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4,布局2015
——中国能源行业热点回顾与布局预判浅析
□ 记者 王艳丽
2014年我国能源领域相关调控政策、国际合作、项目建设等大事不断,影响着整个能源市场的发展。2015年既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酝酿出台“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在“新常态”背景下,能源行业未来将如何规划布局,发展方向又将走向何方?本文从能源领域大事记和“十三五”能源规划相关方面报道进行阐述,希望对业内人士有所帮助。
一、2014能源领域关键词
◆能源革命
随着习近平主席去年6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提出“能源革命”的发展思路,我国能源应用格局正式迈入“能源革命”时代。习近平主席强调,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这包括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和能源国际合作。
◆中俄天然气合作
历时近10年的中俄天然气合作谈判在2014年终于花开落地。2014年5月21日,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的共同见证下,中石油与俄罗斯天然气公司最终签署《中俄东线供气项目购销合同》等两份合作文件。根据双方商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30年,合同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同年11月,中石油与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又进一步签署了西线供气框架协议,俄方将从西伯利亚西部通过阿尔泰管道向中国每年供应额外300亿立方米天然气,为期30年。
随着与俄罗斯天然气大单的落实,我国日益增长的天然气需求获得了重要气源,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有利于提升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加快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调整。与此同时,进口气价偏高也倒逼国内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必须加快进程,进一步向市场化定价转变。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与俄罗斯签订如此大的天然气合同,虽然让能源输入更加多元化,但始终是增加了能源对外依存度。所以更好的解决办法应是国内自主开发天然气,尽量实现能源独立。
◆天然气价改
天然气价改的“存量气三年调整到位”目标在2014年完成了第二步,这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步。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宣布决定自2014年9月1日起将非居民用存量天然气最高门站价格每立方米提高0.4元,居民用气门站价格不作调整。调整后,各地存量气和增量气之间仍有0.48元/立方米或0.46元/立方米的上调空间。
按照发改委的计划,2015年存量气价格会继续上调,从而真正实现存量气与增量气价格的并轨。但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下跌令国际天然气价格承压下行,部分工业用户受到调价影响用气成本上升,天然气下游应用行业面临扩张压力。
◆国际油价暴跌
自2014年6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大幅下挫。石油输出国组织同年11月宣布,将石油日产量保持在3000万桶水平不变,成为2014年下半年以来油价跌势加剧的导火索。
市场普遍认为,国际油价下行趋势短期仍未终结,2015年原油保持弱势运行可能性更大。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仍不理想,对于能源的需求较为疲软;另一方面,欧佩克仍可能继续不减产,短期内美国页岩油不会因油价下跌而减产,原油供应可能继续维持高位。
◆煤炭资源税
经过长达3年的酝酿,业内高度关注的煤炭资源税改革终于在2014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4年10月发布的《关于实施煤炭资源税改革的通知》明确,自2014年12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煤炭资源税从价定率计征,税率幅度为2%-10%。此次煤炭资源税改革的亮点是强调以清理收费为前提,不增加企业负担。
业内人士指出,“清费”与“立税”同步,有利于遏制行业内乱收费现象,理顺煤价形成机制,促进资源科学合理利用,为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确立坚实基础。
◆新型煤化工进入调整期
国际油价连跌之下,国内煤化工行业寒意顿生。很多煤化工项目都放缓了投资和建设进程。伴随着环保、产能过剩等问题,新型煤化工行业也将进入深度调整期。
事实上,低油价时代煤化工也并非无路可走、无利可图。多位专家认为,煤化工产品在与石油化工产品的竞技中,关键是要出奇制胜,准确把握市场走势,延长产业链,开发更多的高附加值、精细化、差异化的产品,避免与石油化工产品的正面冲突。
日前,由国家能源局、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三部委联合发布的《促进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中也提到了要切实提高煤炭加工转化水平,提升煤炭综合利用效率,降低系统能耗、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实现清洁生产。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在条件适合地区,积极推进煤炭分级分质利用,优化褐煤资源开发,鼓励低阶煤提质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低阶煤产地分级提质,提高煤炭利用附加值。
二、“十三五”能源规划布局预判
在此前召开的“201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指出,2015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最后一年,也是承前启后、谋划“十三五”能源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能源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要适应新常态,落实新举措,努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1)大力推进能源节约,要把节约能源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发展的全过程,集约高效开发能源,大力提高能源效率,严格控制能源消费过快增长;(2)要注重增强国内油气供应能力。目前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处于中早期,非常规油气勘探刚刚起步,开发潜力巨大;(3)要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4)积极发展地热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地热能利用规模达到5000万吨标煤;(5)大力拓展能源国际合作,务实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源合作,巩固和完善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气战略进口通道等建设;(6)加强石油替代和储备应急能力建设,稳妥推进煤制油、煤制气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升级示范工程,重点发展新一代非粮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超前部署微藻制油技术研发和示范,扩大油气储备规模,支持企业在缺煤地区和煤炭集散地建设中转储运设施,完善煤炭应急储备体系;(7)深化能源体制改革,鼓励各种社会资本进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推进电网、油气管网建设运营体制改革,推进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法规、规范标准的制订和实施,强化能源监管;(8)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以能源重大工程为载体,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在页岩气、海洋油气、可燃冰等方面取得突破。
结 语
“十三五” 时期是我国由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能源问题关乎整个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顺应全球能源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中国能源产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此,能源行业的从业者应随时关注国家发展之势、规划布局,适时调整,才能优先占领行业至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