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油价涨与跌 轻烃利用表现“热”与“冷”
2014年46期 发行日期:2014-11-28
作者:zhoukan2012

 

油价涨与跌   轻烃利用表现“热”与“冷”
  近年来,国内兴起了一波轻烃利用高潮,可以归纳为四大类:其一以芳构化为代表,其二以脱氢制烯烃为代表,其三以乙烯原料轻质化为代表,还有大量特点各异的化工项目可归为第四类。
 
一、高油价驱动轻烃“热”
  轻烃利用的蓬勃发展主要受几方面因素驱动:一是民营资本的壮大带来了资金支持;二是轻烃相对价格走低,轻烃利用项目经济性转好;三是轻烃分离和利用技术发展基本成熟;四是对消费税政策的不同解释给部分轻烃利用项目足够的利润空间。
  轻烃相对价格主要对比对象为天然气、汽油、石脑油和烯烃等,主要需要对比轻烃利用的机会成本和边际效益。
  轻烃最早更多用在民用领域,在油价较低时,液化气价格比汽油高,干气主要用作燃料,且天然气应用不普及,国内天然气价格尚未市场化,此阶段轻烃利用主要体现在成本较低、增值空间较大的醚化、催化干气制乙苯等,其他应用缺乏足够的经济性。
  随着油价高涨以及美国页岩气革命带来的轻烃资源增加,轻烃利用经济性增强。随着原油价格变化,汽油价格逐步高过液化气,轻烃向油品转化有了经济驱动力,芳构化技术也已比较成熟,加上成品油质量升级对高辛烷值汽油调合组分的需求,芳构化、烷基化等开始逐步发展。另外,山东省对消费税政策的解释使该地区芳构化项目有了超额盈利空间,促成了以山东为代表的一波芳构化建设热潮。在沿海地区,进口轻烃资源大量出现,丙/丁烷脱氢技术逐步成熟,随着烯烃下游产业迅猛发展,对丙烯等的需求剧增,出现大量轻烃脱氢项目。在乙烯原料轻质化方面,受中东、美国低成本乙烯和国内煤化工冲击,传统石脑油乙烯由于石脑油原料机会成本高,竞争力下降严重,被迫转向寻求成本低、收率高的轻烃,尤其是炼化一体化的副产轻烃,富乙烯/乙烷气回收大量布局,区域周边饱和液化气也出现集中加工的趋势。但是,由于乙烯原料轻质化需要一定追加投资并降低重质目标产品收率,会对原料进行筛选,并控制一定的轻质化程度。
 
二、低油价下轻烃变“冷”?
  中国石化咨询公司副所长曹建军:仍具竞争性价格优势 但利用方式有所分化
  近期,国际油价出现振荡式下行,目前布伦特油价低于80美元/桶。油价降低后,轻烃利用的经济性主要看具体项目的对比价格。对比各方的价格形成基础不同,天然气主要取决于资源和运输成本;汽油总体上与国际原油价格挂钩,但随着市场化推进,将转向与消费需求和替代挂钩;烯烃和其他化工产品主要与下游消费需求挂钩。
  轻烃资源主要包括炼化企业副产的轻烃、进口轻烃和油气田、煤化工等轻烃,但轻烃定价更多取决于国际贸易。由于进口轻烃将主要来源于天然气价格较低的美国、中东等地,资源数量较大且平衡价格较低,到岸价将主要受资源和运输决定。由于我国汽油和石化产品需求旺盛,总体看,即使国际油价长期保持在70~80美元/桶水平,轻烃利用仍有竞争性价格优势。
  在低油价环境中,轻烃利用将呈现新的特点,最突出的是利用方式将有所分化。从轻烃来源看,炼化企业将更多加强轻烃的企业内利用,国内市场自由贸易量将受到抑制;无资源依托的轻烃利用项目将主要依靠进口轻烃。进口轻烃需求将逐步增加。从利用方式看,利用更为精细化,目标指向更强。国内资源将倾向于生产富芳烃、汽油调合组分、乙烯原料和专用化工品,干气组分、饱和液化气、不饱和液化气将分门别类加以利用,轻烃回收、分离力度加大,利用方式主要以烷基化、脱氢、裂解和具体化工利用等为主;进口资源多为饱和轻烃,主要用于脱氢和裂解生产烯烃。同时,技术和产品将更趋高端化。高端技术和产品将是轻烃利用的方向,结合产业升级,初级、低端的利用方式将会被逐渐替代。
  轻烃利用专业化分工和合作将加强,依托炼化企业或园区化成为轻烃集中利用的重要方式,上下游产业链衔接更为紧密。
      中石油吉林设计院高级工程师于春梅:在国际油价下跌的影响下,带动了轻烃原料价格的下跌,石化产品失去了成本支撑,在产业链传导作用下,价格纷纷出现下挫。其中液化气、乙烯价格9月份出现大幅下滑,丙烯价格虽然坚挺,但11月26日也出现了大幅下滑。
     近年轻烃下游发展迅猛,其中乙烯下游环氧乙烷,丙烯下游丙烯酸等行业出现了明显的过剩迹象,尤其是今年丙烯酸价格大幅下挫,直逼历史低点。而前期丙烯价格高位,使外购丙烯的企业面临原料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下游需求低迷的困境。因此包括丙烯、液化气等在内轻烃价格下降将使下游采购成本大幅降低,使其获得良好的生存空间。从短期看,企业会承受库存跌价损失的影响,但从中长期看,原油价格下跌会降低生产企业的成本,同时过剩的产能在不断整合、消化后,在供需的较量中,寻找到价格、成本的平衡点。
 
     卓创资讯分析师朱春凯:成品油价格“九连跌”已成定局,国营石油公司成品油价格大幅下跌,成交亦受到打压,C5作为调油原料的部分更是严重受阻,而在国家税务监管力度加大的情况下,C5调和进入油品市场的门槛不断提高,因此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跌无疑导致C5市场的寒冬提前到来。
  受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影响,自今年7月份开始,我国石脑油价格开始步入下跌通道。其中,中石化石脑油价格近4个月跌幅为1880元/吨(27%),中石油石脑油跌幅为1505元/吨(24%)。受此影响,炼厂化工板块原料成本均有同步下滑现象。同时,化工的基础原料乙烯、丙烯等价格下跌明显,一度导致下游化工产品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C3、C4是液化气主要成分,国际油价下跌导致液化气价格大幅下滑,前期被新能源替代的市场重新回归,低廉的价格是其重抢市场的主因。
  异戊二烯是C5的主要部分,今年异戊二烯单体在供应较为充足,但在整体需求仍显弱势的情况下跌幅较大。4月份以来异戊二烯单体整体呈现下行趋势,1~11月份均价在12688元/吨,低于去年全年均价15013元/吨,整体跌幅超过15%。
    2014年国内C5分离行业整体盈利情况不佳。2013年C5分离装置年平均利润在191元/吨。而2014年1~10月C5分离行业平均利润在34元/吨。仅在8~9月,受到原料价格大幅调降的影响,厂家盈利情况略有提升。随着台塑45万吨分离装置投产,出口市场竞争状况加剧,异戊二烯市场恐难出现量价齐涨局面。仅以产品自身供需情况来看,预计2015年国内异戊二烯价格难以大幅反弹,购销两淡将成为主基调。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