,2013年的产量增加了7倍以上。另外,第二次页岩气探矿权招标的16家中标企业,已全面展开对19个招标区块的页岩气勘查工作。我国页岩气资源已进入实质性商业开发阶段。
焦炉气
焦炉气,又称焦炉煤气。是指用几种烟煤配制成炼焦用煤,在炼焦炉中经过高温干馏后,在产出焦炭和焦油产品的同时所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气体,是炼焦工业的副产品。焦炉气是混合物,其产率和组成因炼焦用煤质量和焦化过程条件不同而有所差别,一般每吨干煤可生产焦炉气300~350标准立方米(标准状态)。
焦炉气适合用做高温工业炉的燃料和城市煤气。焦炉气含氢气量高,分离后用于合成氨,其他成分如甲烷和乙烯可用做有机合成原料。
焦炭企业分为独立焦化企业和钢铁联合体企业的焦化企业,对于钢铁联合体焦化企业,基本上建立起了循环利用系统,做到自身完全消化利用了焦炉煤气。由于焦炭价格持续走低,焦化企业举步维艰。探求焦炉煤气出路,已成为独立焦化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焦炉气制液化天然气正大规模推广。2013年底,我国已建成太工天成、新汶恒坤、乌海华清、河南京宝、曲靖燃气公司和云南华鑫6个焦炉气制天然气项目,合计焦炉气消费量16.9亿立方米,LNG产能5.9亿立方米/年。在建项目26个,合计焦炉气消费量90.4亿立方米,LNG产能32.7亿立方米/年。有评论认为焦炉气制天然气已进入爆炸期。
中国企业海外油气权益产量首次突破1.1亿吨
得益于近两年的大规模收购,2013年我国企业海外油气权益产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首次突破1.1亿吨。
2013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总交易额达到222亿美元,成为年度全球并购市场最大买家,并购目标主要是资源前景好、潜力大的项目。据报到,中石油受苏丹项目复产推动,油气权益产量继续保持增长,达到约5800万吨。中石化在2012年和2013年先后收购了尼日利亚、北海和埃及等在产油气田项目,油气产量预计将超过3000万吨。中海油得益于收购尼克森公司的产量贡献,油气权益产量达到1800万吨,其中仅尼克森产量计入就增加了800万吨。此外,更多民营和非石油资本开始参与海外油气资产并购,成为海外油气并购的新生力量。正和股份、美都控股、长江投资和新时代能源等公司均开展海外并购,金额达到12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投资目标主要是北美页岩油和重油资产。其他石油公司预计产量约600万吨。
结论与建议
国家的天然气进口合同已能基本保证天然气缺口不会太大。目前天然气的后备军的焦炉气甲烷化制液化天然气和煤层气开发技术日臻成熟,煤层气利用还得到了政策红包。从建成项目看,河南京宝新奥焦炉煤气制LNG于2011年5月11日开工,2013年5月24日顺利投产,建设周期2年左右,总投资3亿元,LNG产能2.8亿立方米/年;新疆庆华项目建设周期3年5个月,投资130亿,天然气产能13.5亿立方米/年,焦炉气制天然气比煤制天然气建设周期短、投资少的优势很明显。目前我国焦炉气大多被“点天灯”浪费,现在炼焦产能过剩、利润微薄,炼焦企业已认识到充分利用副产品焦炉气的重要性,未来焦炉气制天然气项目会越来越多。页岩气开采技术我国有待突破。海外油气资源的获得正在起步,未来虽然天然气消费增长仍较高,但国家采用多种途径弥补缺口,保障天然气供应不成问题。
中国化信产业经济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化信产经院)是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旗下专门负责石油化工产业咨询和战略咨询的服务机构,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强大的咨询团队和严谨科学可靠的分析方法,多年来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了众多有价值的市场研究、竞争力分析、企业发展战略研究、规划咨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建设项目后评价等咨询服务。客户包括企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银行、证券公司等。为客户提供全面、完整的解决方案,提升客户价值。
除单客户服务外,中国化信产经院每年对上百个重点产品和热点行业进行研究,并提供多客户报告,报告章节包括:发展概要、经济与能源、工艺技术概况、世界供需现状与预测、国内生产现状与预测、国内消费现状与预测、中国贸易情况详析、上下游发展状况、价格分析和预测与价差分析、供求平衡预测。研究范围涵盖炼油、有机化工原料、聚合物(塑料、橡胶、纤维、有机硅、有机氟、聚氨酯等)、化肥、农药、无机化工材料、替代原料、替代能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