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点化工产品市场分析448
推进氟化工产业向精细化方向健康发展
□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院 罗亚敏
萤石用途广泛,主要用于冶金、化工和建材三大行业,其次用于轻工、光学、雕刻等。冶金级萤石主要用于炼钢、化铁和铸造,因其具有能降低难熔物质熔点,促进炉渣流动,使渣和金属很好分离,在冶炼过程中脱硫、脱磷,增强金属的可锻性和抗张强度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钢铁冶炼及铁合金生产、化铁工艺和有色金属冶炼。酸级萤石主要用于生产氟化氢,氟化氢是氟化工行业的基础原料,同时也能制备氟化盐供电解铝工业使用。建材工业中,萤石主要用于制造陶瓷、水泥、玻璃等。
全球分布普遍
萤石矿床可分为单一型萤石矿床和伴生型萤石矿床,前者组成以萤石、石英为主,后者主要以铅锌硫化物、钨锡多金属硫化物和稀土磁铁矿为主,萤石作为脉石矿物分布于其之中,随主矿开采而被综合回收利用。伴生型只能生产酸级萤石精矿和陶瓷级萤石粉矿。
萤石资源分布十分普遍,世界各大洲都有发现。从成矿地质环境来看,环太平洋成矿带的萤石储量最多,约占全球萤石储量一半以上。萤石资源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中国、蒙古(尚有大部分国土未被勘探)、泰国,北美洲的墨西哥、加拿大等地,非洲的南非、肯尼亚和欧洲的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等地也有一定的储量。
全世界现探明萤石基础储量约4.8亿吨,保有储量2.4亿吨,主要分布在中国、蒙古、墨西哥、南非、肯尼亚等国。2010年全世界共生产萤石接近800万吨(折氟化钙),按现在的开采速度全世界保有储量还可使用约30多年。2013年全球消费的萤石产品中,中国的消费量约占55%,美国、西欧和日本约占25%,其他地区约占20%。
消费结构总体稳定
中国的氟资源主要以萤石矿以及磷矿的形态存在,其中萤石资源量居世界第1位,萤石矿床主要分布在湖南、浙江、内蒙古、江西、云南和福建6省(区)。中国探明萤石保有储量列世界第三,而基础储量居世界第1位。萤石矿藏资源分布较广,由于矿石品位和开采成本等原因,萤石生产主要集中在华东、中南和华北地区,主要在湖南、浙江、内蒙古、江西、云南和福建6省(区),全国20多个省(区)内均有不同规模的萤石矿床。大中型萤石矿床又都集中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华中地区和内蒙古白云鄂博-二连浩特一带(全国范围内又分为10个萤石矿矿集区)。
近几年我国萤石消费结构在总体上保持稳定,冶金、化工、建材行业占据了绝大部分。在21世纪初始,建材行业曾消费我国萤石年产量的30%以上,随着我国氟化工行业的飞速发展,现只占据15%左右的份额。2013年我国生产550万吨萤石产品(折纯479万吨),同比减少6%。
我国虽是萤石资源大国,但由于盲目开采、乱采乱挖等现象屡禁不止,致使部分地区高品位萤石出现短缺的局面。鉴于国内萤石资源过快消耗,政府逐渐重视萤石资源的保护问题。2010年2月工信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萤石行业准入标准》,规定萤石选矿单条生产线日处理矿石能力应≥100吨,矿山开采规模在3万吨以上的企业,要求有相应配套的选厂;地下开采回采率应达到75%以上;露天开采回采率应达到90%以上;选矿回收率应达到80%以上(伴生矿、尾矿利用除外);禁止采厚弃薄、采富弃贫;并加强了对企业环保水平、社会责任的监督。萤石行业准入条件的提出有助于资源整合,形成统一的市场配置秩序,以促进萤石开采和下游行业的持续、有序地发展。
除了从萤石中获得氟元素的途径,从非萤石资源中获取氟元素也是获得氟化工原料的另一个选择,例如湿法磷酸尾气中的氟化硅。但迄今为止真正的氟硅酸法制氟化氢的工业化能力还只有5万吨。虽然氟硅酸法技术难度较高、设备投资较大,而且副产大量(目前看来质量较差)的白炭黑以及70%的硫酸,但在我国推广此法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技术或者副产物,而是磷矿集中地和氟化氢消费市场之间的运输距离。
