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关于漳州PX事件的思考
2015年13期 发行日期:2015-04-10
作者:zhoukan2012

关于漳州PX事件的思考
□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曹凤中
  4月6日,位于福建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的PX装置发生爆炸,引发装置附近中间罐区三个储罐爆裂燃烧。经过复燃、扑灭、再复燃并引发新的罐体爆燃的火情反复,于9日凌晨2时57分被扑灭。新华社报道,漳州PX项目爆炸系由二甲苯着火引发;福建省安监局局长陈炎生9日上午表示,漳州古雷的腾龙芳烃二甲苯装置漏油着火事故初步定性为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同时,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曾被“万夫所指”的PX又一次无奈地被推上了台前。前些年PX引发的火爆争论还犹在耳边,籍此漳州事件,我们再理性地梳理一下PX及其相关安全知识。

从二甲苯说起
    二甲苯是制造PX的原料,微毒,属于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不是说不能使用,而是要在生产中规避风险,我们常用的甲醇、乙醇等许多化学品都属于危险化学品。可以说,我们在生活中到都处接触到化学品,没有这些化学品的存在我们的生活将失去光彩。
   PX是英文P-Xylene的简写,其中文名是1,4-二甲苯(对二甲苯),以液态存在,无色透明、气味芬芳,属于芳烃的一种,是化工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原料之一,常用于生产塑料、聚酯纤维和薄膜。在生产过程中,PX与其他石化产品生产工艺及生产控制基本上都是一致的。
   PX本身与其使用的原料都是低毒的,我们使用的涤纶纤维就是以PX 为原料加工制造的。

生产技术问题
   PX主要从炼化一体化的石化企业通过芳烃联合装置生产获得,从各单元技术情况看,国内装置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准,甚至部分单元技术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在世界范围内,PX的核心工艺技术最早被美国UOP、法国IFP等国外大公司垄断,其巨额专利费占项目总投资的10%~15%。但现在中石化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芳烃成套技术的公司,2009年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超低压连续重整工艺实现工业化。
   目前各国PX的技术水平都相差不多,中国由于发展较晚,反而更有后发优势,因为可以采用最新装置,在节能、环保方面都采用世界先进技术。

关于安全距离
   曾有声音说“建设PX项目的安全距离要达100公里”,事实上各个国家都没有这个标准。统计资料显示,国内目前有13家PX企业(不包括厦门PX),除乌鲁木齐和辽阳化纤外,均集中在沿海和沿江的经济发达地区,并与居民区紧邻而居。经实地测量,泉州福炼乙烯距居民区300米;南京扬子石化距居民区2公里左右;青岛丽东化工距华欧北海花园的居民区只有100米;上海金山石化距居民区600米。这份统计还显示了国外PX企业与居民区的距离:日本千叶石化260万吨PX项目与居民区无明显界限;埃克森美孚281万吨PX项目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被居民区所环绕;埃克森美孚37万吨PX项目和新加坡裕廊芳烃公司的PX项目同在新加坡裕廊岛上,与居民区相距不到1公里。
   国家发改委对PX产业发展规划明确要求:新建PX项目必须以大型炼化厂为依托,并尽量与PTA企业的分布相匹配。因而厂址选择的原则归纳为“三近”:新建PX项目必须离大型炼化厂近,离大江大海近,尽量与PTA企业近。我国早期的PX生产装置大多数是在2004年后才发展起来的,大多建在大型炼化厂先前预留下来的场地上,并尽量与它的下游PTA企业靠近。当时由于是在企业内部建设,不占用或很少占用新的土地,一般都没有发生过与周边民众的冲突。

安全意识很重要
   随着化工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化工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一方面,绝大部分化工生产过程中都涉及到高温、易燃、有毒、易爆、设备复杂等危险因素,一旦疏忽大意,很有可能带来重大的危害。另一方面,这也是化工企业顺应安全生产与管理现代化“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此外,也有助于培养化工企业生产管理的高技术人员,促进化工企业的经济发展。
   近些年来,人们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也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不断改进生产技术,规范化工生产流程,提高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然而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在实际的操作中安全管理依旧不到位,素质技能不达标。这次漳州PX着火事件是漏油引起的,实际上是岗位责任不到位、操作不到位、缺乏安全生产意识造成的,与整体PX生产工艺无关。
  这次由于二甲苯漏油引起的火灾,再一次告诉企业,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再一次告诉公众,不要再用惯性思维考虑问题,对一些突发事件,需要三思而后行,特别是不要人云也云,盲目走上街头;也再一次告诉我们,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是多么的重要。

不能因噎废食 PX仍须发展
   PX是重要的化学品,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和环保部等部委对PX项目都是持支持态度的。因为PX项目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我国是人口大国,用自然纤维无法满足人民穿衣需求,发展合成纤维替代是解决穿衣问题的重要途径。据了解,目前我国合成纤维已占纺织纤维产量的70%,其中用PX生产的涤纶纤维又占合成纤维总量的80%以上。据介绍,2013年我国涤纶纤维产量达2800万吨,按每万吨合成纤维相当于7万亩棉田的棉花产量计,相当于节约了1.9亿~2亿亩土地。
   石化产业从炼油到PX,以及随后的聚酯、抽丝、纺织、印染、服装等领域,每个环节几乎都是一个庞大的产业群,不仅能带动劳动就业,还有大量的社会财富被创造出来。近年,由于公众对PX 项目的不理性反对,对我国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因为一些PX项目停建,国内PX供需缺口扩大,2012年我国进口PX 6.28万吨,每吨进口价1250美元,总计付出外汇达95亿美元。

他山之石——管理是根本
   我们的邻国日本也是PX生产大国,其生产的PX绝大部分用来出口,而中国是他的最大出口对象国。日本的PX产业发展关键不在技术上,而是在管理上。以总部位于东京的JX日矿日石能源公司为例,其旗下有11座PX装置,且都距离居民区不远,有的甚至与居民区距离不足100米。为了实现安全生产,公司每年开展各种与安全相关的教育训练,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能力;设置专职“安全工程师”,负责风险管理,减少风险隐患;收集并研究各种灾害和安全保障案例,建立数据库,保障每名员工都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安全信息。那么,公司又是如何与附近居民和谐相处的呢?通过与附近居民良性沟通来确保信息公开透明是关键。这种沟通是经常性的,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要涉及附近居民利益,JX日矿日石能源公司都会及时地通过网络、书面信函、电话等各种方式告知居民。如果附近居民想参观工厂,厂方基本上会欣然接受,厂方也会不定期地自主举办一些参观活动,呼吁附近居民参加,以便了解企业的安全措施,并提出要求和建议。此外,日本的化工企业倍加重视对环保的投资,在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组织社会公益、植树造林等方面,企业会不惜重金投入,以确保最大可能地消除负面影响。
   反观我国,可以说,PX项目一直夭折下去的确对国家和人民都不利,各地对PX的抵制的确有很多恐慌性因素,但扪心自问,在安监事故层出不穷的国内,如何能够让居民安心地相信,技术上过关了的PX项目不会因为僵化、不规范的管理而出现问题?这当中,关键并不在于PX工厂距离居民区是否大于20公里或100公里,而是政府在环境政策、项目立案、安全监管等制度方面是否透明、开放,以及企业的安环管理是否足够让公众放心!
 

当前评论