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2014 塑料产品结构亟待调整 2015 高附加值产品将成市场热点
2015年1期 发行日期:2015-01-07
作者:zhoukan2012

2014  塑料产品结构亟待调整  2015  高附加值产品将成市场热点

□ 记者  李海娜  实习记者  鲍 哿     

2014看点

  1. 塑料加工业增速放缓
  “十二五”是我国塑料加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但行业发展的速度已经明显减缓。塑料制品产量年增长率2012年为8.99%,2013年为8.02%,2014年1~8月为7.85%,预计“十二五”期间平均增速为9%~10%,不到“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速20.1%的一半。
  增幅回落和增速放缓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国内宏观环境影响方面,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内需空间也在缩小。两项需求减少的叠加是导致塑料制品增速放缓的直接原因。其次,塑料加工业自身产品结构不合理,中低档产品比例过高,部分产品出现结构性、阶段性过剩,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新增长点尚未形成等问题十分突出,正遭受挑战的中国塑料加工业传统盈利模式是增速放缓的间接原因。
  2. 合成树脂产量持续增长
  1~11月全国合成树脂及共聚物产量6334.6万吨,累计同比增长10.7%。其中聚乙烯累计产量1132.3万吨,聚丙烯1251.7万吨,聚氯乙烯1489.8万吨,聚苯乙烯194.6万吨,ABS 243.8万吨。1~11月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8786.7万吨,同比增长7.8%。
  3. 行业利润下降,固定投资增速放缓
  2014年五大通用塑料行业总体新增产能预计超过10%,而塑料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为4.9%,不及全国其他17个轻工行业5.45%的平均利润率。我国塑料行业利润下降主要受到产能阶段性过剩、科技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减弱、结构不合理等因素的制约。
  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下降。其中,制造业投资121052亿元,增长13.8%,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橡胶和塑料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累计同比增长15.2%,增速比2013年同期增幅下降4.9个百分点。
  4. 价格多轮下跌
  首先,原油价格下跌势必会在后期造成塑料现货生产的成本下跌。从实际的情况看,原油价格的回落导致三季度开始石脑油价格以及乙烯单体价格出现明显下跌。从成本核算的角度看,度量塑料成本的主要价格都出现明显的回落,塑料价格也难逃下跌的命运。其二,2014年众多装置复产到来没有让市场引起广泛重视,自身供给量增加而需求难以有效扩大加剧了塑料价格下跌。
  5. 出口表现活跃
  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塑料制品出口金额达到了1663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4.6%。出口数额最大的类别是日用品(361亿元)和零件(239亿元)。数量上,我国的塑料制品出口量继续保持在进口量的三倍。三季度出口总量增长了8.2%,至444.7亿美元。进口微涨1.5%,至142.2亿美元。日用品是最大的出口产品类别,其次是塑料板材、建材和包装。低价仍然是出口的主要动力,进口塑管的平均价格是出口的3.6倍。
  6. 塑料薄膜子行业竞争激烈
  受经济的发展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各行各业对塑料薄膜的市场需求量也不断上升。“十二五”期间塑料薄膜市场保持20%以上的容量扩张,预计2017年我国塑料薄膜产量将达到1957.86万吨,市场规模将达到5423.31亿元。薄膜行业市场规模将在2017年突破5000亿元。然而目前我国塑料薄膜处于结构性供需矛盾的状态,中低端产品过剩较明显,传统薄膜供过于求,高新薄膜则供不应求。塑料薄膜制造行业的竞争不断加剧,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2015展望

  1. 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势头良好
  2013年全球生物塑料总需求量为110万吨,而2014年年底这一数值有望增至140万吨。尽管就整体而言,生物塑料市场消耗量在塑料总消耗中所占比例微乎其微(当前热塑性塑料掌控着全球塑料市场上80%的份额),然而近年来该种塑料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其重要性也在逐年凸显。不同于传统塑料,生物塑料是生物可降解和可堆肥塑料,其废弃物可实现循环再生,进行二次利用。预计未来几年,包装行业将继续成为生物塑料的最大应用领域。其中,包装袋和麻袋以及松散填充包装将继续是生物塑料的主要市场。而包装薄膜、汽车和电子应用的需求增长速度也不容小觑。
  “限塑令”的“形同虚设”更为我国推行生物降解塑料提供了必要依据。从2008年6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限塑令”——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然而有统计显示,一般二三线城市大型超市一天销售购物袋平均为3000个,一个月9万个左右。在“限塑令”实施之后,保守估计,一年下来这些超市塑料袋的营业额就有20万元,“限塑令”沦为“购塑令”,超市成为最大的获利者。“限塑令”的出台,原本是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市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最终达到减少各种塑料袋使用的目的,以遏制其对环境的危害。而如今由于还未找到合适的替代品而使塑料袋又卷土重来。
  “限塑令”之所以没有达到预期的原因在于塑料袋的使用能给消费者带来便利,“限塑令”只是限制塑料袋的供给,但不能限制人们对塑料袋的需求。塑料袋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可以说已成为现代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在这种情况下,不让人们使用袋子也不太现实,不如采用疏导方式,寻找可降解塑料袋等替代品,从而提高可降解塑料袋的普及面,最终解决白色污染。
  2. 再生塑料造粒机械市场迎来发展热点
  如今,我国废旧塑料回收市场日渐受到关注。废旧塑料颗粒一直供不应求,价格一涨再涨,因此废旧塑料颗粒处理将成为未来的发展热点,作为主要处理机器的再生塑料造粒机将拥有广大的客户群体。在节能环保的大时代背景下,塑料造粒机需求将持续增长。
  尽管塑机市场供不应求,但在探索塑料造粒机技术的新型发展道路时,必须对能效、环保以及产品的质量进行综合考虑,以求得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地发展。要实施高效与绿色塑料造粒机的发展战略,首先要走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变单一粗放型塑料造粒机为组合、智能型塑料造粒机。
  3. 工程塑料市值升高
  工程塑料因其优异的稳定性、良好的耐热和耐化学性以及高强度,应用领域广泛,其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工程塑料的主要用途之一是替代金属在各种终端行业中的应用,特别是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要求汽车减少排放量和提高燃油经济性,工程塑料正大量应用于汽车和运输行业。此外,工程塑料还广泛应用于消费及家电产品、电气及电子产品、工业机械、包装,以及医疗、建筑等行业。
  2013年,全球工程塑料市值约为535.8亿美元,预计到2018年将达到790.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目前,亚太地区占据了全球工程塑料市场主体,据统计2013年亚太地区占全球工程塑料市场需求的47.9%市场份额,预计2018年亚太地区将继续保持世界最大工程塑料市场地位。
  4. 技术创新助推塑料工业革新
  当前正值中国塑料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际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也在风起云涌,我国塑料加工业正面临新一轮的全球挑战。要应对当前内外部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促进行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最关键的是要提升行业自身的内在驱动力,把量的增长逐步转化成质的提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技术进步、提高装备自主化水平等措施,推动塑料加工业的转型和升级。
  产品个性化、高端化、小批量、定制生产将是未来的新趋势。而近年发展起来的工业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3D打印等新技术,都为塑料加工业的定制化、个性化的客户服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网络制造、智能制造、数字制造都将成为塑料行业向产业链高端转型的加速器。利用“四新”(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塑料加工业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任务。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