2010年我国消费萤石370万吨(折纯氟化钙),到2013年消费量增加至520万吨(折纯)。世界萤石产业的格局并没有变化,我国仍然是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只是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使2013年的产量和消费均出现下滑:同比2012年,2013年我国萤石产量和消费量均下降了约5%~6%。
在国内消费结构上,萤石主要分为3个部分:氟化工、冶金和建材/陶瓷,其中氟化工用途即用来生产氟化氢,氟化氢的用途又可细分为含氟碳烃、氟盐和其他化学品(包括电子化学品、催化剂和精细氟化工产品等;此处指直接从氟化氢来而不包括间接从含氟烃和氟盐而来的其他产品)。
2013年生产含氟烃占萤石消费量的约1/3,制备了上百万吨含氟烃类产品,这些含氟烃产品又进一步消费在制冷剂、发泡剂、含氟聚合物和含氟精细化学品等行业,同时还有大量的出口。生产氟盐的萤石占全国消费量的约1/4,主要用于生产电解铝所需的氟化铝、冰晶石,铝合金工业所需氟钛酸钾、氟硼酸钾等,以及精细氟化工、金属加工业等所需的氟化钾、氟化(氢)铵等产品。炼铁等冶金行业消费的萤石占全国总消费量的25%~30%。相比2011年,冶金(炼铁)行业的消费量有所减少,而其他领域(含电解铝用氟盐)的消费量有不同程度增加。预计未来中国萤石消费结构将基本保持此种格局并稍有变化。
在世界贸易市场地位举足轻重
中国在世界萤石贸易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2003年以前历年出口均在100万吨以上,从2003年开始减少。
依据WTO规则2010年中国取消了萤石出口配额,只是对萤石出口加征15%的出口关税。2011、2012年萤石出口税率仍为15%。从2013年开始,政府取消了萤石的出口关税。
出口配额的取消一度引发业内争议,认为不利于对萤石资源的保护。事实上,2011同比2010年,萤石出口量增加21%,进口量增加70%,净出口量同比增加16%。但相比金融危机前的2008年,2011年萤石出口量增加10%,进口量增加102%,净出口量仅增加3%。而2012~2013年,萤石净出口量从2011年60多万吨,降低到每年30万吨左右,降幅达50%。发达国家从中国进口萤石下游产品的倾向性越来越明显,见表1。
2013年我国萤石出口量为45万吨,进口量为14万吨,净出口31万吨。我国含量≤97%的进口萤石有约67%、含量>97%的进口萤石超过70%都来自蒙古。在出口结构中,含量≤97%的萤石已从2004年的10%上升到2013年的37%。2013年含量≤97%的萤石主要出口到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印度和荷兰等国或地区,含量>97%的萤石主要出口到美国、荷兰、加拿大、日本和印度等国家或地区,见图1。
目前我国的萤石出口量约占世界出口贸易量的30%~40%,在世界萤石市场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我国的高品质萤石在国际贸易中仍然有一定程度的不可替代性,所以预计未来数年中,萤石的出口量仍将维持一定的水平。
中国出口的大部分是>97%的高品位矿石,而进口的萤石,低品位的越来越多。中国出口萤石的品位结构,在过去以氟化钙含量在97%以下的萤石为主,近几年来出口结构己发生了明显变化,稍低品位的矿石已从2004年10%上升到2013年的37%。中国最主要的萤石进口地是蒙古,主要进口<97%的冶金级萤石。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预计未来这种情况将继续维持,蒙古将是中国最大的萤石进口来源地,进口量将逐年递增。
表1 2004~2013年我国萤石进出口总量 万吨
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含量≤97% 出口 9.3 7.0 5.9 5.3 8.3 7.3 21.2 29.0 16.6 17.0
进口 0.5 1.6 4.0 3.3 4.6 7.1 5.4 9.6 12.0 12.4
含量>97% 出口 74.1 65.8 58.4 48.3 57.4 19.6 38.6 43.3 26.2 28.3
进口 0.0 0.1 0.1 0.1 0.1 0.0 0.2 0.0 0.4 1.3
价格总体较高
