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2014年石油行业十大热点事件
2015年1期 发行日期:2015-01-07
作者:zhoukan2012

 

2014年石油行业十大热点事件
  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国内成品油价格十连跌
  原油价格自7月份开始急剧下跌,到目前WTI为55美元,布伦特在60美元附近,接近腰斩。国内成品油则连续下调了10次,同时11月、12月下调还被消费税抵消了两次。油价暴跌对炼化、化工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并将在未来影响整个产业社会。
  页岩气进入商业开发时代
  3月份,中石化在香港宣布涪陵页岩气进入商业开发时代。中石化提出,涪陵页岩气田2015年将建成50亿立方米产能,2017年100亿立方米的产能建设目标。12月底中石化通报目前该气田提前完成全年试气74口、新建20亿立方米产能目标任务。作为中国页岩气实现突破的一年,2014年中石化开启了央企油气开发的新模式,民资也得以顺利进入页岩气开发领域。
  中石化率先开启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
  2月19日,中国石化率先推出油品销售业务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实现混合经营。4月1日,销售公司完成业务重组。此后9月12日完成与境内外的25家投资者同组织部签署“增资协议”,以1071亿元现金认购29.99%股权。中石化率先开启了混合所有制的改革,这对于石油行业的深化改革具有带头作用。
    中海油981深水钻井获得突破
    818日,中国海洋石油深水自营勘探获得了第一个高产大气田陵水17-2,测试日产天然气56.5百万立方英尺,相当于9400桶油当量,这是中国海油深水自营勘探获得的第一个高产大气田;也是“海洋石油981”深水钻井平台第一次成功完成深水测试;同时还是自主研发的深水模块化测试装置的第一次成功运用。
    中俄天然气大单签订
    521日中俄双方在上海签署共计30年供应、每年380亿立方米的供应量、4000亿美元(约合2.5万亿元人民币)的合同总额。中国的天然气进口通道自此完全打通,形成了东、西、南、北,四通八达的进口格局,可助力解决未来需求和保障供给安全。
    油气管网第三方准入监管发文
    213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试行)》,要求在有剩余能力的情况下,油气管网设施运营企业应向第三方市场主体平等开放管网设施。此方案被喻为国家为打破管道的自然垄断的妥协产物。但自颁布至今,鲜有报道跟踪实际实施效果。
    中石油混改至今未果
    3月份中石油表示共搭建了非常规、油气、管道、炼化等六个板块合资合作的平台,正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4月,中石油审议批准了扩大辽河油田、吉林油田经营自主权试点建议方案和部分管道资产整合方案。不过目前六大合资合作平台中,除了页岩气外,其它方面的合资合作并没有披露进展,而东部管道公司的100%股权转让却被媒体曝出搁浅。
    石油行业反腐继续发酵
    中石油、中石化2014年包括高管在内的各级反腐不断发酵。行业人士一方面非常关注反腐,一方面希望反腐能够少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中国首次公布战略石油储备
    11月商务部公布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建成投用,包括舟山、镇海、大连和黄岛等四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总储备库容为1640万立方米,储备原油1243万吨。这是中国首次公布战略石油储备数据,一方面油价下跌中国在积极进行原油战略储备,一方面增加信息透明度也有利于国际合作。
    国内民营油服业绩急剧下降
    2014年国际油价急剧下跌,国内民营油服经营情况惨不忍睹。11月中旬,国际油服哈里伯顿并购贝克休斯,其传导效应有待观察。在油价大跌和国内反腐的双重压力下,2015年行业前景并不明朗。(摘编自南方能源观察)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