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武:石油化工行业需主动适应“新常态”
□ 芳草
7月29日,2014年上半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形势分析会在河南召开。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下行压力减缓,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企业成本上升加快,进口压力大增。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会长李勇武表示,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新常态”既带来了新的挑战,也蕴含着新的机遇。做好行业经济工作,就是要充分认识和主动适应“新常态”提出的新要求……
继续保持平稳运行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2014上半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以下简称“运行分析”)报告指出,2014年上半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8728家,实现主营收入5.52万亿元,同比增长7.1%;利润总额3359.7亿元,增长3.0%,分别占全国规模工业主营收入和利润总额的13.3%和14.8%。
下半年,随着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政策效应继续显现,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还将逐渐增多,对经济增长形成更加有力的支撑。联合会预计,下半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将会继续保持相对平稳态势,总体略好于上半年。今年全年,石油和化学工业约14.4万亿元,增幅8.0%。其中,一季度3.19万亿元,同比增长6.6%;二季度3.57万亿元,增长8.3%;三季度3.58万亿元,增幅8.7%;四季度4.03万亿元,增幅8.2%。全年利润总额约9000亿元,同比增幅4%。
分领域看,国际油价高位运行。由于中东地区动荡局势短期难以消弭,下半年国际石油市场将继续高位波动,价格总体保持上升的冲动,但供需相对宽松,全年均价大致维持上年水平。
化肥市场有所改善。目前国内化肥市场总体供大于求依然严重,全球氮肥过剩压力也在加大。但煤炭等原材料价格开始回升,下半年市场需求也将会有所回暖,在成本和需求支撑之下,化肥价格将出现回升走势,市场形势整体上要好于上半年。
化工市场保持基本平稳。下半年,基础化学原料市场整体上继续好转,企稳回升基础进一步巩固,比较而言,有机化学原料市场会相对好些。合成材料市场总体上将呈现震荡回升走势。
主要问题表现突出
运行分析报告中指出,当前行业经济运行中产能过剩依然突出。上半年,炼油行业装置平均开工率仅约70%,为近年来新低;烧碱开工率约80%;电石开工率约65%;聚氯乙烯开工率不足70%;甲醇开工率约62%。一些企业处于地方就业、银行还贷、市场竞争等现实问题考虑,被迫维持一定的开工率,这种“被开工”现象在一些过剩行业还很普遍,由于供需失衡较大,一些大宗产品价格持续走低。
其次,成本上升加快。1~5月石油和化工行业每100元主营收入成本84.15元,同比上升0.77元。企业成本上升继续加快,市场竞争力受到进一步影响。
另外,石化产品进口压力大增。目前,我国石化市场几乎形成了全亚洲供给的局面。海关数据显示,1~5月,我国进口有机化学品1735.8万吨,同比增长10.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5.6个百分点。我国相关生产企业的外部压力空前加大。
此外,节能减排形势严峻,总能耗增长较快。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石油和化学工业总耗能2.6亿吨标煤,同比增长5.3%。
行业发展呈现新常态
针对当前的行业现状,李勇武指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产值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石化产品的市场供给已从短缺转入到相对过剩。行业运行中出现的一系列困难的根本原因不再是需求约束而是供给约束,特别是创新技术供给不足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在经济相对过剩的新时期、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新阶段,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常态化发展趋势和特征,主要表现在:
(1)行业增长由高速向中速转变。从需求方面看,建筑、汽车、纺织等主要下游行业仍保持增长,但受资源环境制约、市场需求降低等因素影响,增速已大幅下降并趋于稳定,导致对石化产品的需求增速也明显回落。从供给方面看,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是一个长期过程,石化产品供给将长期保持充足。在石化产品普遍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产品价格将保持在较低水平,企业效益将受到较大影响。
(2)企业的要素成本刚性上升。随着人口结构变化、资源价格改革和金融市场加快开放,这些比较优势的效应正在递减。天然气价格改革、国内环保要求提高以及执法力度加强等因素,都将进一步加大企业的经营成本。
(3)国际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剧。北美页岩气和中东轻烃具有的成本优势,将对我国以石脑油、煤为原料的石化产业形成长期挑战。同时发达经济体和跨国公司纷纷调整发展战略,果断剥离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基础性产品业务,集中发展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技术高端的石化产品,有的跨国公司甚至着眼于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期的新兴市场,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前产业布局,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4)科技将成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当前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企业内部也没有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与客户需求紧密相连的创新组织架构。在产能严重过剩、要素成本刚性上升、市场体制更加完善的情况下,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主要依靠技术和效率,而不是规模和数量,创新正在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5)政府宏观调控更加尊重市场规律。今年以来,政府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没有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而是实行了一系列“预调、微调”措施,强调通过深化改革释放市场活力。政府新的宏观调控思路和调控方式,改变了社会对政府出台大规模投资刺激政策的预期,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政策环境。
爬坡过坎中机遇与挑战并存
李勇武在会上指出,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新常态”既带来了新的挑战,也蕴含着新的机遇。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人们的消费能力日益增强,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新能源、电子信息、高速铁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这些都为石油和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创造了新的更大市场需求。能否抓住机遇,在竞争激烈的“新常态”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能否抢占转型升级的先机。
做好行业经济工作,就要充分认识和主动适应“新常态”提出的新要求,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形成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的强大合力,努力开创“新常态”形势下行业发展的新局面。李勇武强调要立足当前,兼顾长远。抓住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集中力量抓好重点部门、薄弱环节,防范和化解生产经营风险,同时,做好长远发展战略、规划,准确把握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加快培育长期竞争的新优势。此外,要优化存量,做强增量。“新常态”下关键要做好提升改造、延长优势的工作,通过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浴火重生”。同时,要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外部合作,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形成行业经济工作的新合力。
针对全年的行业经济发展目标,李勇武指出下半年行业将加大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工作力度,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同时,依靠创新驱动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努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典型示范企业。另外,要积极推进能源消费革命,加强资金成本管理。进一步提高行业经济运行监测水平,并做好行业“十三五”规划调研编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