以97%酸级萤石精粉(一级)平均出厂(不含税)价格为例,2004~2008年平均价格在800~1000元/吨(实际波动范围大约在900~1300元/吨),2009由于市场低迷,价格在低谷徘徊。到2010年,年平均价格达到1470元/吨,而2010年年底到2011年全年萤石因开采限制而导致价格暴涨,2011年平均价格达到2450元/吨(最高达3000元/吨)。2012年因海外需求减少,国内产能过剩,萤石价格开始走低,全年价格震荡不定,2013年价格基本在1700元/吨左右,震荡幅度小于2012年,市场价格趋于稳定,见图2。
我国出口萤石价格近几年一直上升,原因在于国内政策对国内萤石资源的保护以及国外将污染严重的氟化工上游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但我国在高品位萤石国际市场上暂时还在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2004年到2013年中国含量≤97%萤石的年均出口价格年均增长率8.1%,进口年均价格年均增长6.6%。而>97%的萤石平均出口价格年均上涨9.4%,但最高点出现在2011年,之后的2012同比基本持平,2013年则相比2012年下降25%。
对比墨西哥或南非等国的萤石,我国萤石总体价格较高。所以发达国家也在积极寻找替代的产地,如美国最近几年增加了从墨西哥和南非进口的萤石。
稀缺程度日渐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萤石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萤石消费完全能够自给,最近每年消费量萤石400万~500万吨,并有约10%~15%的萤石出口。从目前公开的探明储量数据看来,已可满足2020年之前的需求,但我国萤石资源的实际可用年限可能会更长。从磷矿中获得氟将成为解决氟化工原料问题的方案之一,但只对磷肥企业具有可行性,其替代萤石尚有很长的路要走。毋庸置疑的是,萤石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其稀缺程度将越来越严重。
除了萤石大量出口以外,氟化氢、氟化盐等低级氟化工产品仍有大量出口(2013年净出口氟化氢约20万吨、无水氟化铝15万吨),这相当于萤石的变相出口。就氟化工而言,整个行业的价值重心在中下游,以2014年年中的价格为例,萤石2200元/吨,上游的氟化氢6500元/吨,中游的HCFC-22 1.4万元/吨,而下游的PTFE、HFP、FKM为5~9万元/吨,含氟精细化学品如六氟磷酸锂、三氟化氮、含氟农药和中间体等,其中价格不乏每吨数十万元、上百万元的品种。所以,在保护萤石资源、加大勘探力度的同时,应通过政策引导,限制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鼓励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本土的氟化工企业应掌握住氟化工价值链的高端,推进氟化工行业向高产出、低消耗、少污染、精细化、健康发展的方向进步。
中国化信产业经济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化信产经院)是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旗下专门负责石油化工产业咨询和战略咨询的服务机构,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强大的咨询团队和严谨科学可靠的分析方法,多年来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了众多有价值的市场研究、竞争力分析、企业发展战略研究、规划咨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建设项目后评价等咨询服务。客户包括企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银行、证券公司等。为客户提供全面、完整的解决方案,提升客户价值。
除单客户服务外,中国化信产经院每年对上百个重点产品和热点行业进行研究,并提供多客户报告,报告章节包括:发展概要、经济与能源、工艺技术概况、世界供需现状与预测、国内生产现状与预测、国内消费现状与预测、中国贸易情况详析、上下游发展状况、价格分析和预测与价差分析、供求平衡预测。研究范围涵盖炼油、有机化工原料、聚合物(塑料、橡胶、纤维、有机硅、有机氟、聚氨酯等)、化肥、农药、无机化工材料、替代原料、替代能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