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炼企业未来3年或将淘汰一半
11月18日,从山东省政府相关部门获悉,山东省政府近日发布的《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按照“扶持一批、整合一批、转型一批、淘汰一批”的方针,促进山东地炼转型升级,到2017年淘汰、转产落后企业20余家,缩减落后炼油产能约1200万吨。这就意味着,山东地炼大约50%的企业、30%的产能将在未来3年之内被淘汰。
山东地炼企业发展面临不少难题。多年以来,受到原油供应体制限制,山东地炼没有原油分配、进口及使用资质,备受原料供应制约;同时,受到成品油的批发、零售政策等因素限制,山东地炼销售网络也不完善。山东希望通过整合提高行业创新能力,提出“到2017年,全省地方炼化行业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亿吨/年之内,加工量达到6000万吨,汽、柴油产量3500万吨;到2020年,全省地方炼化行业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稳定在1亿吨/年左右,加工量达到7500万吨,汽、柴油产量4000万吨,乙烯和芳烃产量均达到100万吨,化工产品主营业务收入占比提高到30%以上”。
山东炼油化工行业协会会长刘爱英认为,按照《实施方案》,到2017年,山东地炼企业平均规模由目前的230万吨/年提高到450万吨/年;到2020年,全省地方炼化企业平均规模提高到500万吨/年。同时,山东将重点扶持东明石化、海科集团、利华益、东营华联、汇丰石化、京博石化、金诚石化、垦利石化、恒源石化、滨化集团等骨干企业。(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